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光復
廣州光復
民國紀元前一年
辛亥
一九一一年
九月十九日
十一月九日
46
自廣州三月二十九之役,粤督張鳴岐隻身走匿李準處,李頗挾功凌之,張不能堪,乃奏調桂軍龍濟光部濟軍到粤。龍至,即兼任廣東新軍鎮統,位勢在李上,李漸不平。胡漢民自西貢返港,詗知其情,乃使人離間之。張更疑李與革命黨人通,遂奪其中路所統三十營,並收取虎門要塞大砲撞針。李益不安,乃遣黎鳳墀至港晤漢民洽降。漢民擬四條件:一、李須親書降表來,並樹青天白日旗幟,通電反正;二、驅逐張鳴岐,迫龍濟光投降;三、歡迎民軍入廣州;四、李勢力範圍內之要塞、兵艦、軍隊皆須交出,由革命政府處分。黎攜條件返省,隔日復來,則李果上書同盟會南方支部,表示降順,願履行所有條件。從此鳴岐勢益孤。(註一二九)時王和順、陳炯明等已起事於惠州,南海、順德、三水、番禺各縣黨人,乘機發動;附近之新軍,亦預備響應。十八日,諮議局集議獨立,推張鳴岐為都督,龍濟光副之,蔣尊簋為軍事部長,定次日正式公布。張不敢就,匿沙面,各行政官吏亦走避一空。十九日,各團體決議推胡漢民為都督,胡未到省前,以蔣為臨時都督。(註一三○)漢民得訊,在港同志以李準新降,龍濟光尤叵測,勸其暫緩赴廣州。漢民曰:「不然,此時革命空氣籠罩全國,廣東屢起義師,且在鳳山被殺之後,官僚尤為喪膽。吾人所恃,不僅在兵;若稍涉猶豫,適以示弱,況此時事機,頃刻變化,我輩革命黨人,萬無持重求全之理,我意必速行。」遂偕妻陳淑子及同志謝良牧等即晚赴廣州,果見省河兵艦,悉懸青天白日旗。同行者皆歡呼曰:「中國人真見天日矣!」登陸,李準以所部來迎,遂至諮議局,受各界歡迎,漢民乃就任都督。任陳景華為民政部長,李郁堂為財政部長,軍事部長、參謀部長於十八日由新軍宣布反正時所公推者,則仍之。創軍政府雛形於諮議局,布告安民,並通電內外。(註一三一)
(註一二九) 「胡漢民自傳」(「革命文獻」第三輯,總四一四──四一五頁)。
(註一三○)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九五六──九五七頁。
(註一三一) 「胡漢民自傳」(「革命文獻」第三輯,總四一六──四一七頁)。
國父年譜
上冊
0507-0509
九月十八日(十一月八日)鎮江光復。
鎮江扼長江之咽喉,撫徐淮之肩背,形勢雄偉,允為重鎮。武昌首義,各省響應,第十八協三十六標第一營管帶林述慶以時機已至,約許崇灝、劉成、盧祥麟、沈家煒、陳鳳文等密商,公推述慶赴滬接洽,決定起義日期。遂召集軍官會議,各營管帶章祖衡等均表贊同。當即派人分別遊說各防營及砲臺水師,佈置既妥,遂於十七日夜集合全協軍隊於京峴山,宣佈起義,圍攻鎮江城。駐防都統服毒自殺。十八日午後,旗兵投降繳械,巡防、水師、砲隊同時響應,鎮江完全光復。以述慶為鎮軍都督,崇灝為參謀長。續分兵佔領龍潭、溧陽等地。是時南洋海軍軍艦十二艘停泊鎮江上游,海軍將領多閩、粤籍,崇灝登艦敘舊,海軍遂樹革命旗幟,以宋文翽為司令。(註一二八)
九月十九日(十一月九日)廣州光復。
自廣州三月二十九之役,粤督張鳴岐隻身走匿李準處,李頗挾功凌之,張不能堪,乃奏調桂軍龍濟光部濟軍到粤。龍至,即兼任廣東新軍鎮統,位勢在李上,李漸不平。胡漢民自西貢返港,詗知其情,乃使人離間之。張更疑李與革命黨人通,遂奪其中路所統三十營,並收取虎門要塞大砲撞針。李益不安,乃遣黎鳳墀至港晤漢民洽降。漢民擬四條件:一、李須親書降表
(註一二八)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中冊,二四七──二五○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五○七
來,並樹青天白日旗幟,通電反正;二、驅逐張鳴岐,迫龍濟光投降;三、歡迎民軍入廣州;四、李勢力範圍內之要塞、兵艦、軍隊皆須交出,由革命政府處分。黎攜條件返省,隔日復來,則李果上書同盟會南方支部,表示降順,願履行所有條件。從此鳴岐勢益孤。(註一二九)時王和順、陳炯明等已起事於惠州,南海、順德、三水、番禺各縣黨人,乘機發動;附近之新軍,亦預備響應。十八日,諮議局集議獨立,推張鳴岐為都督,龍濟光副之,蔣尊簋為軍事部長,定次日正式公布。張不敢就,匿沙面,各行政官吏亦走避一空。十九日,各團體決議推胡漢民為都督,胡未到省前,以蔣為臨時都督。(註一三○)漢民得訊,在港同志以李準新降,龍濟光尤叵測,勸其暫緩赴廣州。漢民曰:「不然,此時革命空氣籠罩全國,廣東屢起義師,且在鳳山被殺之後,官僚尤為喪膽。吾人所恃,不僅在兵;若稍涉猶豫,適以示弱,況此時事機,頃刻變化,我輩革命黨人,萬無持重求全之理,我意必速行。」遂偕妻陳淑子及同志謝良牧等即晚赴廣州,果見省河兵艦,悉懸青天白日旗。同行者皆歡呼曰:「中國人真見天日矣!」登陸,李準以所部來迎,遂至諮議局,受各界歡迎,漢民乃就任都督。任陳景華為民政部長,李郁堂為財政部長,軍事部長、參謀部長於十八日由新軍宣布反正時所公推者,則仍之。創軍政府雛
(註一二九)「胡漢民自傳」(「革命文獻」第三輯,總四一四──四一五頁)。
(註一三○)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九五六──九五七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五○八
形於諮議局,布告安民,並通電內外。(註一三一)
九月二十日(十一月十日)福州光復。
武昌事起,黨人彭壽松組織「福建軍警同盟會」於福州城內,專任介紹軍警人員加盟,運動各部目兵,漸及下級官長,駐閩常備軍第二十協協統許崇智鑒於時機迫切,乃召集各部高級軍官,及未加入之下級軍官,一體加入同盟會。(註一三二)新軍第十鎮統制孫道仁亦於九月十五日入盟。
於是發動之機急不能待矣。(註一三三)清將軍樸壽鑒於情勢緊迫,即將槍彈運入旗人街,且架巨砲防禦。十七日午後,諮議局與民眾議決立新政府。次日致書清總督松壽,要求交回政權,松壽從之,樸壽獨不可,崇智乃就革命軍總司令職,進攻旗人街。十九日拂曉,雙方接戰,旗兵因生死關頭,抵抗甚力。下午,敵漸不支,豎白旗請降,松壽自殺。是日晨,旗人去白旗,行反攻,崇智率軍與再戰,敗之,樸壽被殺,清都統勝恩被擒,旗兵繳械降,大局乃定。當由各軍公推孫道仁為大都督,許崇智為福建海陸軍總司令。孫於二十一日就任,傳檄各州縣駐軍,
(註一三一)「胡漢民自傳」(「革命文獻」第三輯,總四一六──四一七頁)。
(註一三二)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九六○頁。
(註一三三) 「福建光復史料」(「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第二編第四冊,三二九頁,民國五十一年五月十日二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