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國民黨懇親大會紀念辭
澳洲國民黨懇親大會紀念辭
雜文
009/04/03
1920/04/03
55
澳洲國民黨懇親大會紀念辭(註一) 民國九年(一九二○年)四月三日
吾黨肇建,自興中會以迄今日,廿餘年矣。中間三變,始有興中會,時黨員極稀,外界壓迫極大,以極少之同志,戰極大之壓迫,以求達最大之目的,其難可知也。自興中會而為同盟會,則加盟者愈多,所受外界壓迫較少矣。由同盟會,而為國民黨,人愈多,所受外部壓迫更少。二次革命敗後,國民黨渙散,而中華革命黨始生,其地位又有似於同盟會初建時,海外同志以中華革命黨之精神,支持國民黨之名義,以至今日。夫以人數論,則國民黨初起時為最盛矣,而論其功業殆無可徵。同盟會時,以人論雖少遜,而其功業概非他時代可及。中華革命黨立後,庶幾復其舊觀。論黨員結合之固,信服主義之篤,趨事之勇,興中會之少數人,已為卓絕,然而成功猶有待於同盟會,甚矣!羣策羣力之足恃也。而其結合雖曰多多益善,其各黨員相互感情之密接通洽,有如兄弟父子,實為同盟會之精神。國民黨所以初見渙散,中華革命黨所以能復振,亦以黨員相互感情之親疏異也。由是觀之,欲以一黨謀中國之幸福,先須各黨員日淬勵其互助之精神,而導之向於同一之目標,可無疑也。澳洲同志自同盟會時始盛,其間雖經國民黨時代,亦未嘗有渙散之虞。及中華革命黨成立,則益猛進矣!蓋將來中國之運命,繫於三民主義之能否實行,二十年來,吾黨志士先仆後繼,百折不回,非趨一黨之私,實以為中國四萬萬人公共利益,且以為世界平和能否實現,亦一視此。今民族主義雖略得貫澈,民權民生之建設,尚見闕如。所以人民困苦,國勢日頽,岌岌之形,不可終日,吾黨責任,此後更重,犧牲之決心,互助之精神,萬不容稍為鬆懈。澳洲黨勢既日隆,則黨員責任心必隨之日富,而以其羣眾之力,將有以戰勝凡百困難,以入於成功之途,其堅抱三民主義而不渝,又吾所深信者。今茲懇親大會之開,更使黨員固結之精神,以此益加固結,而有以復同盟會時代之舊,且加親密焉。則以今日多數同志之力所能成就,必遠勝於昔者同志較少之日,而以其互助與犧牲之旨,益多致同志以趨於救國之途,此則真吾所跂而祝之者也。萬里遙隔,無由列席,聊書所懷,以代頌禱。
(註一) 據「胡本」。原文未具時間,民國九年二月二十一日覆余榮等同志函中對懇親會寄頒此項紀念辭,懇親會則在同年四月三日至九
日舉行七天,乃以懇親會首日為本文發表時間。
國父全集
第九冊
597-598
真實之智識,互助之精神,不負其名也,因書此遺之。中華民國九年一月、孫文。
(註一) 據黨史會藏「香港大光報庚申增刊」剪報(054/47),民國九年一月。
題張匯滔(孟介)輓額(註一) 民國九年(一九二○年)二月(註二)
孟介同志千古。國魂不死。孫文敬輓。
(註一) 據黨史會藏照片(090/89)。原件無日期,按張匯滔係於民國九年二月五日被刺身亡,輓額當書於此一時期。
陳安仁著「社會觀」序(註一) 民國九年(一九二○年)三月一日
陳君安仁以其所著社會觀寄予,予不暇悉讀,讀其論新舊社會財富之觀念一節,知其於吾嚮所主張之平均地權之義固相合也。陳君研究日深,異日必能於依私有制經營發展之社會形態以外更有所進,則於天下為公之義幾乎至矣。予日望之。孫文。
(註一) 據黨史會藏陳安仁抄件(241/396)。陳抄自「革命先進的書牘」。
澳洲國民黨懇親大會紀念辭(註一) 民國九年(一九二○年)四月三日
吾黨肇建,自興中會以迄今日,廿餘年矣。中間三變,始有興中會,時黨員極稀,外界壓迫極大,以極少之同志,戰極大之壓迫,以求達最大之目的,其難可知也。自興中會而為同盟會,則加盟者愈多,所受外界壓迫較少矣。由同盟會,而為國民黨,人愈多,所受外部壓迫更少。二次革命敗後,國民黨渙散,而中華革命黨始生,其地位又有似於同盟會初建時,海外同志以中華革命黨之精神,支持國民黨之名義,以至今日。夫以人數論,則國民黨初起時為最盛矣,而論其功業殆無可徵。同盟會時,以人論雖少遜,而其功業概非他時代可及。中華革命黨立後,庶幾復其舊觀。論黨員結合之固,信服主義之篤,趨事之勇,興中會之少數人,已為卓絕,然而成功猶有待於同盟會,甚矣!羣策羣力之足恃也
雜文民國九年二月――四月五九七
。而其結合雖曰多多益善,其各黨員相互感情之密接通洽,有如兄弟父子,實為同盟會之精神。國民黨所以初見渙散,中華革命黨所以能復振,亦以黨員相互感情之親疏異也。由是觀之,欲以一黨謀中國之幸福,先須各黨員日淬勵其互助之精神,而導之向於同一之目標,可無疑也。澳洲同志自同盟會時始盛,其間雖經國民黨時代,亦未嘗有渙散之虞。及中華革命黨成立,則益猛進矣!蓋將來中國之運命,繫於三民主義之能否實行,二十年來,吾黨志士先仆後繼,百折不回,非趨一黨之私,實以為中國四萬萬人公共利益,且以為世界平和能否實現,亦一視此。今民族主義雖略得貫澈,民權民生之建設,尚見闕如。所以人民困苦,國勢日頽,岌岌之形,不可終日,吾黨責任,此後更重,犧牲之決心,互助之精神,萬不容稍為鬆懈。澳洲黨勢既日隆,則黨員責任心必隨之日富,而以其羣眾之力,將有以戰勝凡百困難,以入於成功之途,其堅抱三民主義而不渝,又吾所深信者。今茲懇親大會之開,更使黨員固結之精神,以此益加固結,而有以復同盟會時代之舊,且加親密焉。則以今日多數同志之力所能成就,必遠勝於昔者同志較少之日,而以其互助與犧牲之旨,益多致同志以趨於救國之途,此則真吾所跂而祝之者也。萬里遙隔,無由列席,聊書所懷,以代頌禱。
(註一) 據「胡本」。原文未具時間,民國九年二月二十一日覆余榮等同志函中對懇親會寄頒此項紀念辭,懇親會則在同年四月三日至九日舉行七天,乃以懇親會首日為本文發表時間。
合肥闞氏重修譜牒序(註一) 民國九年(一九二○年)四月上旬
合肥闞氏,古蚩尤之後裔也。蚩尤姓闞,為中國第一革命家,首創開礦鑄械之法。因軒轅氏奪其祖神農氏之天下,乃集其黨徒八十一人,精究戰術,能為風雨霧霾以助戰,與軒轅氏血戰多年,至死不屈。軒轅氏既滅蚩尤,實行帝制,稱蚩尤為亂民,加以不道德之諡號。然心畏蚩尤之神異,民心之思念,乃令人圖畫其像,建祠祀之。至今四千餘年,大河南北,祠宇尚多有存者。蚩尤子孫有以蚩為氏,尤為氏者,有仍以闞為氏者,歷代多好義尚武之士。如齊之闞止,後魏之闞爽,唐之闞稜,元之闞文興,及吳越錢氏之闞璠,皆特起草莾,錚錚史冊。即文學昭著之闞澤、闞駰,亦多贊襄武功之朝之事,蓋皆能不失其遠祖蚩尤氏雄邁忠實之流風焉。合肥一族,於元季遷自江南,五百年來,丁戶逾千,男女
國父全集五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