宮崎寅藏以「滔天坊」筆名,在由玄洋社機關報「福陵新聞」改名之「九州日報」開始翻譯連載「清國革命黨領袖孫逸仙幽囚錄」
宮崎寅藏以「滔天坊」筆名,在由玄洋社機關報「福陵新聞」改名之「九州日報」開始翻譯連載「清國革命黨領袖孫逸仙幽囚錄」
民國紀元前十四年
戊戌
一八九八年
夏
閏三月初十日
五月十日
33
宮崎寅藏以「滔天坊」筆名,在由玄洋社機關報「福陵新聞」改名之「九州日報」開始翻譯連載「清國革命黨領袖孫逸仙幽囚錄」。(註七)
(註七) 陳鵬仁譯:「宮崎滔天書信與年譜──辛亥革命之友的一生」,八六頁,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七
十一年五月初版,臺北。
國父年譜
上冊
0136-0137
二月二十九日(三月二十一日)楊衢雲抵橫濱。
楊衢雲抵橫濱後,來見先生,先生責其乙未廣州之役處置失當,楊亦深悔,前嫌遂釋。(註三)
三月十三日(四月五日)英國會議員蔑藻戴維德為香港政府拒絕取銷放逐先生前令一事,向理藩院大臣提出質問並要求答覆。(註四)
夏 移居橫濱。
時日本政府收回治外法權,外僑得自由居住。先生以中國僑商多在橫濱,便於宣傳,因移居橫濱山下區,與清領事館為鄰。(註五)
先生居橫濱,除經常與東京犬養毅往還外,多閉門讀書。(註六)
閏三月初十日(五月十日)宮崎寅藏以「滔天坊」筆名,在由玄洋社機關報「福陵新
(註三)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革命先烈先進詩文選集」第三冊,總一二八八頁)。
(註四) 陸丹林:「總理在香港」(陸丹林:「革命史譚」,六──七頁,獨立出版社,民國三十四年八月,重慶)。
(註五) 中央黨史會:「總理年譜長編稿鈔本」(民國三十三年一月油印本),四○頁。
(註六) 日本外務省檔案「有關清國亡命人之報告」。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四年(一八九八) 三十三歲 一三六
聞」改名之「九州日報」開始翻譯連載「清國革命黨領袖孫逸仙幽囚錄」。(註七)
九月十二日(十月二十六日)經宮崎寅藏及平山周介紹與梁啟超相晤,在犬養毅寓商討合作,因康有為反對未實現。
秋八月,清慈禧太后下詔廢除新政,大興黨獄,康有為得英國軍艦掩護,倉卒逃香港。欲避地日本;聞清廷將任李盛鐸為駐日公使,大懼,乃央宮崎求助於大隈內閣。(註八)尋由宮崎護送至東京。同時王照、梁啟超亦匿居北京日使館,由平山保護出險,已先至。犬養毅與宮崎等以康、梁亦因謀革新而遭放逐,咸勸與先生聯合。先生與陳少白念彼此均為逋客,且同為國事盡瘁,方法雖異,目標相同,擬親往慰問,藉敦友誼。康冥頑不悟,竟以帝師自居,妄稱身奉清帝衣帶詔,未便與革命黨首領往還,託辭不見。事為犬養所知,雅不欲中國新黨人士意存隔閡,遂約康、梁與先生及陳少白同至其早稻田寓所會談。屆期康又爽約,梁獨至。先生與梁啟超及犬養、少白四人圍坐共話。犬養以不諳華語,陪坐至夜三更以後,先告辭回房安眠,三人
(註七)陳鵬仁譯:「宮崎滔天書信與年譜──辛亥革命之友的一生」,八六頁,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七十一年五月初版,臺北。
(註八) 時大隈重信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犬養毅任文部大臣,均主中日親善政策,對中國維新黨派及革命派人士咸盡力聯繫。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四年(一八九八) 三十三歲 一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