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鄧澤如述汪兆銘贊同對德絕交原因 detail

:::

鄧澤如述汪兆銘贊同對德絕交原因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301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題名

鄧澤如述汪兆銘贊同對德絕交原因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六年

西元紀年

一九一七年

新曆(西曆)月日

四月二十一日

國父年歲

52

全文內容

鄧澤如致函饒潛川、黃復生云:「我國與德絕交,中山、唐(紹儀)、溫(宗堯)等均表示反對,而汪精衛、王寵惠、梁啟超則贊成。商民之意,則反對者幾於一致。據汪精衛稱:德人久已視我國為破壞中立,以日攻青島,袁(世凱)曾許日兵由龍口登岸,德使即照會外交部,從青島陷落日起,每日須賠償五十萬鎊,彼時即欲入協約國,因日本不欲,故不能行,現得日人之同意,故有此舉,至懼日之監督我軍事財政,則日政府曾聲明並無此意云云。汪在省城盤桓數日,不日到南洋一行。傳聞北方軍人亦有反對此舉者,且認此事為梁啟超所主動。」(註七)先生主張中國維持嚴正之中立,在「中國存亡問題」一文中述之甚詳。

注釋

(註七) 鄧澤如致饒潛川等函原件(中央黨史會藏)。

相關人名
王寵惠兆銘汪兆銘汪精衛唐紹儀袁世凱梁啟超黃復生溫宗堯鄧澤如饒潛川
相關地名
中國日本青島南洋龍口
相關專有名詞
存亡問題協約國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下冊

頁次

0914-0915

相關照片

檢索詞出現頁次

能安靜。來日狂瀾,正難料也。又借款一節,尚難覓得相當之抵押品,未開之礦山可否作抵,請一詢前途。」(註五)時先生仍寓上海法租界環龍路六十三號。俄國正值三月十一日起革命,推翻沙皇,由社會民主黨領袖克倫斯基(Kerensky)掌政,俄共之蘇維埃革命此時尚無跡象。而先生高瞻遠矚,認為俄國政變,關係亞洲及世界安危。

 三月三十日 中華革命黨通告黨員,準備恢復國民黨名稱。
   中華革命黨成立之後,黨務精簡,行動積極,對討袁使命,貢獻實大。但國外因居留政府立案關係,仍多沿用國民黨名義。國內未明白組黨,原有國民黨員,不少在中華革命黨旗幟下奮鬪。是國外有名實不符之病,國內有實至而名未歸之嫌。袁氏暴斃,洪憲告終,中華革命黨總部自東京遷上海。復因國內外大勢及環境變遷,乃通告海內外各支分部、交通部,一律恢復國民黨名稱。(註六)

 四月二十一日 鄧澤如述汪兆銘贊同對德絕交原因。
   鄧澤如致函饒潛川、黃復生云:「我國與德絕交,中山、唐(紹儀)、溫(宗堯)等均表示
(註五)「國父批牘墨蹟」,二一頁,中央黨史會編印,民國四十四年十一月出版,臺北。
(註六) 按雖通令黨員一律恢復國民黨名義,至民國七年始見諸實行,詳見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 (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三十三年六月增訂第一版,重慶),三九○頁(註一)之說明。

國父年譜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 五十二歲 九一四

反對,而汪精衛、王寵惠、梁啟超則贊成。商民之意,則反對者幾於一致。據汪精衛稱:德人久已視我國為破壞中立,以日攻青島,袁(世凱)曾許日兵由龍口登岸,德使即照會外交部,從青島陷落日起,每日須賠償五十萬鎊,彼時即欲入協約國,因日本不欲,故不能行,現得日人之同意,故有此舉,至懼日之監督我軍事財政,則日政府曾聲明並無此意云云。汪在省城盤桓數日,不日到南洋一行。傳聞北方軍人亦有反對此舉者,且認此事為梁啟超所主動。」(註七)先生主張中國維持嚴正之中立,在「中國存亡問題」一文中述之甚詳。

 四月三十日 為趙公璧著「同盟演義」一書題序。
   趙公璧(士覲)作「同盟演義」一書,先生特為題序曰:「自余始創同盟會,暨於滿清之覆,中間不過七年耳。至誠所至,金石為開,況乎人乎!然同盟會之誓約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僅去滿清,安能以為止境?此吾人所以於元二之間力謀團結民黨,組織政黨內閣,以固民國之基,而為平均地權政策之準備也。蓋同盟會之四綱,有一不具,吾人不敢告勞。其後雖有所遷就,改用國民黨之稱,吾人目的,固未嘗變也。同盟會之成,多賴海外華僑之力,軍餉胥出焉。及滿清既覆,人人皆自以為有不世之功,而華僑類不自伐,惟吾深知同盟會中非有華僑一部分者,清室無由而覆,民國無由而建也。華僑不自言功
(註七)鄧澤如致饒潛川等函原件(中央黨史會藏)。

國父年譜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 五十二歲 九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