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孫中山的倫理觀與E世代的家庭教育 detail

:::

孫中山的倫理觀與E世代的家庭教育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9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文件類型

本館出版品

題名

孫中山的倫理觀與E世代的家庭教育

題名(英)

Dr. Sun's Ethic Theory and Family Education in E-Generation

作者
宋新民
期刊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

ISSN

1562-7896

出版頻率

半年刊

單元

孫學闡微

出版西元年月日

2002/05/16

卷期

第09期

頁次

P018-023

全文內容

  孫中山曾自述其思想淵源來自於三方面,一方面繼承中國的正統思想,二方面規撫歐洲學術思想精華,三方面則是一己之創見。就中國正統思想而言,範圍甚廣,其主要的重點包含仁愛、倫理、均產、大同等思想,可謂集中華數千年文化之精華。孫中山在民族主義六講中曾多次提及,要重振國運必先「能知」、「合群」,其首要之務則在恢復民族精神和固有道德。
  孫中山洞悉近百年來中國國勢之所以不振,其主要原因在於民族之特性只重視家族和宗族,忽略國族和國家大我的利益。有鑑於此,孫中山特別呼籲國人必須針對此一弊病徹底改革,始能使國家強盛,唯有同心協力謀求國家和社會的福祉,方為圖強治本之道。因此,孫中山的倫理觀不僅重視家族和宗族,更強調要有國家的觀念。
  孫中山在民族主義第五講和第六講中提及,應恢復中國固有的道德,他期望「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能落實於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當中,亦即將倫理親情和社會責任融入「忠國家,孝父母,愛手足,信朋友」的實際行為上。
  社會變遷影響家庭結構的改變,E世代的家庭,大多為子女少的雙薪家庭,父母忙於職場工作,無暇照顧子女,為彌補其愧疚,對子女的要求,幾至有求必應,經常以金錢或物質滿足子女,而忽略家庭教育的責任,更遑論品德薰陶和人格培養。此外,單親家庭和隔代教養亦為E世代的特殊現象,現代社會的價值混亂,易造成婚姻不穩定,而產生許多單親家庭,既要維持家計,又需獨力照顧子女,此類父母倍加辛苦,經常疏忽子女的家庭教育。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隔代教養,更是養重於教,溺愛有之,管教則不足。
  異於往昔,E世代的家庭,子女為主人翁,取代父母處於主導地位,父母怠忽其「作之親,作之師」的家庭教育責任,此乃E世代最大的隱憂。針對此一問題,應如何謀求有效的解決之道,實值得吾人深思。
  孫中山的倫理觀極為重視家庭教育,因深受祖母黃太夫人和母親楊太夫人的鍾愛,自幼即在倆老諄諄教誨之下,於家庭教育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礎。孫中山曾言:「自古賢者多淵源於家學,而母教之孕育,關係尤偉。是以教子貴有義方,賢母令妻,為女教之典範。」中華文化為重視孝道的文化,《孝經》有云:「身體膚髮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孫中山重視孝道,肄業香港西醫書院時,每逢假期必返鄉侍奉雙親,克盡孝道。其思想即源自中國的正統思想,在〈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一文中曾言:「譬如一個人,見著父母總是認得……這是從種性發出來,人人都是一樣的……這就是民族主義的根本。」
  語云:「百善孝為先」,「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即建立於孝道倫理的基礎之上。
  E世代的家庭,因家庭結構改變,面臨親子關係疏離的困境,唯有透過家庭教育,重整家庭倫理,方能解除此一危機。孫中山的倫理觀所強調的家庭教育,重視倫理親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或許可給E世代一些啟示,喚醒為人父母者的責任感,並導引出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向。

出版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出版地

臺北市

備註

統一編號:200900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