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廣東都督陳炯明及中國同盟會總會,囑調解在嶺東之同盟、光復二會會員之軋轢
電廣東都督陳炯明及中國同盟會總會,囑調解在嶺東之同盟、光復二會會員之軋轢
中華民國元年
一九一二年
一月二十八日
47
先生為調和同盟、光復二會會員之衝突,特電廣東都督陳炯明及中國同盟會云:「近聞在嶺東之同盟會、光復會不能調和,日生軋轢。按同盟、光復二會,在昔同為革命黨之團體。光復會初設,實在上海,無過四五十人。其後同盟會興於東京,光復會亦漸渙散。二黨宗旨,初無大異,特民生主義之說稍殊耳。最後同盟會行及嶺外暨南洋,光復會亦繼續前迹,以南部為根基,推東京為主幹。當其初興,入會者本無爭競,不意推行嶺表,漸有差池;蓋不圖其實際,惟以名號為爭端,則二會之公咎也。同盟會實行革命之歷史,粤人知之較詳,不待論述;光復會則有徐錫麟之殺恩銘,熊成基之襲安慶,近者攻上海、復浙江、下金陵,則光復會新舊部人皆與有力,其功表見於天下。兩會欣戴宗國,同仇建虜,非祇良友,有如弟昆,縱前茲一二首領政見稍殊,初無關於全體。今茲民國新立,建虜未平,正宜協力同心,以達共同之目的,豈有猜貳,而生鬩牆。為此馳電傳知,應隨時由貴都督解釋調處。同盟、光復二會會員,尤宜共知此義。雖或有少數人之衝突,亦不可不慎其微漸,以免黨見橫生,而負一般社會之期許,切切。」(註四十三)
(註四十三) 「臨時政府公報」第一號;「國父全集」第四冊,一九三頁。
國父年譜
上冊
0567
檢索詞出現頁次
電廣東都督陳炯明及中國同盟會總會,囑調解在嶺東之同盟、光復二會會員之軋轢。
先生為調和同盟、光復二會會員之衝突,特電廣東都督陳炯明及中國同盟會云:「近聞在嶺東之同盟會、光復會不能調和,日生軋轢。按同盟、光復二會,在昔同為革命黨之團體。光復會初設,實在上海,無過四五十人。其後同盟會興於東京,光復會亦漸渙散。二黨宗旨,初無大異,特民生主義之說稍殊耳。最後同盟會行及嶺外暨南洋,光復會亦繼續前迹,以南部為根基,推東京為主幹。當其初興,入會者本無爭競,不意推行嶺表,漸有差池;蓋不圖其實際,惟以名號為爭端,則二會之公咎也。同盟會實行革命之歷史,粤人知之較詳,不待論述;光復會則有徐錫麟之殺恩銘,熊成基之襲安慶,近者攻上海、復浙江、下金陵,則光復會新舊部人皆與有力,其功表見於天下。兩會欣戴宗國,同仇建虜,非祇良友,有如弟昆,縱前茲一二首領政見稍殊,初無關於全體。今茲民國新立,建虜未平,正宜協力同心,以達共同之目的,豈有猜貳,而生鬩牆。為此馳電傳知,應隨時由貴都督解釋調處。同盟、光復二會會員,尤宜共知此義。雖或有少數人之衝突,亦不可不慎其微漸,以免黨見橫生,而負一般社會之期許,切切。」(註四十三)
(註四十三) 「臨時政府公報」第一號;「國父全集」第四冊,一九三頁。
國父年譜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四十七歲 五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