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袁世凱以威脅手段,當選為大總統 detail

:::

袁世凱以威脅手段,當選為大總統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336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題名

袁世凱以威脅手段,當選為大總統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二年

西元紀年

一九一三年

新曆(西曆)月日

十月

國父年歲

48

全文內容

是日,北京參議院、眾議院組織總統選舉會,以眾議院為會場舉行大總統之選舉。午前八時開會,王家襄主席,到兩院議員共七九五人,兩次投票,袁世凱得票雖多,但均不滿法定人數四分之三,不能當選。第三次投票,就第二次得票較多之袁世凱、黎元洪二人行決選,袁氏始以得票過半數而當選。是日選舉自晨八時開始至午夜十時始畢。有自稱「公民團」者數千人重重包圍眾議院選舉會場,迫即日選出袁氏為總統,否則議員不得出門一步。議員乃忍饑終日以行選舉。直至袁氏當選之聲傳出,各「公民」乃高呼「大總統萬歲」,振旅而退。(註一五五)

注釋

(註一五五)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下冊),四○五頁;顧敦鍒「中國議會史」,八八頁。

相關人名
王家襄袁世凱黎元洪
相關地名
北京
相關專有名詞
公民團北京參議院參議院眾議院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736-0737

相關照片

檢索詞出現頁次

○)曾至豫西臨汝一帶成立組織,招收同志,被縣警拿捕,閻所識綠林同志甚眾,劫之出獄,避匿開封。辛亥革命期間,開封起義失敗,亡命上海。合豫籍黨人劉芬佛等組織淮上軍,自任總司令,向豫南進攻,先後光復固始、商城等地。(註一五三)南北統一,去開封,由河南都督府秘書長李敏修薦委營務總辦,謂汝州知事。討袁之役起,至南京。奉黃興之命回新蔡,與新蔡知事王文同、黨人馬漢傑等謀獨立,事洩被捕,是日在開封殉難。同時被殺黨人尚有張蓉芙、劉玉、徐懷友、楊萬青、馬漢傑、王龍韜、楊英彥、龔萬倉、李世魁、龔保志、王澤普、王桂芳、何東藩、劉振海、趙銅山等計二十九人,王文同逃。(註一五四)

 袁世凱以威脅手段,當選為大總統。
   是日,北京參議院、眾議院組織總統選舉會,以眾議院為會場舉行大總統之選舉。午前八時開會,王家襄主席,到兩院議員共七九五人,兩次投票,袁世凱得票雖多,但均不滿法定人數四分之三,不能當選。第三次投票,就第二次得票較多之袁世凱、黎元洪二人行決選,袁氏始以得票過半數而當選。是日選舉自晨八時開始至午夜十時始畢。有自稱「公民團」者數千人重
(註一五三)李守孔:「河南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研討會論文集」,二八九──三二四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年六月出版,臺北)。
(註一五四) 民國二年十月十五日上海「時報」。

國父年譜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 四十八歲 七三六

重包圍眾議院選舉會場,迫即日選出袁氏為總統,否則議員不得出門一步。議員乃忍饑終日以行選舉。直至袁氏當選之聲傳出,各「公民」乃高呼「大總統萬歲」,振旅而退。(註一五五)
十月九日 蔣翊武就義於桂林。
   湖口討袁之役起,長沙準備響應,翊武由漢回湘,參與獨立,任鄂豫招撫使;方赴岳陽部署,而長沙取消獨立。翊武得訊大驚,痛斥取消獨立。應部屬之勸,欲往廣西活動,道經全州,為桂軍統領秦步衢所獲,檻送桂林,向袁報功。袁電桂林鎮守使陳炳焜「就地槍決」。待翊武檻至桂林,炳焜出示袁電,翊武神色自若,仍向炳焜痛論討袁之必要。旋索紙筆作書數千言,寄其夫人。次日,在陳氏署應炳焜宴畢,坐其輿,偕炳焜赴刑場。出署,士兵舉槍致敬,翊武舉手答禮。至麗澤門外,先作最後一次講演,然後端坐紅氊上從容就義焉。時為十月九日,年二十九歲。民國十年,先生督師桂林,念翊武勛烈,於其就義處立碑紀念,刊「開國元勛蔣翊武先生就義處」,款書「孫文敬題」。碑之其餘三面,胡漢民奉先生命記曰:「蔣公翊武,澧縣人,篤志革命,辛亥武昌發難,以公功為冠。以武昌防禦使守危城,卻強敵。事定,即引去。當道糜以官爵,不受。癸丑討袁,將有事於桂林,到全州,為賊將所得,賊酋阿袁氏旨,遂戕公於桂林麗澤門外。今年大總統督師桂林,念公勛烈,特為公立碑,而命漢民書公
(註一五五)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下冊),四○五頁;顧敦鍒「中國議會史」,八八頁。

國父年譜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 四十八歲 七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