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囑馬伯援赴日倘馮玉祥赴日暇時多對彼講述中國國民黨志士愛國歷史 detail

:::

囑馬伯援赴日倘馮玉祥赴日暇時多對彼講述中國國民黨志士愛國歷史

Download
0 times
Click
43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Title

囑馬伯援赴日倘馮玉祥赴日暇時多對彼講述中國國民黨志士愛國歷史

Life peroid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Genre

談話

Republic of China date

013/12/20

AD date

1924/12/20

Age

59

Abstract

囑馬伯援赴日倘馮玉祥赴日暇時多對彼講述中國國民黨志士愛國歷史(註一)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與馬伯援的談話知之矣(註二)。你一定要去日本,可注意日本外交。彼國政治家眼光太近,且能說不能行,不似俄國之先行後說。日本的朝野,近對吾黨非常輕視,以為吾人未獲得政權。你去努力吧,倘有特別事故發生,吾必電你回國。煥章(註三)倘赴日本,你于暇時須對彼多講吾黨志士愛國歷史。目下事,季龍(註四)擔任也好。

Comment

(註一) 據馬伯援著「我所知道的國民軍與國民黨合作史」。
(註二) 指馬伯援對先生談及馮玉祥性格之事。
(註三) 煥章:馮玉祥字煥章。
(註四) 季龍:徐謙字季龍。

Related names
季龍馬伯援馮玉祥煥章
Related place names
中國日本
Related proper nouns
中國國民黨民黨國民黨
Source

國父全集

Volume

第二冊

Page

644-645

Search term appears Page

府之成立,使之實現民治之威權,禁煙始能收效。今日阻礙民眾生活與自由之禍害,一經廢除,則輿論勢力,必可貫澈禁絕鴉片之目的。目下軍閥未經打倒,民治政府尚未統一全國,對於達到上述目的之最佳方法,乃在拒毒團體之奮鬥不懈,繼續努力於調查與宣傳之運動,使非法營業,無所斂迹。雖或一時未能收效,但千萬不可放棄堅忍與不妥協之奮鬥決心,當永遠抱定澈底不降服之政策。
(註一) 據陸達節編「孫中山先生外集」(民國二十一年十月,中華書局發行)。原文註據「民國十三年天津大公報」。日期及答某教士問,係據「會本」。

堅主廢除不平等條約(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在天津對段祺瑞所派歡迎代表葉恭綽許世英的談話我在外面要廢除那些不平等條約,你們在北京偏偏的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條約,這是什麼道理呢?你們要升官發財,怕那些外國人,要尊重他們,為什麼還來歡迎我呢?
(註一) 據廣州「民國日報」(民國十四年五月十三日)「大元帥北上患病逝世以來之詳情(三)」。

囑馬伯援赴日倘馮玉祥赴日暇時多對彼講述中國國民黨志士愛國歷史(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與馬伯援的談話
  知之矣(註二)。你一定要去日本,可注意日本外交。彼國政治家眼光太近,且能說不能行,不似俄國之先行後說。日本的朝野,近對吾黨非常輕視,以為吾人未獲得政權。你去努力吧,倘有特別事故發生,吾必電你回國。煥章(註三)倘赴日本,你于暇時須對彼多講吾黨志士愛國歷史。目下事,季龍(註四)擔任也好。
(註一) 據馬伯援著「我所知道的國民軍與國民黨合作史」。
(註二) 指馬伯援對先生談及馮玉祥性格之事。
(註三) 煥章:馮玉祥字煥章。

國父全集 六四四

(註四) 季龍:徐謙字季龍。

執政為中華民國之臨時執政何須外交團之承認(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天津與許世英的談話
  使中華民國已不存,即臨時執政當然有須各國承認之必要。今中華民國仍在,而執政又為中華民國之臨時執政,則尚何須乎外交團之承認,又何必以交換而求其承認?
(註一) 據北京「晨報」(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孫文仍要來京耶」條。十二月二十三日,段祺瑞執政政府對美國、比利時、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荷蘭、葡萄牙八國以尊重條約為前提而承認執政府的照會發出復照,表示「對於中國與各國所締結之各種之條約、公約,以及其他正式之協定,咸欲照從前之態度繼續遵守。」此乃先生對此復照所發表的意見。談話時間不詳,茲以北京「晨報」發表日期為日期。

入京後之書面談話(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北京發表
  中華民國主人諸君:兄弟此來,承諸君歡迎,實在感謝。兄弟此來不是為爭地位,不是為爭權利,是特來與諸君救國的。十三年前兄弟與諸君推翻滿洲政府,為的是求中國人的自由平等。然而中國人的自由平等,已被滿洲政府從不平等條約裏賣與各國了,以致我們仍然處於殖民地之地位,所以我們必要救國。關於救國的道理很長,方法也很多,成功也很容易,兄弟本想和諸君詳細的說,如今因為抱病,只好留待病好再說。如今先謝諸君的盛意。中華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孫文。
(註一) 據「會書」之八「談話」。按此書面談話之內容與同日在北京發表之「入京宣言」內容相同,而文字互異,今分別據存。

中醫診斷(註一)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在北京與葛廉夫的談話

談話 民國十三年十二月──十四年一月 六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