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西安光復 detail

:::

西安光復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02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革命起義再接再厲武昌起義推翻專政
題名

西安光復

民國紀年

民國紀元前一年

干支紀年

辛亥

西元紀年

一九一一年

舊曆月日

九月

新曆(西曆)月日

十月

國父年歲

46

全文內容

陝西革命,由黨人景定成、郭瑞浦、李仲特、井勿幕等鼓吹聯絡,進步甚速;而與新軍及哥老會首領均有聯絡。陝西新軍本多陝甘籍,恩壽撫陝時,奏調王毓江充協統,王皖人,於是新軍遂多南人,且係安慶之役隨熊成基逃出之軍士;彼等平素主張革命,日事鼓吹,鄂事一起,聞風響應。陝籍同志徐朗西、康寶忠、張益謙等,亦早由東京派人聯絡。事為清將軍文瑞與護理巡撫錢能訓偵悉,以軍械局槍支彈藥,分給所部旗人,加意防備,日事搜捕。黨人見事機已迫,是日晨,會諸同志於森林,部署一切。於是新軍砲隊三營,工程隊二營,馬步隊二營,相率起事,敗文瑞所部旗兵。旗兵退保滿城,錢能訓逃。黨人即設都督府於城東機械局,推舉張鳳翽為陝西都督,錢鼎為副都督。滿城旗兵頑抗至翌晨,亦力盡潰散,文瑞投井死。(註一○○)

注釋

(註一○○)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九二四──九二五頁;趙西山:「關中革命運動概略史」原稿(中
      央黨史會藏)。

相關人名
井勿幕王毓江李仲特徐朗西恩壽張益謙張鳳翽郭瑞浦景定成熊成基錢能訓錢鼎
相關地名
安慶西安東京陝西
相關專有名詞
巡撫哥老會新軍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490-0491

檢索詞出現頁次

 九月初一日(十月二十二日)長沙光復。
   武昌事起,湘撫余誠格慮新軍將響應,先令駐紮城外,繼令移駐各州縣。新軍以子彈缺乏,不肯行,行必發給子彈三倍。誠格不允。時黨人焦達峯早與湖北黨人聯成一氣,謀以湘響應鄂,至是乃與陳作新運動新軍發難。及聞清巡防營統領黃忠浩分防隊之半襲擊武昌民軍,知長沙兵力單薄,遂定是日拂曉起事。屆時,達峯率砲兵隊向小吳門;作新與易堂齡率步兵向北門、湘春門進攻,守兵不抗而降。小吳門守軍雖欲抗,達峯說以民族大義,守者開城迎之。達峯入城,與作新軍合。余誠格聞警,穿後垣逸,防營統領黃忠浩尚欲作忠清之狀,求服清服,向北謝恩而後死。達峯等以其奴隸成性,殺之。營務處總辦王毓江、長沙知縣沈瀛等猶謀抵抗,亦被殺。達峯從二騎免冠脫劍巡行市中,揚言曰:「清吏犯順已伏誅矣,眾毋恐!」市民皆呼萬歲,安堵如常。翌日,各界集會於諮議局,舉焦達峯為都督,陳作新副之,譚延闓為民政長。初十日,忽傳城外兵變,陳往撫,被戕;焦繼出,亦遇害;譚延闓繼任都督。(註九十九)
西安光復。
   陝西革命,由黨人景定成、郭瑞浦、李仲特、井勿幕等鼓吹聯絡,進步甚速;而與新軍及哥
(註九十九)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一三九頁,中華書局代發行,民國十九年三月印行,上海;「東方雜誌」,八卷九號,高勞作「革命戰事記」;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九二三──九二四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四九○

老會首領均有聯絡。陝西新軍本多陝甘籍,恩壽撫陝時,奏調王毓江充協統,王皖人,於是新軍遂多南人,且係安慶之役隨熊成基逃出之軍士;彼等平素主張革命,日事鼓吹,鄂事一起,聞風響應。陝籍同志徐朗西、康寶忠、張益謙等,亦早由東京派人聯絡。事為清將軍文瑞與護理巡撫錢能訓偵悉,以軍械局槍支彈藥,分給所部旗人,加意防備,日事搜捕。黨人見事機已迫,是日晨,會諸同志於森林,部署一切。於是新軍砲隊三營,工程隊二營,馬步隊二營,相率起事,敗文瑞所部旗兵。旗兵退保滿城,錢能訓逃。黨人即設都督府於城東機械局,推舉張鳳翽為陝西都督,錢鼎為副都督。滿城旗兵頑抗至翌晨,亦力盡潰散,文瑞投井死。(註一○○)
九月初二日(十月二十三日)九江光復。
   先是同盟會員林森在九江設書報社,與同志蔣君羊、蔡公時、吳鐵城等從事宣傳與聯繫。自武漢起義消息抵潯後,九江新軍,咸欲發動,謠言紛起,日必數驚。清廷復令調江西新軍援鄂,官兵不願;一部份登舟後,要求發恩餉,故遲不進發。君羊等乘機曉以大義,勸其把握時機,於是五十三標軍士,迫令標統馬毓寶起義。馬極贊同,乃下令,不許擾害租界教堂,不許擾害人民,滿人非對敵者,不准加害。軍士均遵令。夜十時,由金鷄坡砲台先放砲三響為號,
(註一○○)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九二四──九二五頁;趙西山:「關中革命運動概略史」原稿(中央黨史會藏)。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四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