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馬伯援與馮玉祥密議迎先生入京 detail

:::

馬伯援與馮玉祥密議迎先生入京

Download
0 times
Click
63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Life peroid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Title

馬伯援與馮玉祥密議迎先生入京

Republic of China year

中華民國十三年

AD annals

一九二四年

New calendar month day

十一月二十八日

Age

59

Abstract

馬伯援迎先生於滬上,北返後,於二十六日到天津,翌日到北京。是日下午赴西山慈善寺訪馮玉祥,密議歡迎先生入北京事,與議者尚有黃郛、張之江。首由伯援報告在滬與先生之談話及先生之內政外交主張,且言繞道日本之目的。馮聞之甚悅,即曰:「伯援趕赴天津,預備歡迎先生。」伯援曰:「先生來北方後,在天津好?來北京好?」馮曰:「來北京為上策。」伯援又問:「總司令與先生相見,在何處適宜呢?」馮曰:「在北京。萬不可來西山,惹人注目,邇時你有電來報告,我自然設法回北京。」馮又言「外面我雖辭職,軍事方面,我仍然負責進行,請語先生放心。」(註三六七)

Comment

(註三六七) 馬伯援:「我所知道的國民軍與國民黨合作史」,四一頁。

Related names
馬伯援張之江馮玉祥黃郛
Related place names
天津日本北京
Source

國父年譜

Volume

下冊

Page

1574

Search term appears Page

以上兩次講演,為先生最終之講演,前者述中國文化之道德價值,後者說明中國國民及民族境遇。先生演講時,皆由黃昌穀記錄。觀先生之講詞,前屬針砭,後感悲憤,聽眾有聞而揮淚者,此真先生與世人告別之箴言也。先生期望於日本者至切,勸導日本者至摯,表露大政治家之氣度胸襟,乃為中、日兩民族子孫後世幸福計。無奈當時日本朝野,氣燄甚張,其軍閥尤以窮兵黷武為能事,於是鑄成「九一八」以後侵略中國發動戰爭之大錯,本身亦幾致亡國。

  馬伯援與馮玉祥密議迎先生入京。
   馬伯援迎先生於滬上,北返後,於二十六日到天津,翌日到北京。是日下午赴西山慈善寺訪馮玉祥,密議歡迎先生入北京事,與議者尚有黃郛、張之江。首由伯援報告在滬與先生之談話及先生之內政外交主張,且言繞道日本之目的。馮聞之甚悅,即曰:「伯援趕赴天津,預備歡迎先生。」伯援曰:「先生來北方後,在天津好?來北京好?」馮曰:「來北京為上策。」伯援又問:「總司令與先生相見,在何處適宜呢?」馮曰:「在北京。萬不可來西山,惹人注目,邇時你有電來報告,我自然設法回北京。」馮又言「外面我雖辭職,軍事方面,我仍然負責進行,請語先生放心。」(註三六七)
  
 十一月二十九日 仍留神戶。

(註三六七) 馬伯援:「我所知道的國民軍與國民黨合作史」,四一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五十九歲 一五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