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孫中山與「人學」 detail

:::

孫中山與「人學」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7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文件類型

本館出版品

題名

孫中山與「人學」

題名(英)

Dr. Sun Yat-sen and Humanitarian

作者
林家有
期刊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

ISSN

1562-7896

出版頻率

半年刊

單元

孫學闡微

出版西元年月日

2001/05/16

卷期

第07期

頁次

P062-069

全文內容

  中國是「人學」的寶庫、「人學」的故鄉。中國的傳統史學都重視對人物的研究,通過對人物的評判總結治國興邦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在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史的研究中,人物研究仍然佔有重要地位,出版的著作數不勝數,然而在解讀人物時,或多或少都凝聚著研究者的主觀色彩,存在抽空和支解人物的現象,缺乏關注人的具體細節,以及情感和周圍身邊人與事的影響。人是複雜的,每個人的生活背後都有許多故事,將人簡單化、絕對化,把活生生的人抽空成乾巴巴的人,這是缺乏對人這種特殊情感動物特性研究所致。這的確是值得引起我們重視的缺失。
  本文從孫中山對古今中外歷史人物的探索和其自身從眾多各類人物中吸取治國平天下的知識和真理出發,進而探尋孫中山對「人學」研究的一些啟導性意義。首先,是人與啟蒙的關係。孫中山將人分為「先知先覺」、「後知後覺」和「不知不覺」三類,但他不是宣揚天才論,更不是抹殺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和價值,而是強調從人本身的天資和受教育的程度去衡量人的作用和價值,說明後天教育對人的重要性,強調人勤奮學習、接受終身教育和實踐的重要性。
  其次,是人與自然,人文精神與自然科學的關係。如何地處理人與自然,人文精神與自然科學的關係,是孫中山「人學」思想特別關注的重大課題。重文化,就是要重教育重科學,就是要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協調發展,做到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三者的和諧與整合。輕視或忽視人的心性建設將會導致人倫的毀滅,造成人情冷落,社會失衡。
  再次,是人與教育的關係。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為誰培養人才?這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人學」的核心問題。孫中山淡化傳統教育,改造讀書人仕的教育目標,提倡造就各種新型的具有新知識,掌握新科學,具有高尚人格和道德相結合的「公僕」,表明孫中山的人本思想的核心在於人的學問的高低和人品的優劣,以及有無為國家、民族和社會服務的思想。這是孫中山「人學」的一大貢獻。
  總之,孫中山的「人學」思想具有開發的價值和進一步研究的必要。

出版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出版地

臺北市

備註

統一編號:200900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