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復蔣中正告在粵有三死因亟宜北伐謀出路函 detail

:::

復蔣中正告在粵有三死因亟宜北伐謀出路函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4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復蔣中正告在粵有三死因亟宜北伐謀出路函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文件類型

函電

民國日期

013/09/09

西元日期

1924/09/09

國父年歲

59

全文內容

復蔣中正告在粵有三死因亟宜北伐謀出路函(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九月九日
介石兄鑒:長函悉。從根本辦法,以練一黨軍而負革命之責任,此志正與兄同。惟廣東一地,現陷於可致吾人於死之因有三:其一、即英國之壓迫。此次罷市風潮,倘再多延一日,必有衝突之事發生。而英艦所注意者,必大本營、永豐、黃埔三處,數十分鐘便可粉碎,吾人對彼絕無抵抗之力。此次雖幸免,而此後隨時可以再行發生,此不得不避死就生一也。其二、即東江敵人之反攻,現在已躍躍欲動,如再有石牌之事發生,則鹿死誰手,殊難逆料。其三、則客軍貪橫,造出種種罪孽,亦必死之因。有此三死因,則此地不能一刻再居,所以宜速舍去一切,另謀生路。現在之生路,即以北伐為最善;況現在奉軍入關,浙可支持,人心悉欲倒曹吳,武漢附近我有響應之師,乘此決心奮鬥,長驅直進,以戰場為學校,必有好果也。吾黨之士,切勿游豫,大局幸甚。餘面詳。此致。孫文。

注釋

(註一) 據「民十五前蔣先生」第七冊。

相關人名
蔣中正
相關地名
永豐石牌東江武漢黃埔廣東
相關專有名詞
大本營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五冊

頁次

528

檢索詞出現頁次

民國十三年九月六日。
(註一) 據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原函影印件。
(註二) 「精」下宜增一「衛」字。

復蔣中正告在粵有三死因亟宜北伐謀出路函(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九月九日
  介石兄鑒:長函悉。從根本辦法,以練一黨軍而負革命之責任,此志正與兄同。惟廣東一地,現陷於可致吾人於死之因有三:其一、即英國之壓迫。此次罷市風潮,倘再多延一日,必有衝突之事發生。而英艦所注意者,必大本營、永豐、黃埔三處,數十分鐘便可粉碎,吾人對彼絕無抵抗之力。此次雖幸免,而此後隨時可以再行發生,此不得不避死就生一也。其二、即東江敵人之反攻,現在已躍躍欲動,如再有石牌之事發生,則鹿死誰手,殊難逆料。其三、則客軍貪橫,造出種種罪孽,亦必死之因。有此三死因,則此地不能一刻再居,所以宜速舍去一切,另謀生路。現在之生路,即以北伐為最善;況現在奉軍入關,浙可支持,人心悉欲倒曹吳,武漢附近我有響應之師,乘此決心奮鬥,長驅直進,以戰場為學校,必有好果也。吾黨之士,切勿游豫,大局幸甚。餘面詳。此致。孫文。
(註一) 據「民十五前蔣先生」第七冊。

復盧永祥告討伐曹吳電(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九月十日
  杭州盧督辦鑒:支電奉悉。義正詞嚴,邦人誦仰。曹吳禍國,稔惡貫盈,除暴鋤奸,咸同斯願。文已宣布國人,一致聲討,躬率師旅,以為前驅;興師偕作,用尋白馬之盟;敵愾同仇,直抵黃龍之洞。佇聞奇捷,以集大勳。文、蒸。
(註一) 據「胡本」。

致唐繼堯任為副元帥促即宣佈就職電(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一日

國父全集 五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