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黎元洪搜查漢口民國日報,拘捕黨人。二十六日,寗調元、熊樾山在漢口被捕,九月殉難 detail

:::

黎元洪搜查漢口民國日報,拘捕黨人。二十六日,寗調元、熊樾山在漢口被捕,九月殉難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60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題名

黎元洪搜查漢口民國日報,拘捕黨人。二十六日,寗調元、熊樾山在漢口被捕,九月殉難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二年

西元紀年

一九一三年

新曆(西曆)月日

六月二十四日

國父年歲

48

全文內容

黎元洪致電袁世凱云:「本月之二十四日,據報上海總機關派人赴鄂運動軍隊,機關在漢口  民國日報館。當令飭軍警會同法捕搜獲證據,內有宣告湖北獨立、組織北伐軍、請各省協應並  起義宗旨、軍人條例等語,文電布告多件,並拿獲編輯曾毅等四名,交法捕房拘禁。」
又謂「本月二十六日復由交涉員、軍警會同德捕在漢口德租界日本所開富貴館拿獲寗調元、  熊樾山兩名,搜出日本鈔票三千餘元,銀洋三百餘元,名冊一份,內分擔任軍事、調查、聯  絡、會計、文牘、庶務各科,並支付各種帳目一本,內有派人赴荊沙田鎮及鄰省等處川資。其  寗、熊兩名業交德捕房拘禁。復在法租界伊邊醫院第六號抄獲旗幟多件。」並謂「此次謀亂導  源上海,蔓延各省,而以佔據湖北為根據地。」(註八十一)袁世凱據黎元洪報告後,下令「通緝」同案  在逃人員之夏述堂、王之光、季雨霖、鍾勗莊、溫楚珩、楊王鵬、趙鵬飛、彭養光、詹大悲、  鄒永成、岳泉源、張秉文、彭臨九、張南星、劉仲州等。(註八十二)至是年九月二十五日,調元、樾山  就義武昌之抱冰堂。調元字仙霞,號太一,醴陵人,工詩文,同盟會員,留學日本,光緒三十  二年(丙午)秋創洞庭波雜誌,繼更名漢幟。萍醴之役回國,錮長沙獄中三年。武昌起兵,奔  走湘鄂間,襄黎元洪、譚延闓戒幕,憤袁世凱之恣睢,於民國元年冬,由粤而滬、而皖、而  贛,留南昌度歲,與李烈鈞密定七省聯合計畫。已而返湘,與譚延闓、周震鱗等計議整頓湘  政。宋案發生,乃星夜赴上海,見先生與黃興,力陳討袁。議定,秘密赴漢,庽日租界富貴  館,約同志季雨霖、夏述唐、詹大悲、鄒永成、胡秉柯、彭養光、鍾勗莊、劉英、張秉文等議  事。未幾,熊樾山由北京至南昌,進行益力,注重聯絡鄂省軍隊及河南各地民軍。會袁世凱免  李烈鈞職,調元等以時機迫切,集各方負責同志數十人,議定以季雨霖、詹大悲、鄒永成、劉  鐵、楊王鵬等指揮軍隊,皮宗石、曾毅、李劍農、潘仲青、馬冰等草檄文告宣言,定期先在武  漢發難。而武漢偵探長劉有才,乳名劉貴狗者,布耳目於長江上下輪船,專刺黨人行動。適鄒  永成派劉庭舉往南昌與李烈鈞、何海鳴接洽,事畢返漢,偵者尾其後。猝於是月二十四日下午  會同西捕大索漢口民國日報館,逮編輯員周覽、楊端鹿、曾毅、成希禹,押交法捕房。黎元洪  及漢口鎮守使杜錫鈞得報,亟令軍隊分區戒備。詹大悲見事洩,謀先發,即於是晚督隊攻漢陽  製造局,劉忠漢、鍾仲文死之。越夕,武昌數處起火,南湖砲兵營起義,激戰竟夕,全營告  覆,黨人及下級軍官被捕者七十餘人,翌晨駢戮於市。劉有才率衛隊二百餘人渡江圍搜漢口國  民黨交通部,旋往富貴館,調元、樾山倉卒駕車避,行至德租界,遇劉有才,俱被逮,押至德  捕房。事定,袁世凱徇黎元洪之請,飛調李純軍隊分駐武漢,下令通緝在逃黨人夏述堂等。並  飭外交部向德法公使及駐漢領事要求引渡;法領事拒之,德領使獨允所求,以七月五日檻送調  元、樾山入武昌獄。於九月二十五日殉難。(註八十三)

注釋

(註八十一) 民國二年七月三日上海「民立報」。
(註八十二) 「政府公報」第四百二十一號(民國二年七月八日)。
(註八十三) 劉謙:「寗調元革命紀略」原稿(中央黨史會藏)。

相關人名
王之光皮宗石成希禹何海鳴李烈李烈鈞李純李劍農杜錫鈞周震鱗胡秉柯夏述唐夏述堂袁世凱馬冰張秉文張南星彭養光彭臨九曾毅黃興楊王鵬楊端鹿溫楚珩詹大悲鄒永成熊樾山趙鵬飛劉仲州劉有才劉忠漢劉英劉庭舉劉鐵潘仲青黎元洪鍾仲文鍾勗莊譚延闓
相關地名
上海日本北京沙田武昌武漢河南長江長沙南昌湖北萍醴漢口漢陽醴陵
相關專有名詞
民國日報民國日報館民黨同盟會國民黨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698-0700

相關照片

檢索詞出現頁次

師之中無革命黨人,第二師之中雖有而不多。今若新編革命軍一師,則第二師當然可互相提攜,第一師亦不致有所變化,此上策也。其次,則余辭去一切名義上之職務,專選優秀同志在粤各軍中宣傳革命之理論與討袁之大義,以堅將士討袁之心,此又一策也。」然炯明是時已懷觀望,於二策皆猶豫不應。漢民等知無可為,乃以粤事委之炯明,而與執信先後離粤。(註八十)
六月二十四日黎元洪搜查漢口民國日報,拘捕黨人。二十六日,寗調元、熊樾山在漢口被捕,九月殉難。
   黎元洪致電袁世凱云:「本月之二十四日,據報上海總機關派人赴鄂運動軍隊,機關在漢口民國日報館。當令飭軍警會同法捕搜獲證據,內有宣告湖北獨立、組織北伐軍、請各省協應並起義宗旨、軍人條例等語,文電布告多件,並拿獲編輯曾毅等四名,交法捕房拘禁。」
   又謂「本月二十六日復由交涉員、軍警會同德捕在漢口德租界日本所開富貴館拿獲寗調元、熊樾山兩名,搜出日本鈔票三千餘元,銀洋三百餘元,名冊一份,內分擔任軍事、調查、聯絡、會計、文牘、庶務各科,並支付各種帳目一本,內有派人赴荊沙田鎮及鄰省等處川資。其寗、熊兩名業交德捕房拘禁。復在法租界伊邊醫院第六號抄獲旗幟多件。」並謂「此次謀亂導
(註八十)胡漢民:「朱執信別記」(「胡漢民先生文集」第二冊,六二八──六二九頁,中央黨史會編輯出版, 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臺北)。

國父年譜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 四十八歲 六九八

源上海,蔓延各省,而以佔據湖北為根據地。」(註八十一)袁世凱據黎元洪報告後,下令「通緝」同案在逃人員之夏述堂、王之光、季雨霖、鍾勗莊、溫楚珩、楊王鵬、趙鵬飛、彭養光、詹大悲、鄒永成、岳泉源、張秉文、彭臨九、張南星、劉仲州等。(註八十二)至是年九月二十五日,調元、樾山就義武昌之抱冰堂。調元字仙霞,號太一,醴陵人,工詩文,同盟會員,留學日本,光緒三十二年(丙午)秋創洞庭波雜誌,繼更名漢幟。萍醴之役回國,錮長沙獄中三年。武昌起兵,奔走湘鄂間,襄黎元洪、譚延闓戒幕,憤袁世凱之恣睢,於民國元年冬,由粤而滬、而皖、而贛,留南昌度歲,與李烈鈞密定七省聯合計畫。已而返湘,與譚延闓、周震鱗等計議整頓湘政。宋案發生,乃星夜赴上海,見先生與黃興,力陳討袁。議定,秘密赴漢,庽日租界富貴館,約同志季雨霖、夏述唐、詹大悲、鄒永成、胡秉柯、彭養光、鍾勗莊、劉英、張秉文等議事。未幾,熊樾山由北京至南昌,進行益力,注重聯絡鄂省軍隊及河南各地民軍。會袁世凱免李烈鈞職,調元等以時機迫切,集各方負責同志數十人,議定以季雨霖、詹大悲、鄒永成、劉鐵、楊王鵬等指揮軍隊,皮宗石、曾毅、李劍農、潘仲青、馬冰等草檄文告宣言,定期先在武漢發難。而武漢偵探長劉有才,乳名劉貴狗者,布耳目於長江上下輪船,專刺黨人行動。適鄒
(註八十一)民國二年七月三日上海「民立報」。
(註八十二) 「政府公報」第四百二十一號(民國二年七月八日)。

國父年譜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 四十八歲 六九九

永成派劉庭舉往南昌與李烈鈞、何海鳴接洽,事畢返漢,偵者尾其後。猝於是月二十四日下午會同西捕大索漢口民國日報館,逮編輯員周覽、楊端鹿、曾毅、成希禹,押交法捕房。黎元洪及漢口鎮守使杜錫鈞得報,亟令軍隊分區戒備。詹大悲見事洩,謀先發,即於是晚督隊攻漢陽製造局,劉忠漢、鍾仲文死之。越夕,武昌數處起火,南湖砲兵營起義,激戰竟夕,全營告覆,黨人及下級軍官被捕者七十餘人,翌晨駢戮於市。劉有才率衛隊二百餘人渡江圍搜漢口國民黨交通部,旋往富貴館,調元、樾山倉卒駕車避,行至德租界,遇劉有才,俱被逮,押至德捕房。事定,袁世凱徇黎元洪之請,飛調李純軍隊分駐武漢,下令通緝在逃黨人夏述堂等。並飭外交部向德法公使及駐漢領事要求引渡;法領事拒之,德領使獨允所求,以七月五日檻送調元、樾山入武昌獄。於九月二十五日殉難。(註八十三)

 六月三十日 安徽都督柏文蔚被免職,皖省同志謀抗袁,未果。
   是日,袁世凱以臨時大總統令:「任命柏文蔚為陝甘籌邊使」,並「任命孫多森為安徽民政長兼署安徽都督」。(註八十四)時文蔚在皖,一面準備舉義,一面敷衍袁世凱。文蔚電請袁氏,謂籌邊費非五千萬元不能濟事,否則不願往就。袁電文蔚來京面商。文蔚又藉宗社黨在皖活動頻繁,
(註八十三)劉謙:「寗調元革命紀略」原稿(中央黨史會藏)。
(註八十四) 「政府公報」第四百一十四號(民國二年七月一日)。

國父年譜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 四十八歲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