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國會與組織正式政府
恢復國會與組織正式政府
談話
006/07
1917/07
52
恢復國會與組織正式政府(註一)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七月在廣州招待報界茶會上談話
今蒙諸君不棄,惠然肯來,至為忻感!兄弟由滬啟程來粤之初,原欲由廣東出兵,以征討復辟逆賊,而以海軍為輔。迨抵粤時,復辟已遭打消;然打消復辟者,並非真擁護共和。兄弟以為今日救國之第一步,即當恢復國會,尤宜在粤開會。中華民國之約法,明定主權在人民全體,國會為人民代表,議員之任期未滿,當然可以恢復。有國會然後有統治機關,一切問題皆可由此解決。所惜者廣東報界之言論尚未一致,在外省或外國之人,不察內容,將疑我廣東尚多紛擾,故言論不一致,其害實深。兄弟非謂持反對論者,必須棄己見以盲從我,但不妨互相以誠意討論之。苟反對者之見解,較兄弟之計畫為高,兄弟必肯降心相從。如以兄弟之計畫為善,則務宜一致贊成。故今日邀請諸君相會,甚願各發揮所見,指教一切;尤願持反對論者暢所欲言,或有懷疑亦請說出,兄弟當盡所知以答覆之。
某君起言:辦大事者以財政為先,款項如何籌措?
孫答曰:中國本不患貧,惟理財乏術,遂覺困窮。若假以一二年之暇日,整頓本非難事;然為救急之計,則此一年內商借外債,或亦不免。然此須俟國會開會後成立政府,而後可得外人之信用。吾人若依法組織政府,外人可無間言,款項籌措不必過慮。況各省原有繳解中央之額,政府成立,當然照常解交應用,而外洋華僑亦皆樂於贊助,故兄弟以為財政問題甚易解決也。
某君起言:觀察持反對論者,其理由不外四端:一、恐南北分裂;二、恐人心厭亂;三、慮力不足與北方對抗;四、慮外交困難。最好請孫先生解釋其惑。
孫答曰:倘以南方之力,統一北方,自然無分裂之憂,否則南方人民亦未見肯為北方武力所征服。兄弟主張恢復國會,即為謀統一起見;蓋來粤之議員,各省皆有,黑龍江亦有先到者,此皆足以代表各省維繫統一者也。至於人民厭亂,殊非實情,反對復辟與偽共和者聲浪最高。且以理論之,厭亂必須求治,譬如火燭,豈能因厭煩擾而不救;又如乘舟觸礁,斷不能厭煩擾而安臥以待斃。若論南北之實力,南方必佔優勝。況海軍握全國勢力之一半,此次第一艦隊宣布擁護共和,即為得勝之先兆也。第二艦隊雖未表示態度,然皆長江一帶之兵輪,其力不足與第一艦隊比。第一艦隊現有十艦將來粤,以兄弟所得之消息計之,今日當可到汕頭,如非因避風或落煤,則明後日可以到虎門。吾人得海軍之助力,若出兵北上,十日可到武昌,握中原要點。外交尤無問題,國會開會,政府依法成立,不待他國之承認也。惟若南方久不組織正式政府,則北京政府雖非法所許可,而外人將以為國民已默認之,此則可慮矣!故吾人非急速進行不可也。
某君起言:國會在粤開會,若不足法定人數則奈何?
答曰:國會中之民黨議員已佔多數,故到粤者必多。若以在滬者而言,已有二百餘人必能到粤。如不足法定人數,則可以開非常國會也。
(註一) 據「胡本」。
國父全集
第二冊
510-511
恢復辛亥革命時代的民氣(註一)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在廣東全省軍警歡迎會上之講話
救國不論成敗,只論是非。譬如列強有以雄大之兵力來侵我國,若論成敗,彼必得手。是否吾人亦甘心被其征服!吾人立志,當國存與存,國亡與亡。如宋代之文天祥,仍可留天地一點之正氣。故欲恢復民國,非先恢復辛亥革命時代之民氣不可。
(註一) 據上海「民國日報」(民國六年八月四日)「軍警歡迎大會演說」條。
(註二) 孫先生講話甚長,惜未保留原文,今據新聞報導之摘要稿刊布之。
恢復國會與組織正式政府(註一)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七月在廣州招待報界茶會上談話
今蒙諸君不棄,惠然肯來,至為忻感!兄弟由滬啟程來粤之初,原欲由廣東出兵,以征討復辟逆賊,而以海軍為輔。迨抵粤時,復辟已遭打消;然打消復辟者,並非真擁護共和。兄弟以為今日救國之第一步,即當恢復國會,尤宜在粤開會。中華民國之約法,明定主權在人民全體,國會為人民代表,議員之任期未滿,當然可以恢復。有國會然後有統治機關,一切問題皆可由此解決。所惜者廣東報界之言論尚未一致,在外省或外國之人,不察內容,將疑我廣東尚多紛擾,故言論不一致,其害實深。兄弟非謂持反對論者,必須棄己見以盲從我,但不妨互相以誠意討論之。苟反對者之見解,較兄弟之計畫為高,兄弟必肯降心相從。如以兄弟之計畫為善,則務宜一致贊成。故今日邀請諸君相會,甚願各發揮所見,指教一切;尤願持反對論者暢所欲言,或有懷疑亦請說出,兄弟當盡所知以答覆之。
某君起言:辦大事者以財政為先,款項如何籌措?
孫答曰:中國本不患貧,惟理財乏術,遂覺困窮。若假以一二年之暇日,整頓本非難事;然為救急之計,則此一年內商借外債,或亦不免。然此須俟國會開會後成立政府,而後可得外人之信用。吾人若依法組織政府,外人可無間言,款項籌措不必過慮。況各省原有繳解中央之額,政府成立,當然照常解交應用,而外洋華僑亦皆樂於贊助,故兄弟以為
國父全集五一○
財政問題甚易解決也。
某君起言:觀察持反對論者,其理由不外四端:一、恐南北分裂;二、恐人心厭亂;三、慮力不足與北方對抗;四、慮外交困難。最好請孫先生解釋其惑。
孫答曰:倘以南方之力,統一北方,自然無分裂之憂,否則南方人民亦未見肯為北方武力所征服。兄弟主張恢復國會,即為謀統一起見;蓋來粤之議員,各省皆有,黑龍江亦有先到者,此皆足以代表各省維繫統一者也。至於人民厭亂,殊非實情,反對復辟與偽共和者聲浪最高。且以理論之,厭亂必須求治,譬如火燭,豈能因厭煩擾而不救;又如乘舟觸礁,斷不能厭煩擾而安臥以待斃。若論南北之實力,南方必佔優勝。況海軍握全國勢力之一半,此次第一艦隊宣布擁護共和,即為得勝之先兆也。第二艦隊雖未表示態度,然皆長江一帶之兵輪,其力不足與第一艦隊比。第一艦隊現有十艦將來粤,以兄弟所得之消息計之,今日當可到汕頭,如非因避風或落煤,則明後日可以到虎門。吾人得海軍之助力,若出兵北上,十日可到武昌,握中原要點。外交尤無問題,國會開會,政府依法成立,不待他國之承認也。惟若南方久不組織正式政府,則北京政府雖非法所許可,而外人將以為國民已默認之,此則可慮矣!故吾人非急速進行不可也。
某君起言:國會在粤開會,若不足法定人數則奈何?
答曰:國會中之民黨議員已佔多數,故到粤者必多。若以在滬者而言,已有二百餘人必能到粤。如不足法定人數,則可以開非常國會也。
(註一) 據「胡本」。
解決時局最美最易之法厥惟召集舊國會(註一)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七月三十一日在廣州招待新聞記者席上談話記者問:如照民黨計劃,國會、總統及海軍聚集於廣州,其經費若何籌措?
孫君答稱:國會暫時用途,已由海外華僑擔任,惟將來終須借內債或外債。孫君以為以中國之天產及國債額與各國較,中國仍為一極富之國。倘將富源及稅則正當整理,則此時雖不免借債,將來償還,誠易易耳。蓋祇須有一良好之政
談話民國六年七月五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