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與宮崎寅藏筆談殘稿 detail

:::

與宮崎寅藏筆談殘稿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214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與宮崎寅藏筆談殘稿

生平歷程
興中會的成立
文件類型

談話

民國日期

-015/07

西元日期

1897/08

國父年歲

32

全文內容

與宮崎寅藏筆談殘稿(註一) 民前十五年七月(一八九七年八月)在日本橫濱
孫中山:何君(註二)信內所陸之意,必商之同志多人,並為康先生(註三)所許,方敢發此言也。是則此意非一人之私,實中國羣賢之公意也。
彼膽小心細,弟深知此等之意非彼一人所敢言也。
滔天:使貴國同志深知我輩之意。
此書論滿清政府之末路,說中國在野志士之有希望。此書有漢之(註四)本否?所謂興清之說,論中國志士與日本國提攜。
此書著者元陸軍大尉(註五),久在清國,六年前興日清貿易研究所於上海,昨(註六)沒於臺灣。
孫中山:湖南一省,昔號為最守舊之地,今亦改變如此,真是奇也。
滔天:陳白先生之事,弟從亡兄彌藏之書信聞之。弟着橫濱之時家兄已逝,亦不可尋陳白先生之事。弟心竊求陳白先生而不得。適渡清之前數日面曾根俊虎君,此人紹介陳白兄。後聞曾根氏之風聞,弟心甚痛之。
滔天:二次。
孫中山:有談及亞洲大局否?
滔天:然。
孫中山:有談及現與弟議之事否?
滔天:陳先生示先生之著書(註七),弟先略聞先生之事,是賴家兄之書信。
孫中山:先生有對陳君言過貴政府欲相助之意否?
滔天:不敢言,唯紹介於犬養君(註八)。今依犬養君聞之,陳君未遇犬養君。
孫中山:弟意欲招陳君回來,共商此事,先生以為如何?
滔天:甚是。
滔天:就先生旅行券之事,犬養、尾崎(註九)、小村(註十)三君商談,今清國公使恐先生甚,嚴偵查其舉動,故先生遠入內地非得策。暫定住京地,慎交通來往,使清國公使安心,而後宜待時入內地。今甚不便,唯先生住東京任其自由也。
孫中山:清公使偵查之事,由何而知?
滔天:自警視廳報告外務省。
孫中山:清國有行文到貴國政府論及弟事?
滔天:猶未有。
孫中山:有無在此僱偵探窺伺弟之行踪?
滔天:日清戰爭後,此類之人甚多,有偵查先生之行跡者亦難測,故雖日人不可安心,犬養君甚望先生之注意。犬養君亦曰:「書函往復,尤不可不慎。」
孫中山:可否命警視廳探查何人受清公使之僱,而設法阻之?
滔天:受清公使之僱而探查者,素秘密之僱,不能得其證,故雖知其人,不能捕拿之。無阻之法。故警視廳亦嚴探查其人而已。
孫中山:君度有無清公使用重賄買人加害之虞?
滔天:犬養君曰:「說大臣大隈(註十一)甚容易。」故不要急。唯陸軍參謀長同意之,則可謂事成也。犬養曰:「我未見大隈。」然以其語氣察之,犬養君既如經與大臣大隈商議,其不公言之,弟等者(註十二)想慎其秘密者,先生亦宜諒之。
孫中山:他日舉事,弟必親督士卒攻城襲地(註十三),而陳君當留日本與貴政府商辦各事。
滔天:甚可也。犬養君曰:「設廣東語學堂甚可也。」必不可不設之,唯曰廣東語學堂,清人或覺有心廣東,故表曰中國語學堂,裏實學廣東語亦可(註十四)也。
孫中山:甚好,陳白君優於辦此等之事。如其有意,弟當早招之回日,克日舉辦。
滔天:犬養君曰:「設學堂之事,中日孰可?」
孫中山:以日為妥。唯舉事之便有設於中國,然少不穩當。
滔天:誠然。
孫中山:但欲學廣東語(註十五)則必設於廣東。惟如犬養君之所慮,則有不宜也。
又前貴國人士設商業學堂於上海。清人皆傳此實日本欲偵探清國之情形起見。今又步其後塵,則必生疑矣。弟等又有意於茲。
滔天:此學堂主即是荒尾精君,一昨日先生見其書,可見其志。唯多數人不知其深意,而疑懼之矣。可慎也。
孫中山:學堂設於東京甚好。因可招我輩同志過來,名為教習,內可商議舉事之策。
滔天:甚可也,甚可也。
孫中山:望對犬養君言此意。
滔天:敬承,敬承。
曾根君曾謀弟於學堂之事,弟就二三友人談之,皆可其說,而不可其人。弟知於是撰人之要。
孫中山:正是。
滔天:現時曾君名望墜地,弟甚痛之,唯當事用之,亦有用之人物也。曾君之意,想是承陳君所囑,陳君久有此志,因限於力,故謀及曾君也。
孫中山:或然,非預謀之人。
滔天:先生之心事,弟等忖(註十六)度之,唯少忍而待機可也。弟等舉全力盡先生之事,先生之事東洋之事,東洋之事則世界人權之問題也。先生負此重任,須持重也。「德不孤,必有鄰也。」誠哉言也。
孫中山:弟入東京住,欲覓一通漢文及善書寫之婢,以代抄寫及教日語,可否有其人?
滔天:婢皆是無有文字者,男或可得歟。
孫中山:男薪水如何?
滔天:有文字而在他家者,多是食客的也,不便薪水,則食客也。
滔天:戰國之時,信陵君有食客三千人,食客此類也。從薪水之勞者僱一人,而弟等一人居之。而先生學日語,弟等學廣東語,為甚便。僱有文字者甚難。少有文字之少年,多是食客,不為一事而徒食而已。
孫中山:工價工錢?
滔天:從薪水之勞者,一個月壹圓五拾錢,費男女一樣。唯無文字,無此則不通言語也。
滔天:何樹齡與先生前年之變否?
孫中山:未與。彼無此等膽略,但甚有心耳。
(除以上問答外,在空白處,寫着十幾個Henly Gorge(註十七))
滔天:萬無止,弟等同居,與先生採薪水之勞可也。弟等唯胸中有大事而已,因不厭薪水之勞也。
孫中山:同居甚好,而下一說則不敢當也。若陳君同住則甚便,彼略曉日語也。弟在橫濱已四覓華童而曉日語者,皆不得也。
弟昔在廣東之日,亦有此百數十人。何時可尋得一屋,弟當定日遷來也。
陳白君甚好詩才。弟不能詩,蓋無風流天性也。

 陳白
百十九服部二郎方
 孫逸仙
滔天:若有可怪者則開封。關國事者,郵便局則政府許開封,不可不慎也。
滔天:我政府幸允先生之所思,先使長軍事之人偵察彼地情況,為作戰計劃,是第一之急務也。
孫中山:此是必然之理。此時貴國同志一人從之可也。
弟近欲發信上海,請梁啟超或其親信一人到此一游,同商大事。他敢來與否,弟尚不能料。
滔天:先生書信所欲言不知何事,唯載大事於書信,之為可慎矣。
孫中山:吾輩另有秘語,非局外人所能知。
滔天:大可也。我國政府助先生之事,不言為可也。
孫中山:自然不言此。弟惟言有急務,欲見之耳。
滔天:是也。康先生或梁先生此兩人中一人來此地與先生商議,萬事可望也。
孫中山:康斷不能來。因他在中國亦未有公然出名,此指新聞紙而言。若他來此,必大招物議,因弟在此也。梁氏或別位亦可。弟不過欲彼到來報知中國現在情形耳,因弟離國已有二年,各事已有多變矣。
滔天:康先生何時回來廣東?
孫中山:康之所行,欲學戰國之鬼谷子,多使其門弟子來辦事,而彼則隱其名。
滔天:中東合同以為亞洲之盟主。興滅國,繼絕世,用其方新之力阻遏西勢東漸之兇鋒者,天理人心之所會也。斷而行之,今之時為然,一日不可寬。
孫中山:極是,極是。惟不可先露其機,以招歐人之忌,則志無不成也。吾合彼亦合,勢必然也。惟先合者必勝也。
孫中山:食在廣州。着在蘇州。
建都,僕常持一都四京(五大鎮)之說,武漢(都)、西京(重慶)、東京(江寧)、廣州(南京)、順天(北京)。
孫中山:且數處齊起者,不祇驚動清虜,且震恐天下。則不祇俄人力任救清之責,吾輩亦恐蹈納波倫(註十八)之覆轍,惹歐洲聯盟而制我也。蓋貴國維新而興,已大犯歐人之所忌矣。中國今欲步貴國之後塵,初必不能太露頭角也。
滔天:雖曰不露頭角,而事一發,則不能瞞歐洲明眼人之耳目也。
孫中山:萬一不幸歐洲有聯之舉,鄙意必先分立各省為自主之國,各請歐洲一國為保護,以散其盟。彼盟一散,然後我從而復合之。其法以廣東請英保護,廣西請法保護,福建請德保護,兩湖、四川、中原為獨立之國。法、德一入我圈套,則必自解其與俄之從。然後我得以利啖之,使專拒俄,或聯東西成一大從,以壓俄人東向之志。俄勢一孤,我可優游以圖治。內治一定,則以一中華亦足以衡天下矣。此余一人之見也,足下以為如何?
滔天:倘此事為俄主張,使獨人先發手,則中國危矣。分割之機,或兆於此也。我輩為之奈何?
孫中山:瓜分之機已兆,則我輩須靜觀清政府之所為如何,暗結日、英兩國為後勁,我同志之士相率潛入內地,收攬所在之英雄,先據有一二省為根本,以為割據之勢,而後張勢威於四方,奠定大局也。
滔天:機事不密,則害成者,易之大戒也。及今之時,須在清國南北之要會設法,務收攬所在英雄之心,妥為佈置,可以占有為之地步,是為目前之至要。
孫中山:歐洲聯盟制我之事,或未必有,然不可不為之防。道在我有不可攻,不恃人之不我攻也。
閣下到中國各處,結納有志之士如此之眾,其中有雄才大略可以獨當一面者有幾人?可得詳而名之乎?
滔天:……者多在重慶及河南、山東之三處,才略兼備任大事者纔有四人。
孫中山:現在何處?是何姓名?
滔天:其他精明強悍充方面之任者,約二十七、八人。
孫中山:在何處為多?
滔天:四川、河南、山東、江蘇交界之地,可舉二萬之眾。
四川廖英初,河南鄭、梁、胡、王,江西李,此六員有為之才也。其外二十七、八人。
孫中山:閣下何不一游廣東惠、潮、嘉三府之地?往年英法入北京,亦在此在招額外之兵。
滔天:弟周游貴國,多真士大夫,上下議論,先自興亞之策而入。興亞之第一着在中東之提攜,而欲舉中東合同之實,非一洗滿清之弊政不可,是故所說無不合也。
孫中山:上說之三府,其人民十居八九已入反清復明之會,其人亦最強悍,官府不敢追究之。弟意此地方可作起點之區,因與臺灣密邇,便於接濟軍火。閣下此到中國,務宜留心此地。
往見兩湖張督(註十九),可直以興亞之策說他。多是粗蠻之人,雖富豪子弟,亦不讀書。多尚拳勇之徒。
孫中山:閣下遲數日再往中國,弟意以為不必泛多。祇宜往一近海口之處,聯絡同志,為發軔之處可以。蓋以弟意所知者,今日有是志者到處皆是,惟不敢言而矣。是以吾輩不憂無同志,祇恐不能發一起點而矣。有一起點,即如置一星之火於枯木之山矣,不必慮其不焚也。惟此起點之地,閣下以何為最善?前者弟以廣東為最善,因人地合宜也。在廣地,一月之內必可集山林慓悍之徒三、四十萬。但有前年之失,當地之官已如驚弓之鳥,到處提防,我輩舉動較前略難矣。是廣東者也,今日非善矣。不先擇定一地,則無由定經略之策也。
滔天:還是以四川為負嵎之地,在張羽翼于湘、楚、汴梁之郊而耳。
孫中山:但四川不近海口,接濟軍火為難,為之奈何?
滔天:軍火一項,雖近海口亦所難。無已,開接濟之道于浙東之沿岸乎?
孫中山:是亦失太遠。
滔天:誠如前之所言,在山東、河南、江蘇交界可招二、三萬眾,則以江蘇之海州為最善矣。蓋起點之地,必先求得人,其次接濟軍火之道,其三不近通商口岸,免各國藉口牽制。海州之地,於此三者皆得,且可握運河、絕漕米,此亦制北京之死命。
孫中山:取道於海州之事,弟已於十餘年前思量之。曾到彼地盤桓七、八天,細看海口之形勢,不便入巨船。只離州城二十里,雲臺山在海中有可靠大船耳。且巡城有釐金,每小船通過稽查甚嚴。
滔天:到此時不怕釐金卡矣。弟所謂起點者,則先奪取之區,而意亦並指雲臺山也。
孫中山:先奪雲臺,結束已成,而入州城,或事可集。然是亦不得謂恰好之地。
孫中山:蓋起點之地,不拘形勢,總求急於聚人,利於接濟,快於進取而矣。在海州,則進取、接濟亦利於廣東矣,惟聚人,則弟於此毫無把握。蓋萬端仍以聚人為第一着,故別處雖有形勢,雖便接濟,而心仍不能捨廣東者,則以吾人之所在也。如閣下云,此地可招二、三萬眾,亦可集事矣。蓋海州既有兩便,又有其人,則北可進握山東以窺北京,南可奪取淮揚以通大江,則糧食無憂也。有人、有糧、有器,則成敗在乎運籌指揮之策耳。
滔天:從海州到河南、山東之交界約要十數天,此間一帶之地,土赤民貧,無糗糧之可續。我數千之眾,逡巡之間,或為敵之所乘。弟故以為起點之地,先要撰形勝之區。
有敝友立說曰:「以臺灣南角之火燒島為軍火頓積之處,用小船暗送運閩越之海口,可以開接濟之道。」此說以為如何?
孫中山:此說頗有理。惟以小船送運,恐有絕奪之虞。
滔天:用小船送運者,避人之指目也。
孫中山:雖然,但小船不能與釐卡抗衡,故不穩也。
滔天:弟之意獨有一策,欲在外集人千數,備足軍火,暗入中國,襲奪一大名城。入此則用小船,送運軍火,亦可充用。
孫中山:必用大船作一起齊到方可。若小船必分百數次,則先到者已擒,而在後者亦不能助,亦不能知也。
小船運軍火之法,廣東前年之事則用之也,甚有成效,運過數十次,關卡毫無知覺。後用大汽船所運者,反被搜出。雖然,小船前則有效,今必不能用矣,因彼已知所防也。閣下所言小船之法,亦甚是也。可知英雄所見略同,惟余輩有前失耳。
滔天:擾亂省城,借名招勇,每人每月十塊洋元。鄉愚貪利,應募紛紛。
孫中山:當時弟已領千二百壯士,九月一日進了內城,已足發乎。後有人止之,謂此數不足彈壓亂民,恐有刼掠之虞。後再向潮洲調潮人三千名,為彈壓地方。候至初九,仍未見到。各人會議,定策改期。是午後二時,發電下港,止二隊人不來。不料該頭目無決斷,至四時仍任六百之眾赴夜船而來。我在城之眾,於九日午已散入內地,而港隊於十日早到城,已兩不相值,遂被擒五十餘人。
當時在粤城有安勇三千人,有督標、撫標各營之兵,已有意一起事時即降附我眾;及在廣河之水師兵輪亦然。後失事,兵輪統帶(註二十)被囚,安勇統帶自縊。
孫中山:其失則全在香港之隊到來,使有證據;而其不來則無據可執也。因當日已合全省紳民反案,因左證確實,遂不能移。
滔天(註二十一):何若政府不能助者,結合民間之俠士尤易,未知諸同志之意如之何?又先生之高慮如之何?

注釋

(註一) 據陳鵬仁「宮崎滔天與國父等的筆談殘稿」,「人與社會」第五卷第三期(民國六十六年八月出版)。
(註二) 何君,何樹齡。
(註三) 康先生,康有為。
(註四) 「之」疑當作「文」。
(註五) 元陸軍大尉,指荒尾精。
(註六) 昨,即去年。荒尾精死於明治二十九年(一八九六年)十月三十日。
(註七) 先生之著書,指「倫敦被難記」(Kidnapped in London)。
(註八) 犬養君:犬養毅。
(註九) 尾崎,尾崎行雄。
(註十) 小村:小村壽太郎。
(註十一) 大隈,大隈重信。
(註十二) 「者」字疑有誤。
(註十三) 依文意增一「地」字。
(註十四) 依文意增一「可」字。
(註十五) 依文意增一「語」字。
(註十六) 原文作「肘」,今改正。
(註十七) 應為Henry George。
(註十八) 納波倫,即拿破侖。
(註十九) 張督,即張之洞。
(註二十) 兵輪統帶,指程奎光。
(註二十一) 本段疑為宮崎寅藏所言。

相關人名
中山先生何樹齡尾崎信之孫中山孫逸仙宮崎寅藏梁啟超陳白曾根俊虎雲臺
相關地名
上海山東中國日本火燒島北京台山江西江寧江蘇亞洲定日東江東京武漢河南南京重慶香港海口海州荒尾淮揚湖南開封雲臺山順天福建臺山臺灣廣州廣西廣東歐洲橫濱蘇州
相關專有名詞
滿清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382-391

  談話者:四分之三的居民!
  孫逸仙:是的。東南各省也遍佈着許多秘密組織,甚至在中國的其他地方,這些組織都在蓬勃發展,儘管不像上述省份那樣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秘密組織的所有成員,看來正準備拿起武器;但是,要有武器才行,此外還多少需要把握住各種有利的時機。無論如何,人民的起義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註一) 據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俄國財富」一八九七年第十二期,「中國醫生孫逸仙敘述他在倫敦被拘禁的經過」。據底本說明,此次談話在倫敦報紙報導孫先生被綁架消息數星期後的一個星期三進行,地點在英國人克雷格斯寓所,共六人在座。晤談中,孫先生向一俄國人推薦他的英文著作「倫敦被難記」;年底由後者譯成俄文全文發表。此俄譯者未署姓名,本文中「俄國人」即指他,其餘談話者姓名亦不詳。

與宮崎寅藏筆談殘稿(註一) 民前十五年七月(一八九七年八月)在日本橫濱
  孫中山:何君(註二)信內所陸之意,必商之同志多人,並為康先生(註三)所許,方敢發此言也。是則此意非一人之私,實中國羣賢之公意也。
  彼膽小心細,弟深知此等之意非彼一人所敢言也。
  滔天:使貴國同志深知我輩之意。
  此書論滿清政府之末路,說中國在野志士之有希望。此書有漢之(註四)本否?所謂興清之說,論中國志士與日本國提攜。
  此書著者元陸軍大尉(註五),久在清國,六年前興日清貿易研究所於上海,昨(註六)沒於臺灣。
  孫中山:湖南一省,昔號為最守舊之地,今亦改變如此,真是奇也。
  滔天:陳白先生之事,弟從亡兄彌藏之書信聞之。弟着橫濱之時家兄已逝,亦不可尋陳白先生之事。弟心竊求陳白先生而不得。適渡清之前數日面曾根俊虎君,此人紹介陳白兄。後聞曾根氏之風聞,弟心甚痛之。

國父全集 三八二

  滔天:二次。
  孫中山:有談及亞洲大局否?
  滔天:然。
  孫中山:有談及現與弟議之事否?
  滔天:陳先生示先生之著書(註七),弟先略聞先生之事,是賴家兄之書信。
  孫中山:先生有對陳君言過貴政府欲相助之意否?
  滔天:不敢言,唯紹介於犬養君(註八)。今依犬養君聞之,陳君未遇犬養君。
  孫中山:弟意欲招陳君回來,共商此事,先生以為如何?
  滔天:甚是。
  滔天:就先生旅行券之事,犬養、尾崎(註九)、小村(註十)三君商談,今清國公使恐先生甚,嚴偵查其舉動,故先生遠入內地非得策。暫定住京地,慎交通來往,使清國公使安心,而後宜待時入內地。今甚不便,唯先生住東京任其自由也。
  孫中山:清公使偵查之事,由何而知?
  滔天:自警視廳報告外務省。
  孫中山:清國有行文到貴國政府論及弟事?
  滔天:猶未有。
  孫中山:有無在此僱偵探窺伺弟之行踪?
  滔天:日清戰爭後,此類之人甚多,有偵查先生之行跡者亦難測,故雖日人不可安心,犬養君甚望先生之注意。犬養君亦曰:「書函往復,尤不可不慎。」
  孫中山:可否命警視廳探查何人受清公使之僱,而設法阻之?
  滔天:受清公使之僱而探查者,素秘密之僱,不能得其證,故雖知其人,不能捕拿之。無阻之法。故警視廳亦嚴探
談話民前十五年七月三八三

查其人而已。
  孫中山:君度有無清公使用重賄買人加害之虞?
  滔天:犬養君曰:「說大臣大隈(註十一)甚容易。」故不要急。唯陸軍參謀長同意之,則可謂事成也。犬養曰:「我未見大隈。」然以其語氣察之,犬養君既如經與大臣大隈商議,其不公言之,弟等者(註十二)想慎其秘密者,先生亦宜諒之。
  孫中山:他日舉事,弟必親督士卒攻城襲地(註十三),而陳君當留日本與貴政府商辦各事。
  滔天:甚可也。犬養君曰:「設廣東語學堂甚可也。」必不可不設之,唯曰廣東語學堂,清人或覺有心廣東,故表曰中國語學堂,裏實學廣東語亦可(註十四)也。
  孫中山:甚好,陳白君優於辦此等之事。如其有意,弟當早招之回日,克日舉辦。
  滔天:犬養君曰:「設學堂之事,中日孰可?」
  孫中山:以日為妥。唯舉事之便有設於中國,然少不穩當。
  滔天:誠然。
  孫中山:但欲學廣東語(註十五)則必設於廣東。惟如犬養君之所慮,則有不宜也。
  又前貴國人士設商業學堂於上海。清人皆傳此實日本欲偵探清國之情形起見。今又步其後塵,則必生疑矣。弟等又有意於茲。
  滔天:此學堂主即是荒尾精君,一昨日先生見其書,可見其志。唯多數人不知其深意,而疑懼之矣。可慎也。
  孫中山:學堂設於東京甚好。因可招我輩同志過來,名為教習,內可商議舉事之策。
  滔天:甚可也,甚可也。
  孫中山:望對犬養君言此意。
  滔天:敬承,敬承。
  曾根君曾謀弟於學堂之事,弟就二三友人談之,皆可其說,而不可其人。弟知於是撰人之要。

國父全集 三八四

  孫中山:正是。
  滔天:現時曾君名望墜地,弟甚痛之,唯當事用之,亦有用之人物也。曾君之意,想是承陳君所囑,陳君久有此志,因限於力,故謀及曾君也。
  孫中山:或然,非預謀之人。
  滔天:先生之心事,弟等忖(註十六)度之,唯少忍而待機可也。弟等舉全力盡先生之事,先生之事東洋之事,東洋之事則世界人權之問題也。先生負此重任,須持重也。「德不孤,必有鄰也。」誠哉言也。
  孫中山:弟入東京住,欲覓一通漢文及善書寫之婢,以代抄寫及教日語,可否有其人?
  滔天:婢皆是無有文字者,男或可得歟。
  孫中山:男薪水如何?
  滔天:有文字而在他家者,多是食客的也,不便薪水,則食客也。
  滔天:戰國之時,信陵君有食客三千人,食客此類也。從薪水之勞者僱一人,而弟等一人居之。而先生學日語,弟等學廣東語,為甚便。僱有文字者甚難。少有文字之少年,多是食客,不為一事而徒食而已。
  孫中山:工價工錢?
  滔天:從薪水之勞者,一個月壹圓五拾錢,費男女一樣。唯無文字,無此則不通言語也。
  滔天:何樹齡與先生前年之變否?
  孫中山:未與。彼無此等膽略,但甚有心耳。
  (除以上問答外,在空白處,寫着十幾個Henly Gorge(註十七))
  滔天:萬無止,弟等同居,與先生採薪水之勞可也。弟等唯胸中有大事而已,因不厭薪水之勞也。
  孫中山:同居甚好,而下一說則不敢當也。若陳君同住則甚便,彼略曉日語也。弟在橫濱已四覓華童而曉日語者,皆不得也。

談話 民前十五年七月 三八五

  弟昔在廣東之日,亦有此百數十人。何時可尋得一屋,弟當定日遷來也。
  陳白君甚好詩才。弟不能詩,蓋無風流天性也。
        郵                                       陳白百十九服部二郎方孫逸仙滔天:若有可怪者則開封。關國事者,郵便局則政府許開封,不可不慎也。
  滔天:我政府幸允先生之所思,先使長軍事之人偵察彼地情況,為作戰計劃,是第一之急務也。
  孫中山:此是必然之理。此時貴國同志一人從之可也。
  弟近欲發信上海,請梁啟超或其親信一人到此一游,同商大事。他敢來與否,弟尚不能料。
  滔天:先生書信所欲言不知何事,唯載大事於書信,之為可慎矣。
  孫中山:吾輩另有秘語,非局外人所能知。
  滔天:大可也。我國政府助先生之事,不言為可也。
  孫中山:自然不言此。弟惟言有急務,欲見之耳。
  滔天:是也。康先生或梁先生此兩人中一人來此地與先生商議,萬事可望也。
  孫中山:康斷不能來。因他在中國亦未有公然出名,此指新聞紙而言。若他來此,必大招物議,因弟在此也。梁氏或別位亦可。弟不過欲彼到來報知中國現在情形耳,因弟離國已有二年,各事已有多變矣。
  滔天:康先生何時回來廣東?
  孫中山:康之所行,欲學戰國之鬼谷子,多使其門弟子來辦事,而彼則隱其名。
  滔天:中東合同以為亞洲之盟主。興滅國,繼絕世,用其方新之力阻遏西勢東漸之兇鋒者,天理人心之所會也。斷而行之,今之時為然,一日不可寬。
  孫中山:極是,極是。惟不可先露其機,以招歐人之忌,則志無不成也。吾合彼亦合,勢必然也。惟先合者必勝
國父全集三八六

也。
  孫中山:食在廣州。着在蘇州。
  建都,僕常持一都四京(五大鎮)之說,武漢(都)、西京(重慶)、東京(江寧)、廣州(南京)、順天(北京)。
  孫中山:且數處齊起者,不祇驚動清虜,且震恐天下。則不祇俄人力任救清之責,吾輩亦恐蹈納波倫(註十八)之覆轍,惹歐洲聯盟而制我也。蓋貴國維新而興,已大犯歐人之所忌矣。中國今欲步貴國之後塵,初必不能太露頭角也。
  滔天:雖曰不露頭角,而事一發,則不能瞞歐洲明眼人之耳目也。
  孫中山:萬一不幸歐洲有聯之舉,鄙意必先分立各省為自主之國,各請歐洲一國為保護,以散其盟。彼盟一散,然後我從而復合之。其法以廣東請英保護,廣西請法保護,福建請德保護,兩湖、四川、中原為獨立之國。法、德一入我圈套,則必自解其與俄之從。然後我得以利啖之,使專拒俄,或聯東西成一大從,以壓俄人東向之志。俄勢一孤,我可優游以圖治。內治一定,則以一中華亦足以衡天下矣。此余一人之見也,足下以為如何?
  滔天:倘此事為俄主張,使獨人先發手,則中國危矣。分割之機,或兆於此也。我輩為之奈何?
  孫中山:瓜分之機已兆,則我輩須靜觀清政府之所為如何,暗結日、英兩國為後勁,我同志之士相率潛入內地,收攬所在之英雄,先據有一二省為根本,以為割據之勢,而後張勢威於四方,奠定大局也。
  滔天:機事不密,則害成者,易之大戒也。及今之時,須在清國南北之要會設法,務收攬所在英雄之心,妥為佈置,可以占有為之地步,是為目前之至要。
  孫中山:歐洲聯盟制我之事,或未必有,然不可不為之防。道在我有不可攻,不恃人之不我攻也。
  閣下到中國各處,結納有志之士如此之眾,其中有雄才大略可以獨當一面者有幾人?可得詳而名之乎?
  滔天:……者多在重慶及河南、山東之三處,才略兼備任大事者纔有四人。
  孫中山:現在何處?是何姓名?

談話 民前十五年七月 三八七

  滔天:其他精明強悍充方面之任者,約二十七、八人。
  孫中山:在何處為多?
  滔天:四川、河南、山東、江蘇交界之地,可舉二萬之眾。
  四川廖英初,河南鄭、梁、胡、王,江西李,此六員有為之才也。其外二十七、八人。
  孫中山:閣下何不一游廣東惠、潮、嘉三府之地?往年英法入北京,亦在此在招額外之兵。
  滔天:弟周游貴國,多真士大夫,上下議論,先自興亞之策而入。興亞之第一着在中東之提攜,而欲舉中東合同之實,非一洗滿清之弊政不可,是故所說無不合也。
  孫中山:上說之三府,其人民十居八九已入反清復明之會,其人亦最強悍,官府不敢追究之。弟意此地方可作起點之區,因與臺灣密邇,便於接濟軍火。閣下此到中國,務宜留心此地。
  往見兩湖張督(註十九),可直以興亞之策說他。多是粗蠻之人,雖富豪子弟,亦不讀書。多尚拳勇之徒。
  孫中山:閣下遲數日再往中國,弟意以為不必泛多。祇宜往一近海口之處,聯絡同志,為發軔之處可以。蓋以弟意所知者,今日有是志者到處皆是,惟不敢言而矣。是以吾輩不憂無同志,祇恐不能發一起點而矣。有一起點,即如置一星之火於枯木之山矣,不必慮其不焚也。惟此起點之地,閣下以何為最善?前者弟以廣東為最善,因人地合宜也。在廣地,一月之內必可集山林慓悍之徒三、四十萬。但有前年之失,當地之官已如驚弓之鳥,到處提防,我輩舉動較前略難矣。是廣東者也,今日非善矣。不先擇定一地,則無由定經略之策也。
  滔天:還是以四川為負嵎之地,在張羽翼于湘、楚、汴梁之郊而耳。
  孫中山:但四川不近海口,接濟軍火為難,為之奈何?
  滔天:軍火一項,雖近海口亦所難。無已,開接濟之道于浙東之沿岸乎?
  孫中山:是亦失太遠。
  滔天:誠如前之所言,在山東、河南、江蘇交界可招二、三萬眾,則以江蘇之海州為最善矣。蓋起點之地,必先求
國父全集三八八

得人,其次接濟軍火之道,其三不近通商口岸,免各國藉口牽制。海州之地,於此三者皆得,且可握運河、絕漕米,此亦制北京之死命。
  孫中山:取道於海州之事,弟已於十餘年前思量之。曾到彼地盤桓七、八天,細看海口之形勢,不便入巨船。只離州城二十里,雲臺山在海中有可靠大船耳。且巡城有釐金,每小船通過稽查甚嚴。
  滔天:到此時不怕釐金卡矣。弟所謂起點者,則先奪取之區,而意亦並指雲臺山也。
  孫中山:先奪雲臺,結束已成,而入州城,或事可集。然是亦不得謂恰好之地。
  孫中山:蓋起點之地,不拘形勢,總求急於聚人,利於接濟,快於進取而矣。在海州,則進取、接濟亦利於廣東矣,惟聚人,則弟於此毫無把握。蓋萬端仍以聚人為第一着,故別處雖有形勢,雖便接濟,而心仍不能捨廣東者,則以吾人之所在也。如閣下云,此地可招二、三萬眾,亦可集事矣。蓋海州既有兩便,又有其人,則北可進握山東以窺北京,南可奪取淮揚以通大江,則糧食無憂也。有人、有糧、有器,則成敗在乎運籌指揮之策耳。
  滔天:從海州到河南、山東之交界約要十數天,此間一帶之地,土赤民貧,無糗糧之可續。我數千之眾,逡巡之間,或為敵之所乘。弟故以為起點之地,先要撰形勝之區。
  有敝友立說曰:「以臺灣南角之火燒島為軍火頓積之處,用小船暗送運閩越之海口,可以開接濟之道。」此說以為如何?
  孫中山:此說頗有理。惟以小船送運,恐有絕奪之虞。
  滔天:用小船送運者,避人之指目也。
  孫中山:雖然,但小船不能與釐卡抗衡,故不穩也。
  滔天:弟之意獨有一策,欲在外集人千數,備足軍火,暗入中國,襲奪一大名城。入此則用小船,送運軍火,亦可充用。
  孫中山:必用大船作一起齊到方可。若小船必分百數次,則先到者已擒,而在後者亦不能助,亦不能知也。

談話 民前十五年七月 三八九

小船運軍火之法,廣東前年之事則用之也,甚有成效,運過數十次,關卡毫無知覺。後用大汽船所運者,反被搜出。雖然,小船前則有效,今必不能用矣,因彼已知所防也。閣下所言小船之法,亦甚是也。可知英雄所見略同,惟余輩有前失耳。
  滔天:擾亂省城,借名招勇,每人每月十塊洋元。鄉愚貪利,應募紛紛。
  孫中山:當時弟已領千二百壯士,九月一日進了內城,已足發乎。後有人止之,謂此數不足彈壓亂民,恐有刼掠之虞。後再向潮洲調潮人三千名,為彈壓地方。候至初九,仍未見到。各人會議,定策改期。是午後二時,發電下港,止二隊人不來。不料該頭目無決斷,至四時仍任六百之眾赴夜船而來。我在城之眾,於九日午已散入內地,而港隊於十日早到城,已兩不相值,遂被擒五十餘人。
  當時在粤城有安勇三千人,有督標、撫標各營之兵,已有意一起事時即降附我眾;及在廣河之水師兵輪亦然。後失事,兵輪統帶(註二十)被囚,安勇統帶自縊。
  孫中山:其失則全在香港之隊到來,使有證據;而其不來則無據可執也。因當日已合全省紳民反案,因左證確實,遂不能移。
  滔天(註二十一):何若政府不能助者,結合民間之俠士尤易,未知諸同志之意如之何?又先生之高慮如之何?
(註一) 據陳鵬仁「宮崎滔天與國父等的筆談殘稿」,「人與社會」第五卷第三期(民國六十六年八月出版)。
(註二) 何君,何樹齡。
(註三) 康先生,康有為。
(註四) 「之」疑當作「文」。
(註五) 元陸軍大尉,指荒尾精。
(註六) 昨,即去年。荒尾精死於明治二十九年(一八九六年)十月三十日。
(註七) 先生之著書,指「倫敦被難記」(Kidnapped in London)。
(註八) 犬養君:犬養毅。
(註九) 尾崎,尾崎行雄。

國父全集 三九○

(註十) 小村:小村壽太郎。
(註十一) 大隈,大隈重信。
(註十二) 「者」字疑有誤。
(註十三) 依文意增一「地」字。
(註十四) 依文意增一「可」字。
(註十五) 依文意增一「語」字。
(註十六) 原文作「肘」,今改正。
(註十七) 應為Henry George。
(註十八) 納波倫,即拿破侖。
(註十九) 張督,即張之洞。
(註二十) 兵輪統帶,指程奎光。
(註二十一) 本段疑為宮崎寅藏所言。

附錄:與宮崎寅藏譚論革命筆錄(註一) 民前十五年七月(一八九七年八月)在橫濱
  宮崎云(註二):陳白先生之事,弟從亡兄彌藏之書信聞之。弟着橫濱之時,家兄已逝,亦不可尋。陳白先生之事,弟心竊求陳白先生而不得遂,渡清之前數日,面曾根俊虎君,此人紹介陳白兄後(註三),聞曾根氏之風聞(註四),弟心甚痛之。
  總理云(註五):共與陳君見過幾次?
  宮崎云:二次。
  總理云:有談及亞洲大局否?
  宮崎云:然。
  總理云:有談及現與弟議之事否?
  宮崎云:陳先生示先生之著書,弟先略聞。先生之事,是賴家兄之書信。

談話 民前十五年七月 三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