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復鄭澤生論革命軍與財政並囑籌款函 detail

:::

復鄭澤生論革命軍與財政並囑籌款函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54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復鄭澤生論革命軍與財政並囑籌款函

生平歷程
革命起義再接再厲武昌起義推翻專政
文件類型

函電

民國日期

-001/06/23

西元日期

1911/08/17

國父年歲

46

全文內容

復鄭澤生論革命軍與財政並囑籌款函(註一) 民前一年閏六月二十三日(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七日)
澤生同志仁兄大鑒:來示敬悉。足下所言之二策,吾黨久已行之,今將近收功之期矣。但以經營籌畫於革命之事業,已二十年餘於茲,其始則不患資財,而患人心之蔽塞,反對者八面皆是。今者人心頗開,表同情者日日加多,而吾輩之財力已竭。新表同情之輩,思想祇進至助言,尚未進至助力,故當此之時,舊力已盡,新力未來,正所謂青黃不接之秋,故舊年八省新軍約舉,以廣東新軍為首,而廣東新軍則恃黨人發難於外,而新軍響應於內,乃黨人以前年十二月欲籌數萬金為盤費且不能得,故不能及期進城,至舊年正月初一,新軍獨起,以響應之人而忽變為發難之人,所以無成。新軍敗後,黨力愈窮,故不得不求於海外華僑之助。弟以今年初二抵大埠,欲速籌大款接應,然無路可通,遂以初六往雲哥華,在彼三月餘,籌集將有十萬之數,然遠不敷起事之用,故再入美國,欲籌大款,然後黨人新軍合力同舉。乃不期三月廿九事機泄漏,迫於發動,而新軍因去年之變,早被清政府疑忌嚴防,繳去鎗機藥彈,欲動不能,不得不作壁上觀,而黨人雖英勇,以力孤而敗。(初本有四百人在城內,因事泄,於廿七日散去三百餘人,尚留數十人不能散,故決死一戰,先攻督署,後攻軍器局,欲奪取軍器,以給新軍,但只數十人,傷亡已半,不能濟事。若不散去三百餘,則力已足,事必可成也。)如此觀之,吾黨之兵力非不足,特欠軍財耳,此所謂足下所言之二策,吾黨久已行之。然事至今日,吾輩發起之人,多已傾家捨命,其尚不死者,已一貧如洗矣。吾人不避艱險,出萬死一生之計,力行此事,二十餘年,工夫已算完滿,時機亦已成熟,今只聽海外同胞之援助,籌集資財,以濟軍用。倘能人人協力,能集足發難之經費,則可一戰成功也。現時各省民心之望革命軍起以救彼等脫離清朝之苛政者,已若大旱之望雲霓,而十八省之新軍,亦多欲倒戈相助;故此時只有財政一難題耳,能解決此難題,則其他有如破竹矣。吾黨無論由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則各省望風歸向矣。今日之事,已無難矣,大埠致公總堂已發起籌餉局,日內派人往各埠演說勸捐,弟與黃雲甫君入砵崙,不日可繞道來貴埠,望足下糾合同志,竭力助資,以成眾志成城、眾擎易舉之效,則革命幸甚,祖國幸甚。此覆,即候義安。各同志統此問好。弟孫文謹啟。西八月拾吉號。

注釋

(註一) 據黨史會藏原件(049/39)。「會本」收信人作「梁澤生」,今據「中央黨務月刊」第二十一期(民國十九年四月出版,中央黨
部編印),本函標題為「致南洋怡埠鄭澤生」。

相關人名
黃雲鄭澤生
相關地名
砵崙雲哥華廣東
相關專有名詞
革命軍新軍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四冊

頁次

162-163

檢索詞出現頁次

  我即將離舊金山再次東行,將於十月底抵達紐約。
  謹向你倆致以誠擎的祝福。孫逸仙、一九一一年八月十日。
(註一) 據美國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藏英文原函譯出。

復鄭澤生論革命軍與財政並囑籌款函(註一) 民前一年閏六月二十三日(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七日)
  澤生同志仁兄大鑒:來示敬悉。足下所言之二策,吾黨久已行之,今將近收功之期矣。但以經營籌畫於革命之事業,已二十年餘於茲,其始則不患資財,而患人心之蔽塞,反對者八面皆是。今者人心頗開,表同情者日日加多,而吾輩之財力已竭。新表同情之輩,思想祇進至助言,尚未進至助力,故當此之時,舊力已盡,新力未來,正所謂青黃不接之秋,故舊年八省新軍約舉,以廣東新軍為首,而廣東新軍則恃黨人發難於外,而新軍響應於內,乃黨人以前年十二月欲籌數萬金為盤費且不能得,故不能及期進城,至舊年正月初一,新軍獨起,以響應之人而忽變為發難之人,所以無成。
新軍敗後,黨力愈窮,故不得不求於海外華僑之助。弟以今年初二抵大埠,欲速籌大款接應,然無路可通,遂以初六往雲哥華,在彼三月餘,籌集將有十萬之數,然遠不敷起事之用,故再入美國,欲籌大款,然後黨人新軍合力同舉。乃不期三月廿九事機泄漏,迫於發動,而新軍因去年之變,早被清政府疑忌嚴防,繳去鎗機藥彈,欲動不能,不得不作壁上觀,而黨人雖英勇,以力孤而敗。(初本有四百人在城內,因事泄,於廿七日散去三百餘人,尚留數十人不能散,故決死一戰,先攻督署,後攻軍器局,欲奪取軍器,以給新軍,但只數十人,傷亡已半,不能濟事。若不散去三百餘,則力已足,事必可成也。)如此觀之,吾黨之兵力非不足,特欠軍財耳,此所謂足下所言之二策,吾黨久已行之。然事至今日,吾輩發起之人,多已傾家捨命,其尚不死者,已一貧如洗矣。吾人不避艱險,出萬死一生之計,力行此事,二十餘年,工夫已算完滿,時機亦已成熟,今只聽海外同胞之援助,籌集資財,以濟軍用。倘能人人協力,能集足發難之經費,則可一戰成功也。現時各省民心之望革命軍起以救彼等脫離清朝之苛政者,已若大旱之望雲霓,而十八省之新軍,亦多欲倒戈相助;故此時只有財政一難題耳,能解決此難題,則其他有如破竹矣。吾黨無論由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
國父全集一六二

則各省望風歸向矣。今日之事,已無難矣,大埠致公總堂已發起籌餉局,日內派人往各埠演說勸捐,弟與黃雲甫君入砵崙,不日可繞道來貴埠,望足下糾合同志,竭力助資,以成眾志成城、眾擎易舉之效,則革命幸甚,祖國幸甚。此覆,即候義安。各同志統此問好。弟孫文謹啟。西八月拾吉號。
(註一) 據黨史會藏原件(049/39)。「會本」收信人作「梁澤生」,今據「中央黨務月刊」第二十一期(民國十九年四月出版,中央黨 部編印),本函標題為「致南洋怡埠鄭澤生」。

致嫂詢願回國否函(註一) 民前一年閏六月二十五日(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九日)
  家嫂知悉:近接大哥來信,欲家嫂回唐山料理家務,叔前日已兩次寫信亞昌,未見回音。未知家嫂願回來否?如欲回去,叔當在大埠托妥人一同帶回也,如何?望即覆一音,至緊,至緊。此致。即問合家大小平安。叔德明字。西八月十九號。
(註一) 據黨史會藏原件影印(049/58)。

復鄭占南告收到函款並將往砵倫各處函(註一) 民前一年七月五日(一九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占南仁兄大鑒:七月初三來函已得讀,付款一千五百元亦已收妥,感甚。茲另郵寄上相片一張,幸為惠存。弟定期禮拜四即初九日動程往砵倫並東方一帶,不日或由紐約往英京。此間大事,務望公等竭力維持,幸甚。此致,即候義安不一。弟孫文謹啟。初五日。
(註一) 據黨史會藏原件(049/28)。原件無月份,按其內容,應為舊曆七月,即西曆八月。

由南洋再赴美國後致吳敬恆函(註一) 民前一年七月八日(一九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稚暉先生大鑒:頃讀來示並致伯耀君函,驚悉篤生君有投海之慘劇,殊深悲悼。弟觀篤生君嘗具一種悲觀懇摯之氣
函電(上)民前一年閏六月――七月一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