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政黨與政府之重要關係 detail

:::

政黨與政府之重要關係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260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政黨與政府之重要關係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
文件類型

演講

民國日期

002/03/15

西元日期

1913/03/15

國父年歲

48

全文內容

政黨與政府之重要關係(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三月十五日在橫濱華僑歡迎會演講
兄弟今日到橫濱得諸君之歡迎,甚為感謝!今民國成立,將有二年之久。然此二年間,國中諸凡待舉,而以內政外交,極為棘手。但幸得內外同胞,同心協力,至有維持今日之現狀。夫國家之成立,必賴乎政治。而民國之政治,若普問於國民之可否,豈不是行極繁之手續?故欲簡而捷,必賴政黨。今與二三政黨商量妥協,而國之政治即舉。然民國政黨最先發生者,就是共和黨,故共和黨之勢力最大。但兄弟在南京執政時,黨人俱盡力於國事,而對(註二)政黨似不甚注意,所以前之同盟會,即今之國民黨,發生最後。然當時兄弟所以不甚注意黨事者,原因有二:民國之所以發生者,第一欲與國人有民權思想。如當南京政府時,自己已執政權,倘又立刻組織同盟會,豈不是全國俱係同盟會?而又復似專制。國人因有民權思想,然後發生政黨。政黨係與政府對立,故共和黨當時之發生,兄弟甚為喜歡。此不甚注意黨事者其因一。又凡人之作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故政府作事不好,必須人民之監督指正。此又當日共和黨之發生,兄弟極為歡迎。此不注意黨事者其因二。但看今回之選舉,國民黨未嘗出何樣之手段,又無絲毫之運動,然此次之選舉,本黨似得勝利。可知辦事不在乎手段與運動之多寡,而貴乎光明正大之主義公理。此亦可知國民趨向正義、公理、共和之一途也。
又如今日之黨,與前日之所謂黨者大不同。何以?因前日之所謂黨者,不外一曰革命黨,一曰保皇黨。但前日之革命黨者,目的乃謀恢復我漢人之國家,與人民大多數之幸福。至於保皇黨者,不外謀個人自私自利,與保全外族之帝皇為目的。故前者二黨立於極端反對之地位。今日則不然。因今日之共和黨,他所立之黨綱,乃贊成五族共和,又謂謀國家前途之速進,與人民之幸福,正與我黨之主義國利民福相同,故我黨不可不引為益友。又不但共和黨者,我正引為益友,至凡贊成共和者,我同仁亦當相與為良朋。甚至前者殺我祖若宗與夫專制我國民二百有餘年之滿族,但今次他贊成吾之共和,故我民國不但待為益友良朋,更每歲供他與四百萬之年俸。此亦所以表我黨之寬志大量,而出乎他念之報仇盡滅之心,故此次贊成共和之最親熱者,莫若滿之王族也。
前者曾有問難於兄弟曰:「何必民國每年多用此四百萬耶?」但兄弟謂民國此四百萬,乃用之最有價值名譽之途也。兄弟見日本國之所以有今日之名譽者,一因日本曾與前清之戰勝,又與俄國之戰勝;更國內屢加改良,海陸軍之擴充,不知用了數萬萬金(註三)錢,至在世界上有今日之日本榮譽。至於民國,未會有與別國開戰而勝,又不是有強大力之海陸軍,財政又不是富足,以上各件,比前清可似更加貧弱的。但今日民國之名譽,能見重於各國者,與日本未相上下。其因:不外革命時能行人道之主義,優待皇室之條件而發生矣。況皇室之經費,兄弟信他不是永世要民國之供應。兄弟前在京時,受八旗會館之歡迎,八旗亦以知人人乃民國之一份子,不應常受民國之常糧。不過立刻各人未能有生計之途,故行暫時受民國之供給。至民國乃合人人組織而成,乃行平民主義之政治,斷不容有立一皇帝(註四)在其中。故當時所以行待遇皇室條件者,不外照外國待君主之禮以待之,即如日本天皇駕崩時,民國曾服二十七日之喪。今隆裕太后之死,民國亦不過服二十七日之喪服而已。今北京仍然有皇室與皇帝之名稱在者,我民國待之,當他(註五)係外國君主游歷至此,我民國不過盡地主之責,以待遇之而已。故民國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為民國之前途着想盡力,此兄弟之所厚望於諸君也。

注釋

(註一) 據「演說集」。
(註二) 據「會本」增「對」字。
(註三) 原文「金字」誤重,據「會本」刪。
(註四) 據「會本」增「帝」字。
(註五) 原文為「地」,今據「會本」改。

相關人名
曾有隆裕太后
相關地名
日本北京同仁南京橫濱
相關專有名詞
八旗民黨共和黨同盟會保皇黨革命黨國民黨滿族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三冊

頁次

156-158

檢索詞出現頁次

(註七) 原文為「逐伺」,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八) 原文為「聞時」,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九) 原文為「為無」,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十) 原文為「進行」,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十一) 原文為「政憲」,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十二) 原文為「云此」,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十三) 原文為「園」,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十四) 原文為「為」,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十五) 原文為「光白」,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十六) 原文為「滇要」,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十七) 原文為「競爭為不將」,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十八) 原文為「為」,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十九) 原文為「變棋」,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二十) 原文為「皆歎」,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二十一) 原文為「此知」,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二十二) 原文為「深忍」,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二十三) 據「演說集」及「會本」增「是」字。
(註二十四) 原文為「為前」,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註二十五) 原文為「大阪之」,今據「演說集」及「會本」增「有」字。
(註二十六) 原句為「則國勢黨」,今據「演說集」及「會本」增「勢」字。
(註二十七) 原文為「清」,今據「演說集」及「會本」改。

政黨與政府之重要關係(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三月十五日在橫濱華僑歡迎會演講
  兄弟今日到橫濱得諸君之歡迎,甚為感謝!今民國成立,將有二年之久。然此二年間,國中諸凡待舉,而以內政外
國父全集一五六

交,極為棘手。但幸得內外同胞,同心協力,至有維持今日之現狀。夫國家之成立,必賴乎政治。而民國之政治,若普問於國民之可否,豈不是行極繁之手續?故欲簡而捷,必賴政黨。今與二三政黨商量妥協,而國之政治即舉。然民國政黨最先發生者,就是共和黨,故共和黨之勢力最大。但兄弟在南京執政時,黨人俱盡力於國事,而對(註二)政黨似不甚注意,所以前之同盟會,即今之國民黨,發生最後。然當時兄弟所以不甚注意黨事者,原因有二:民國之所以發生者,第一欲與國人有民權思想。如當南京政府時,自己已執政權,倘又立刻組織同盟會,豈不是全國俱係同盟會?而又復似專制。國人因有民權思想,然後發生政黨。政黨係與政府對立,故共和黨當時之發生,兄弟甚為喜歡。此不甚注意黨事者其因一。又凡人之作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故政府作事不好,必須人民之監督指正。此又當日共和黨之發生,兄弟極為歡迎。此不注意黨事者其因二。但看今回之選舉,國民黨未嘗出何樣之手段,又無絲毫之運動,然此次之選舉,本黨似得勝利。可知辦事不在乎手段與運動之多寡,而貴乎光明正大之主義公理。此亦可知國民趨向正義、公理、共和之一途也。
  又如今日之黨,與前日之所謂黨者大不同。何以?因前日之所謂黨者,不外一曰革命黨,一曰保皇黨。但前日之革命黨者,目的乃謀恢復我漢人之國家,與人民大多數之幸福。至於保皇黨者,不外謀個人自私自利,與保全外族之帝皇為目的。故前者二黨立於極端反對之地位。今日則不然。因今日之共和黨,他所立之黨綱,乃贊成五族共和,又謂謀國家前途之速進,與人民之幸福,正與我黨之主義國利民福相同,故我黨不可不引為益友。又不但共和黨者,我正引為益友,至凡贊成共和者,我同仁亦當相與為良朋。甚至前者殺我祖若宗與夫專制我國民二百有餘年之滿族,但今次他贊成吾之共和,故我民國不但待為益友良朋,更每歲供他與四百萬之年俸。此亦所以表我黨之寬志大量,而出乎他念之報仇盡滅之心,故此次贊成共和之最親熱者,莫若滿之王族也。
  前者曾有問難於兄弟曰:「何必民國每年多用此四百萬耶?」但兄弟謂民國此四百萬,乃用之最有價值名譽之途也。兄弟見日本國之所以有今日之名譽者,一因日本曾與前清之戰勝,又與俄國之戰勝;更國內屢加改良,海陸軍之擴充,不知用了數萬萬金(註三)錢,至在世界上有今日之日本榮譽。至於民國,未會有與別國開戰而勝,又不是有強大力之海陸
演講民國二年三月一五七

軍,財政又不是富足,以上各件,比前清可似更加貧弱的。但今日民國之名譽,能見重於各國者,與日本未相上下。其因:不外革命時能行人道之主義,優待皇室之條件而發生矣。況皇室之經費,兄弟信他不是永世要民國之供應。兄弟前在京時,受八旗會館之歡迎,八旗亦以知人人乃民國之一份子,不應常受民國之常糧。不過立刻各人未能有生計之途,故行暫時受民國之供給。至民國乃合人人組織而成,乃行平民主義之政治,斷不容有立一皇帝(註四)在其中。故當時所以行待遇皇室條件者,不外照外國待君主之禮以待之,即如日本天皇駕崩時,民國曾服二十七日之喪。今隆裕太后之死,民國亦不過服二十七日之喪服而已。今北京仍然有皇室與皇帝之名稱在者,我民國待之,當他(註五)係外國君主游歷至此,我民國不過盡地主之責,以待遇之而已。故民國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為民國之前途着想盡力,此兄弟之所厚望於諸君也。
(註一) 據「演說集」。
(註二) 據「會本」增「對」字。
(註三) 原文「金字」誤重,據「會本」刪。
(註四) 據「會本」增「帝」字。
(註五) 原文為「地」,今據「會本」改。

中日之關係(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二日晚在長崎中國領事館對華僑演講
  中國人在歷史上一直誤解日本,一直侮蔑日本。然革命一起,充任革命黨之幹部者,皆日本留學生;而出力援助革命者,則為日本人之有志之士。關乎中國之將來,有人力主美國之援助,但門羅主義之美國,是否將成為中國之依靠(註二)?美國之實力,是否能左右中國之命運?對中國之將來而制其死命者,余確信無論如何,亦必是日本。
(註一) 據澤村幸夫「送迎孫文先生私記譯文」。
(註二) 原文為「中國の悖み」,疑為「中國の賴み」之誤。故譯作依靠。

國父全集 一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