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疊電請北上,不赴
黎元洪疊電請北上,不赴
中華民國五年
一九一六年
八月十六日至二十日
八月
51
黎元洪疊電請先生北上,共謀國是。先生以黎為帝制餘孽所包圍,不赴;惟勉其速解糾紛, 及釋放政治犯而已。
國父年譜
下冊
0897
檢索詞出現頁次
是月 黎元洪疊電請北上,不赴。
黎元洪疊電請先生北上,共謀國是。先生以黎為帝制餘孽所包圍,不赴;惟勉其速解糾紛,及釋放政治犯而已。
九月八日 派胡漢民、廖仲愷北上入京。
致函總統黎元洪、國務總理段祺瑞及內務總長孫洪伊,派胡漢民、廖仲愷北上入京,與段商洽國事,及與孫洪伊擴充北方黨務,團結國會議員同志。(註一四三)
九月九日 張繼等在北京組織「憲政商榷會」。
國會重開於北京,進步黨人梁啟超、湯化龍等,一面謀與段祺瑞合作,一面卻大倡不黨主義;而又首先分組「憲法研究會」與「憲法討論會」;繼變為「研究系」。舊國民黨人之在北京者,為國會運用故,由張繼以舊國民黨領袖資格暗中結合同志,初僅標「張寓」,以進步黨人揭出「討論」、「研究」旗幟,因亦名曰「憲政商榷會」;惟精神上之結合,頗形渙散。(註一四四)內中約分三系:一曰「客廬系」,中分張繼、吳景濂派,王正廷派,張耀曾、谷鍾秀派;一曰「韜園系」,孫洪伊、丁世嶧、溫世霖等為主要人物;一曰「丙辰俱樂部」,由林森、居正、田桐等所組織。後張耀曾、谷鍾秀一派脫離客廬系而另組「政學會」。嗣商榷會改為「益友
(註一四三)「國父全集」第四冊,四四四──四四五頁。
(註一四四)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下冊),四八二頁。
國父年譜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 五十一歲 八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