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國父大事年表
1 歲

民國前46年(1866)

十一月十二日誕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縣)翠亨村。

資料照片
翠亨村 國父故居
7 歲

民國前40年(1872)

入村塾啟蒙。

資料照片
國父早年求學的私塾─翠亨村陸家祠堂
14 歲

民前33年(1879)

6月,赴檀香山。

資料照片
國父少年時代首次赴檀香山於船上(繪圖)

就讀於檀香山意奧蘭尼書院(lolani School),開始接受西式教育。

資料照片
位於檀島的意奧蘭尼書院
17 歲

民前30年(1882)

7月,畢業於意奧蘭尼書院。

18 歲

民前29年(1883)

改入奧阿厚學院(Oahu College,現名Punahou School)。

奉兄德彰公命返鄉。

資料照片
國父自檀香山返國時攝影

赴香港入拔萃書院(Diocesan Home)。

19 歲

民前28年(1884)

轉學香港中央書院(Central School,今皇仁學院Queen's College)。

5月,娶盧夫人慕貞。

20 歲

民前27年(1885)

中法戰爭,清廷戰勝卻屈辱求和,與法簽訂「天津條約」,割讓安南,先生目睹此一情況,乃決志傾覆朝廷、創建民國。

畢業於中央書院。

21 歲

民前26年(1886)

入廣州博濟醫院(Canton Hospital)附設醫科學校習醫,開始鼓吹革命。

資料照片
國父在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科就讀之校址原址
22 歲

民前25年(1887)

1月,轉入香港西醫書院(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 Hongkong)。

資料照片
國父在西醫書院的成績單
23 歲

民前24年(1888)

3月,父達成公卒,享年76歲。

資料照片
國父的父親達成先生
25 歲

民前22年(1890)

與楊鶴齡、陳少白、尤列倡言革命,時人稱為「四大寇」。

資料照片
時稱「四大寇」的友人
26 歲

民前21年(1891)

10月,子孫科(哲生)誕生。

資料照片
國父與公子孫科(哲生)
27 歲

民前20年(1892)

7月,以第一名畢業於西醫書院。

12月,設中西藥局於澳門。

資料照片
國父在澳門創設中西藥局時所立的借款生息施藥借據
28 歲

民前19年(1893)

遷設藥局於廣州,改名東西藥局,藉醫術掩護革命。

29 歲

民前18年(1894)

6月,偕陸皓東至天津,上書李鴻章陳救國大計;旋遊歷北京、武漢,觀察形勢。

10月,赴檀香山。

11月24日,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30 歲

民前17年(1895)

1月,偕鄧蔭南等同志返香港謀革命。

2月21日,設興中會總會於香港,化名「乾亨行」。

資料照片
香港興中會總部─乾亨行故址

3月16日,決定起義於廣州,並採青天白日旗。

10月26日,首次起義於廣州,以事洩及接濟未至而失敗。

11月7日,陸皓東等殉難。

11月,偕陳少白等赴日本,旋組織興中會分會於橫濱。

31 歲

民前16年(1896)

1月,再赴檀香山。

6月,自檀島赴美國。

9月,自美國赴英國。

10月11日,被清廷駐英公使館誘捕,至10月23日獲釋,史稱「倫敦蒙難」。

資料照片
國父倫敦蒙難時被幽禁處─清廷駐英使館
32 歲

民前15年(1897)

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研究,並考察歐洲政治,完成三民主義之思想體系。

7月,自倫敦經加拿大,8月抵日本橫濱,旋創中西學校。

12月,命陳少白成立興中會分會於台北。

資料照片
陳少白
34 歲

民前13年(1899)

12月,陳少白受命創辦「中國日報」於香港。

資料照片
陳少白創辦的興中會機關報─中國日報

哥老會、三合會首領會於香港興中會,議立興漢會,奉先生為會長。

35 歲

民前12年(1900)

北方發生「義和團」之亂,導致「八國聯軍」侵華事件。

資料照片
慈禧太后所憑藉的「義和團」

6月,偕宮崎寅藏自日赴港,香港政府禁止其登岸。

資料照片
宮崎寅藏

7月,再赴港,於船上召集會議,決定惠州起義計畫。

10月8日,鄭士良起義於惠州三洲田。

資料照片
鄭士良

10月22日,因日本政府之阻撓,致無從接濟,惠州之役指揮官鄭士良忍痛解散所部,是為第2次起義之失敗。

10月28日,史堅如謀炸兩廣總督德壽,失敗被捕,後殉難。

36 歲

民前11年(1901)

1月10日,興中會同志楊衢雲在香港遇刺殉難。

資料照片
楊衢雲

8月27日,鄭士良病死於香港。

37 歲

民前10年(1902)

12月,由日本赴安南,參觀河內博覽會,並在河內成立興中會分會。

38 歲

民前9年(1903)

1月28日,洪全福舉事於廣州惜未成。

7月,自河內至橫濱。

8月,創青山革命軍事學校於東京。

9月,離日赴檀香山。

39 歲

民前8年(1904)

1月,加入洪門致公堂。

資料照片
國父與同盟會同志及洪門致公堂職員合影

自檀香山赴美,改組致公堂辦「大同日報」,與保皇黨筆戰,掃除保皇黨勢力。

在紐約發表告歐美人士書,題名〈中國問題之真解決〉(The True Solution of Chinese Question)。

離美赴英。

40 歲

民前7年(1905)

自倫敦至比京布魯塞爾,號召學生組織革命團體。

資料照片
國父赴比京布魯塞爾組織革命團體時,與當地留學生合影。

於巴黎、柏林召集留學生成立革命組織。

資料照片
國父在法國組織同盟會分會時攝於巴黎

6月,由法國經新加坡,7月抵日本橫濱。

8月20日,與華興會、光復會等在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先生被推舉為總理。

9月24日,吳樾炸清廷5大臣於北京車站,以身殉。

11月26日,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東京發刊,先生撰發刊詞,正式揭櫫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12月8日,同盟會書記陳天華,因日本徇清使要求取締中國留學生,激憤投海自盡。

資料照片
國父為「民報」親撰發刊詞,揭櫫三民主義
41 歲

民前6年(1906)

4月6日,自歐洲抵新加坡設同盟會分會。

資料照片
國父與新加坡同盟會分會同志合影於晚晴園

7月,往吉隆坡、庇能設同盟會分會。

12月,會黨及同盟會會員舉事於江西萍鄉、湖南瀏陽、醴陵。

編定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

42 歲

民前5年(1907)

3月4日,偕胡漢民等自日本赴新加坡轉河內,設立機關策劃革命。

資料照片
胡漢民

5月22日,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6日而敗,是為第3次起義。

資料照片
黃岡之役實際領導發難的余丑(既成)

6月2日,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歷10餘日而敗,是為第4次起義。

資料照片
奉國父之命發動惠州七女湖之役的鄧子瑜

7月6日,徐錫麟起義於安慶,失敗殉難。

資料照片
徐錫麟

7月13日,秋瑾起義於紹興,事敗被捕,兩天後遇害。

資料照片
鑑湖女俠─秋瑾

8月20日,同盟會在新加坡創「中興日報」。

9月1日,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之王光山,連破防城等要地,歷時10餘日失敗,是為第5次起義。

12月1日,命黃明堂起義於鎮南關,並於翌日親臨指揮,與清軍相持7日,以軍火不繼而撤退,是為第6次起義。

資料照片
革命軍佔領鎮南關國父親自指揮炮戰示意圖
43 歲

民前4年(1908)

3月,法國駐安南總督迫先生離河內,乃往新加坡。

3月27日,命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是為第7次起義。

4月29日,命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是為第8次起義。

10月,離新加坡赴馬來西亞、暹羅各埠籌款。

12月13日,同盟會緬甸分會成立。

44 歲

民前3年(1909)

5月19日,離新加坡赴歐洲薵款。

10月30日,離英赴美。

12月25日,設同盟會分會於紐約。

45 歲

民前2年(1910)

1月18日,設同盟會分會於芝加哥。

資料照片
國父在芝加哥同盟會商設革命公司後與會員合影

2月10日,抵舊金山,旋成立同盟會分會。

2月12日,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以援者不及而失敗,倪殉難,是為第9次起義。

3月28日,抵檀香山,旋成立同盟會分會。

5月30日,離檀島東歸,6月抵日本,7月抵新加坡。

7月19日,母楊太夫人卒。

資料照片
國父的母親楊太夫人

8月20日,創辦舊金山「少年中國晨報」。

11月13日,在庇能召開會議,謀在廣州大舉。

12月6日,自庇能啟桯赴歐州,再轉美國。

46 歲

民前1年(1911)

1月,自美國赴加拿大。

4月27日,(農曆3月29日)黃興率同志起義於廣州,死難者86人,葬於黃花岡,有名可考者72人,是為第10次起義。

5月18日,趙聲因悲憤卒。

資料照片
計畫參與黃花岡之役,因故未能趕到,以致悲憤身殉的趙聲及其遺墨

6月17日,成都成立保路同志會,革命黨人乘機組織群眾。

7月21日,在舊金山設立洪門籌餉局。

資料照片
國父於民前─年赴美國各地籌募革命經費,以「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名義發行的「中華民國金幣券」

7月31日,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

9月7日,清督屠殺四川請願民眾,激成暴動。

10月10日,武昌起義,各省次第響應。

10月11日,抵美國典華城,得武昌起義消息。

10月15日,在芝加哥開預祝中華民國成立大會。10月下旬離美,經英、法東歸。

12月25日,抵上海。

12月29日,當選為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

資料照片
國父於民國元年就任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照片
47 歲

民國元年(1912)

1月1日,抵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頒行陽曆。

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

資料照片
宣告退位時的溥儀和他的父親攝政王載灃

2月13日,向參議院推薦袁世凱繼任大總統。

2月14日,參議院通過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2月15日,於南京舉行慶祝共和成立典禮,並率文武官員察明孝陵。

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先行就任第2任臨時大總統。

資料照片
袁世凱在北京就大總統職後與軍政人員合影

3月11日,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資料照片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月1日,解臨時大總統職,旋遊皖、贛、鄂、粵、冀、晉、魯、浙等省。

8月24日,應袁世凱之邀抵北京。

8月25日,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被選為理事長,令宋教仁代理。

資料照片
民國元年國父蒞臨江西九江與國民黨歡迎人員合影

9月11日,受任籌劃全國鐵路之職。

9月25日,與袁世凱、黃興、黎元洪協定政綱八條。

10月3日,自北京巡視太原、山海關、濟南、青島等地後,至上海。

10月10日,發表「中國之鐵路計畫與民生主義」。

10月14日,成立中國鐵路總公司於上海,展開築路計畫與對外合作交涉。

12月,通電主張錢幣革命。

48 歲

民國2年(1913)

2月11日,由上海啟程往日本,為實行鐵路計畫,尋求外資之合作。

資料照片
國父為中國的鐵路政策謀求協助赴東京時,於車站受到熱烈歡迎

3月20日,袁世凱遣兇刺殺宋教仁於上海車站,22日宋不治身亡。

資料照片
宋教仁

3月23日,驚聞刺宋案,自日兼程返國,25日抵滬,召集同志會商,主張立即起兵討袁。

4月27日,袁世凱違法向5國銀行團簽約大借款。

6月,國民黨籍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相繼被袁世凱免職。

7月12日,命李烈鈞在江西湖口起兵討袁,二次革命開始。南京、上海、安慶、廣州、福建、湖南、重慶等地繼起,至9月失敗結束。

8月18日,經台北抵東京。

9月27日,籌組中華革命黨。

10月15日,袁世凱通緝先生及二次革命首要。

11月4日,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

49 歲

民國3年(1914)

1月10日,袁世凱明令解散國會,復於2月28日解散各省議會。

6月23日,中華革命黨在東京舉行選舉大會,先生被推為總理。

7月8日,中華革命黨正式成立,旋在國內外進行討袁。

資料照片
國父於中華革命黨成立大會時與同志合影

7月28日,歐戰爆發。

9月1日,發表中華革命黨宣言。

資料照片
國父親書中華革命黨誓約

9月20日,開革命方略討論會於東京,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

9月,日本藉口對德宣戰,攻佔我山東。

50 歲

民國4年(1915)

1月,日本向袁政府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5月9日,袁世凱承認日所提之「二十一條」要求,舉國恥之。

資料照片
「二十一條」中日兩國代表簽約時攝

8月,楊度等組織「籌安會」。

9月18日,通告申討袁世凱。

10月,在東京與宋慶齡女士結婚。

資料照片
民國四年十月國父與宋慶齡女士在東京結婚

12月5日,陳其美在上海策動肇和兵艦起義。

資料照片
肇和軍艦

12月12日,袁世凱允僭帝位。

12月25日,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雲南組成「護國軍」討袁。

12月31日,袁世凱佈告改明年為「洪憲」元年。

51 歲

民國5年(1916)

3月13日,命居正為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總司令,通告冀、魯、晉各省同志協力討袁。

3月22日,袁世凱被迫撤銷帝制。

3月23日,袁世凱頒令廢止「洪憲」年號。

4月27日,自日本返回上海指揮討袁。

5月9日,發表討袁2次宣言。

5月18日,袁世凱遣人刺殺陳其美於上海。

資料照片
陳其美

6月6日,袁世凱憤恚卒。

6月9日,發表規復約法宣言。

6月13日,電令各地革命軍止戰。

6月29日,黎元洪繼任大總統,遵先生之主張頒令仍遵元年約法,續行召集國會。

資料照片
黎元洪
52 歲

民國6年(1917)

2月21日,著《民權初步》。

5月10日,段祺瑞受日本策動對德宣戰,脅迫國會通過參戰案。

資料照片
段祺瑞

6月6日,電西南各省討逆救國。

6月13日,黎元洪受張勳逼迫,下令解散國會。

7月1日,張勳擁清廢帝溥儀復辟。

資料照片
張勳

7月4日,發表討逆宣言。

7月17日,抵廣州倡導護法。

8月25日,國會開非常會議於廣州。

9月1日,非常國會選舉先生為大元帥。

資料照片
國父就任大元帥職於典禮後攝影

9月10日,就大元帥職,宣言戡亂護法。

資料照片
國父就任海陸軍大元帥之戎裝照

10月7日,下令北伐,護法戰役開始。

53 歲

民國7年(1918)

4月,國會非常國議受桂系軍閥壓迫,謀改組軍政府。

5月4日,通電辭大元帥職,並發表宣言。

5月20日,國會非常會議選舉先生及岑春火宣等7人為軍政府總裁。

5月21日,發布辭大元帥職,離粵赴滬,從事著作。

8月30日,發表告海外同志書,主張重訂黨章,促進黨務。

10月24日,新就任北政府總統職之徐世昌,提出和議,軍政府旋應之。

54 歲

民國8年(1919)

2月20日,南北和議在上海開幕。

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為爭取山東主權問題,舉行示威活動,即「五四運動」。

5月13日,南北和議破裂。

5月20日,《孫文學說》出版。

資料照片
「孫文學說」序

8月1日,創《建設》雜誌於上海,開始發表〈實業計畫〉。

8月7日,以廣州軍政府受制於桂系軍閥,電國會辭總裁職,並申討桂系軍閥。

10月10日,通告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並公告總章。

12月,分電湘、鄂、川、粵等省負責同志及軍事將領以討桂。

55 歲

民國9年(1920)

3月,著《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

6月3日,與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發表宣言,申討盤據廣州,濫用名義之桂系軍閥。

8月16日,陳炯明奉命率粵軍在漳州誓師討桂。

資料照片
陳炯明

9月21日,朱執信殉難於虎門。

10月29日,粵軍攻克廣州。

11月,修改「中國國民黨規約」:制定「中國國民黨黨章」。

資料照片
中國國民黨黨綱起草委員會所擬之總章草案與國父審核批示原蹟

12月29日,抵廣州恢復軍政府與非常國會。

56 歲

民國10年(1921)

4月2日,非常國會議決取消軍政府。

4月7日,非常國會通「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並選舉先生為中華民國大總統。

5月5日,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正式政府成立。

資料照片
國父就任非常大總統典禮後留影

5月28日,命各軍分路進討廣西軍閥陸榮廷,9月全省底定。

10月8日,向國會提出北伐案。

10月10日,出版《實業計畫》。

12月4日,抵桂林設大本營。

資料照片
國父北伐駐節桂林時與陳少白、胡漢民等合影

12月10日,對駐桂各軍演講「軍人精神教育」。

12月23日,共產國際代表馬林(Maring)抵桂晉見。

57 歲

民國11年(1922)

1月,大本營自桂林移設韶關。

2月3日,下令北伐,以李烈鈞軍攻江西,許崇智軍出湖南。

2月27日,在桂林舉行北伐誓師典禮。

3月,以陳炯明阻撓北伐,自桂林回師,4月抵廣州。

5月6日,離廣州至韶關督師,北伐軍入江西。

6月1日,因陳炯明部在廣州製造不安,親回廣州鎮撫。

6月11日,北方政局因直奉戰爭而生變化,徐世昌於6月2日辭大總統職後,本日由黎元洪繼任。

6月16日,陳炯明擁兵叛變,先生脫險抵海軍司令部,指揮海軍討逆。

6月23日,登永豐艦,29日蔣中正聞訊自浙赴難抵粵。

資料照片
永豐艦

7月10日,率永豐等艦猛攻叛軍,進駐白鵝潭。

8月9日,因北伐軍回師失利,離粵赴滬,14日抵上海,15日發表宣言討伐陳炯明。

8月25日,蘇俄代表越飛(Joffe)派人晉謁。

10月,派許崇智、鄒魯分東西兩路以討陳。

12月,駐滇、桂軍討陳,先後克泉州、梧州。

58 歲

民國12年(1923)

1月1日,中國國民黨發表改進宣言,宣布時局主張及民族、民權、民生之政策。

1月2日,在上海召開中國國民黨改進大會。

1月,討賊軍陸續克復肇慶、三水、廣州;陳炯明逃惠州。

1月26日,與蘇俄代表越飛發表聯合聲明,認共產組織及蘇維埃制度均不能引用於中國。

資料照片
孫中山先生與蘇俄特命全權大使越飛聯合宣言

1月26日,發布「和平統一宣言」,要求直、奉、皖、西南4派暫時劃疆自守,互不侵犯。

1月29日,著《中國革命史》。

2月21日,抵廣州設立大本營,續行大元帥職權;

24日發表實行裁兵通電。

3月2日,大本營正式成立,17日任命蔣中正為大本營參謀長。

資料照片
大本營成立後國父首先發表秘書長等人事命令

5月9日,陳炯明據東江復叛;月底先生偕蔣中正親臨敵前,破其部於廣州。

6月13日,北京政變,黎元洪被逐,15日先生致函國會議員,勸告力持正義。

8月16日,蔣中正奉命赴俄考察。

8月25日,陳炯明部得北洋軍閥接濟,全力來犯,先生親督諸軍迎擊。

10月6日,蘇俄代表鮑羅廷(Borodin)至廣州;25日聘其為中國國民黨籌備改組黨務之顧問。

10月9日,以曹錕賄選總統,下令予以討伐。

資料照片
曹錕

11月,陳炯明陷石龍,廣州危急;19日擊潰陳逆叛軍。

11月,發表「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

11月,26日設立「國民軍軍官學校」。

59 歲

民國13年(1924)

1月20日,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月,在廣東高等師範學校開始演講「三民主義」,至8月止。

資料照片
國父演講三民主義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今廣州中山大學)外景

4月12日,公布「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6月16日,「黃埔軍官學校」正式舉行開學典禮。

6月,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鄧澤如、吳敬恒等提出彈劾共產黨。

8月,「廣州商團」事件歷時2月餘,蔣中正率學生軍於10月敉平。

9月,親赴韶關督師北伐,並發表「北伐宣言」。

資料照片
國父於韶關誓師北伐

10月23日,馮玉祥等發動北京政變,迫遭錕下野。

11月13日,應馮玉祥等之邀北上,共商和平統一大計;行前並發表「北上宣言」,提出速召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之主張。

11月21日,由上海取道日本赴天津,28日在日本神戶演講「大亞洲主義」。

資料照片
國父北上經日本,在神戶高等女校演講「大亞洲主義」

12月4日,抵天津,受到盛大的歡迎;因勞累並受風寒,身體感覺不適。

資料照片
國父北上抵天津與各界歡迎人士合影

12月31日,扶病至北京,發表「入京宣言」,及對歡迎民眾之書面談話。

60 歲

民國14年(1925)

1月,堅持速開國民會議以解決國是;段祺瑞卻主張召開善後會議,先生遂提出「兼納人民團體代表」及「最後決定之權還諸國民會議」兩條件。

1月26日,入北京協和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2月1日,陳炯明叛軍乘先生北上臥病,西犯廣州,革命政府於本日東征。

2月18日,自協和醫院移居鐵獅子胡同行轅。

資料照片
北京鐵獅子胡同內恭置之國父靈堂

3月7日,東征軍攻克潮州、汕頭。

3月11日,簽字於遺囑。

資料照片
國父對國民與同志之遺囑

3月12日,9時30分逝世。

資料照片
國父與世長辭

3月15日,大殮。

3月19日,移靈於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供各界瞻仰致敬。

4月2日,奉厝於北京西山碧雲寺。

資料照片
國父靈柩暫厝處─北平西山碧雲寺

4月16日,廣東省政府將香山縣改稱中山縣;永豐艦改名中山艦,以資紀念。

64 歲

民國18年(1929)

6月1日,安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資料照片
中山陵國父陵墓與祭堂之外景
75 歲

民國29年(1940)

4月1日,國民政府明令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

資料照片
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
革命群英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