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陸皓東至天津,上書李鴻章,陳救國大計,提出「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四綱。鴻章不能納
偕陸皓東至天津,上書李鴻章,陳救國大計,提出「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四綱。鴻章不能納
民國紀元前十八年
甲午
一八九四年
五月
六月
29
先生過滬在香山同鄉鄭觀應家結識王韜(號紫銓,別號天南遯叟),與韜商量上李鴻章書,韜加以潤色,並函介鴻章文案為之引介。先生抵津,經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任職之徐秋畦介紹,上書李鴻章。一說介紹先生上書者為羅豐祿。(註一)一謂先生自粤赴滬以前,曾由前澳門海防同知魏恆致函盛宣懷之堂弟盛宙懷,請轉宣懷向李鴻章推薦。先生至滬見盛宙懷,宙懷據以向宣懷函介,並將魏函附陳。鄭觀應與宣懷熟識,亦函盛為之推介。宣懷時在天津籌辦東征轉運事宜,魏恆、盛宙懷、鄭觀應三函宣懷均曾親閱,並在信封手批時日及「孫醫士事」,且曾致函李鴻章,介紹先生往見。(註二)該書首稱:「文籍隸粤東,世居香邑,曾於香港考授英國醫士。幼嘗游學外洋,於泰西之語言文字,政治禮俗,與夫天算輿地之學,格物化學之理,皆略有所窺,而尤留心於其富國強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規,至於時局變遷之故,睦鄰交際之宜,輒能洞其閫奧。當今風氣日開,西方畢集,正值國家勵精圖治之時,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見所知,指陳時事,上諸當道,以備芻蕘之採。」蓋言明上書之動機也。次稱:「竊嘗深維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於船堅礮利,壘固兵強,而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我國家欲恢擴宏圖,勤求遠略,仿行西法,以籌自強,而不急於此四者,徒惟堅船利礮之是務,是舍本而圖末也。」蓋陳述富強之具體方案也。先生對以上四事之解釋,略曰:「所謂人能盡其才者,在教養有道,鼓勵以方,任使得法也」;「所謂地能盡其利者,在農政有官,農務有學,耕耨有器也」;「所謂物能盡其用,在窮理日精,機器日巧,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也」;「所謂貨能暢其流者,在關卡之無阻難,保商之有善法,多輪船鐵道之載運也」。此四者,為先生主張採取西方之優點,以改進中國士、農、工、商之法,每綱更有詳細之說明。末謂:「文今年擬有法國之行,從游其國之蠶學名家,考究蠶桑新法,醫治蠶病。並擬順道往遊環球各邦,觀其農事。如中堂有意以興農政,則文於回華後,可再行遊歷內地新疆關外等處,察看情形,何處宜耕?何處宜牧?何處宜蠶?詳明利益,盡仿西法,招民開墾,集商舉辦,此於國計民生大有裨益。所謂欲躬行實踐,必求澤之沾沛乎民人者此也。」(註三)書上,鴻章不能納,惟為發農桑會籌款護照一紙,先生後持之以赴檀香山。(註四)嗣先生偕陸皓東遊北京,窺清廷虛實;旋轉道溯長江,深入武漢一帶,觀察山川形勢,預為他日革命發難之圖。(註五)
(註一) 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革命先烈先進詩文選集」第三冊,總一二六九──一二七○頁,中央
黨史會編輯,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版,臺北);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商務印書
館發行,民國三十三年六月增訂第一版,重慶)二頁及二六頁註四。惟鄒著稱徐秋畦為總理各國事務衙
門「委員」,按總署似無「委員」職官,徐究任何職,待考;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一),
四頁,世界書局印行,民國六十年四月再版,臺北。
(註二) 吳相湘:「孫逸仙先生傳」上冊,九三──九五頁,遠東圖書公司印行,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初版,臺
北。
(註三) 全文見「國父全集」第四冊,三──一一頁,中央黨史會編訂,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版,臺北。
(註四) 先生始終未與李相晤,殆為定論。但據上海時事新報館編「中國革命記」稱先生「至北京時,冒險謁李
鴻章,密陳北京政府之橫暴腐敗,革命之不可緩,議論雄快。李謝之曰:今日之革命,余亦知其不可
已;然余精力既衰,斷不能大有為,幸君努力為之,中國前途,惟君等是賴,余必為後援云云」。李為
北洋大臣,常駐天津,北京相見說似不甚合。又據吳敬恆編中山先生年系「別傳」云:「中、日交戰
前,先生由湖南出揚子江口,由海路入北京,深夜冒險晤李鴻章於私邸,陳說大計,勸李革命,李以年
老辭。」二說皆稱先生冒險晤鴻章勸其革命,揆諸當時局勢,恐無此可能。又先生以後著述及演講中從
未提及此書及上書事,亦極可注意之點也。參閱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二六頁註五。
一稱先生十月由滬赴檀所持出國護照係鄭觀應設法代領者。
(註五) 「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篇(「國父全集」第一冊,四一○頁)
國父年譜
上冊
0074-0077
民國紀元前十八年──清光緒二十年,甲午(西曆一八九四年)
先生二十九歲
正月(西曆二月)自粤赴滬。
五月(六月)偕陸皓東至天津,上書李鴻章,陳救國大計,提出「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四綱。鴻章不能納。
先生過滬在香山同鄉鄭觀應家結識王韜(號紫銓,別號天南遯叟),與韜商量上李鴻章書,韜加以潤色,並函介鴻章文案為之引介。先生抵津,經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任職之徐秋畦介紹,上書李鴻章。一說介紹先生上書者為羅豐祿。(註一)一謂先生自粤赴滬以前,曾由前澳門海防同知魏恆致函盛宣懷之堂弟盛宙懷,請轉宣懷向李鴻章推薦。先生至滬見盛宙懷,宙懷據以向宣懷函介,並將魏函附陳。鄭觀應與宣懷熟識,亦函盛為之推介。宣懷時在天津籌辦東征轉運
(註一)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革命先烈先進詩文選集」第三冊,總一二六九──一二七○頁,中央黨史會編輯,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版,臺北);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三十三年六月增訂第一版,重慶)二頁及二六頁註四。惟鄒著稱徐秋畦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委員」,按總署似無「委員」職官,徐究任何職,待考;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一),四頁,世界書局印行,民國六十年四月再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八年(一八九四) 二十九歲 七四
事宜,魏恆、盛宙懷、鄭觀應三函宣懷均曾親閱,並在信封手批時日及「孫醫士事」,且曾致函李鴻章,介紹先生往見。(註二)該書首稱:「文籍隸粤東,世居香邑,曾於香港考授英國醫士。
幼嘗游學外洋,於泰西之語言文字,政治禮俗,與夫天算輿地之學,格物化學之理,皆略有所窺,而尤留心於其富國強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規,至於時局變遷之故,睦鄰交際之宜,輒能洞其閫奧。當今風氣日開,西方畢集,正值國家勵精圖治之時,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見所知,指陳時事,上諸當道,以備芻蕘之採。」蓋言明上書之動機也。次稱:「竊嘗深維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於船堅礮利,壘固兵強,而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我國家欲恢擴宏圖,勤求遠略,仿行西法,以籌自強,而不急於此四者,徒惟堅船利礮之是務,是舍本而圖末也。」蓋陳述富強之具體方案也。先生對以上四事之解釋,略曰:「所謂人能盡其才者,在教養有道,鼓勵以方,任使得法也」;「所謂地能盡其利者,在農政有官,農務有學,耕耨有器也」;「所謂物能盡其用,在窮理日精,機器日巧,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也」;「所謂貨能暢其流者,在關卡之無阻難,保商之有善法,多輪船鐵道之載運也」。此四者,為先生主張採取西方之優點,以改進中
(註二)吳相湘:「孫逸仙先生傳」上冊,九三──九五頁,遠東圖書公司印行,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初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八年(一八九四) 二十九歲 七五
國士、農、工、商之法,每綱更有詳細之說明。末謂:「文今年擬有法國之行,從游其國之蠶學名家,考究蠶桑新法,醫治蠶病。並擬順道往遊環球各邦,觀其農事。如中堂有意以興農政,則文於回華後,可再行遊歷內地新疆關外等處,察看情形,何處宜耕?何處宜牧?何處宜蠶?詳明利益,盡仿西法,招民開墾,集商舉辦,此於國計民生大有裨益。所謂欲躬行實踐,必求澤之沾沛乎民人者此也。」(註三)書上,鴻章不能納,惟為發農桑會籌款護照一紙,先生後持之以赴檀香山。(註四)
(註三) 全文見「國父全集」第四冊,三──一一頁,中央黨史會編訂,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版,臺北。
(註四) 先生始終未與李相晤,殆為定論。但據上海時事新報館編「中國革命記」稱先生「至北京時,冒險謁李鴻章,密陳北京政府之橫暴腐敗,革命之不可緩,議論雄快。李謝之曰:今日之革命,余亦知其不可已;然余精力既衰,斷不能大有為,幸君努力為之,中國前途,惟君等是賴,余必為後援云云」。李為北洋大臣,常駐天津,北京相見說似不甚合。又據吳敬恆編中山先生年系「別傳」云:「中、日交戰前,先生由湖南出揚子江口,由海路入北京,深夜冒險晤李鴻章於私邸,陳說大計,勸李革命,李以年老辭。」二說皆稱先生冒險晤鴻章勸其革命,揆諸當時局勢,恐無此可能。又先生以後著述及演講中從未提及此書及上書事,亦極可注意之點也。參閱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二六頁註五。
一稱先生十月由滬赴檀所持出國護照係鄭觀應設法代領者。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八年(一八九四) 二十九歲 七六
嗣先生偕陸皓東遊北京,窺清廷虛實;旋轉道溯長江,深入武漢一帶,觀察山川形勢,預為他日革命發難之圖。(註五)
九月(十月)「萬國公報」(Review of the Times)刊出先生上李鴻章書。(註六)
第三次赴檀香山。
迨中日戰爭爆發,先生以為時機可乘,乃再赴檀島。(註七)攜農桑會籌款護照前往。(註八)
十月(十一月)開始組織興中會於檀香山,德彰公及鄧蔭南等二十餘人贊助之。
先生創立興中會,欲糾合海外華僑為之助。不意風氣未開,人心錮塞,在檀鼓吹,應者寥寥。(註九)惟革命事業,重在組織與準備,故先生舌敝唇焦,仍鍥而不捨。德彰公受其感動,先為資助。檀島華僑約計四萬人,而德彰公所經營之事業在茂宜埠,有牛數千頭,田數百頃,為人
(註五)「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篇(「國父全集」第一冊,四一○頁)
(註六) 「萬國公報」係廣學會在上海所辦。
(註七) 「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篇(「國父全集」第一冊,四一○頁)
(註八)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二六頁註五。
(註九) 「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篇(「國父全集」第一冊,四一○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八年(一八九四) 二十九歲 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