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修鐵路以立富強之基
速修鐵路以立富強之基
演講
001/09/02
1912/09/02
47
速修鐵路以立富強之基(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九月二日下午三時在北京鐵道協會歡迎會演講
日前鄙人曾受北京鐵道協會(註二)之歡迎,當日並舉鄙人為名譽總理。今日又受本會之歡迎,鄙人亦為總理。在鄙人之意,則甚主張兩團體合併,以厚積勢力,俟將來徐圖之可也。但今日之鐵路問題,實為中國生死存亡之問題。今日修築鐵路之困難問題,即借債問題。今日若能修築鐵路,惟有歡迎外債,不能反對外債。若反對外債而欲修鐵路,則鐵路必無修成之望。鄙人深信外債之不足以禍國,且深信借債修路與中國有百利而無一害。即現在所有已修之鐵路,無不獲利。即如京奉鐵路尚不十分發達,每年所獲之利,已屬不資;京張鐵路為其餘利所修,此可概見。又如東清、南滿兩鐵路,為日俄兩國所修,似與我國無利,然亦不然。當東清南滿兩路未成之前,滿洲之大豆,僅由營口一處出口,每年出口不過一百餘萬,自兩路修成之後,今則達一百萬萬以上(註三),皆因兩路交通之利,故東三省農民,受益匪淺。此猶他國修成之路,我猶受益如此,若我自修之路,更當受益何如?故今日我國,如欲立足於世界,惟有速修鐵路,以立富強之基。不然,外人之勢力日益伸張,而鐵路政策,實足以亡人家國。鐵道協會之組織,即以鼓吹提倡為宗旨,想諸君亦必以鄙言為然。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九月九日),載於「九月二日之孫先生歡迎會」文中。今標題據「中宣新編」及「會本」。
(註二) 原文為「鐵路協會」,今據「中宣新編」及「會本」改。
(註三) 「中宣新編」及「會本」為「一萬萬以上」,今依原文。
國父全集
第三冊
070-071
成之日,而中國有富強之期。蓋借債修路,本係百利而無一害。譬如我國京奉鐵路,是借外債以修成者,後以所得之利續修京張鐵路。現京奉鐵路所獲之利,十倍於資本,而東三省之農業、工業、商業皆因之而發達。此外如滬寧鐵路等等,無不恃外債而始築成。但從前借債築路,或以鹽務抵押,或以釐金抵押,或以關稅抵押,或以所修之鐵道抵押,故雖鐵路築成,而利權已入他人之手。從前一般人民多反對借債修路之事,探其實際,非真反對借債修路,係反對條件不善,喪失國權也。兄弟今日借債之意見,與從前不同,不由政府與外國銀行團借。蓋由政府與外國銀行團借,即成為國際交涉,銀行團勢必質問本國政府,彼國政府勢必多方要挾,是昔(註二)日借債之現象是也。兄弟今日借債,則直由本國國民名義與外國資本家交涉,不須政府擔保,不須抵押。外國資本家自願以其資本投入我國,必不至如今日政府借債之難也。以國民名義組織一鐵道公司,獲利可接濟政府,失本與政府無干。後來政府即可將原本購取所修鐵道,收歸國有,此為至要政策。
今日者強鄰環視,我國若不急急將鐵道修成,則俄人必欲奪我之蒙古鐵道路線,日人必欲奪我之閩浙鐵道路線,英人必欲奪我之西藏鐵道路線,法人必欲奪我之雲貴鐵道路線。鐵道為人所奪,國即為人瓜分。我報界諸君,既為全國言論機關,果能盡力鼓吹,使全國人民無排外之惡感,知借債築路為救國之急務,於十年之內將二十萬里之鐵道築成,中國富強可與歐美並駕。
兄弟現於政界務脫離關係,惟於鐵道則引為己任,極力提倡。報界為開通民智之先覺,諸君亦當引為己任,提倡之,鼓吹之。兄弟於諸君有無窮之希望焉。
(註一) 據北京「民主報」(民國元年九月三日),原標題為「中山先生昨日蒞會之名言摘要」。此講與據「民立報」之前講為同一演說,文字略有出入,今併存。
(註二) 原文作「今」,今依下句文意改正。
速修鐵路以立富強之基(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九月二日下午三時在北京鐵道協會歡迎會演講
國父全集 七○
日前鄙人曾受北京鐵道協會(註二)之歡迎,當日並舉鄙人為名譽總理。今日又受本會之歡迎,鄙人亦為總理。在鄙人之意,則甚主張兩團體合併,以厚積勢力,俟將來徐圖之可也。但今日之鐵路問題,實為中國生死存亡之問題。今日修築鐵路之困難問題,即借債問題。今日若能修築鐵路,惟有歡迎外債,不能反對外債。若反對外債而欲修鐵路,則鐵路必無修成之望。鄙人深信外債之不足以禍國,且深信借債修路與中國有百利而無一害。即現在所有已修之鐵路,無不獲利。即如京奉鐵路尚不十分發達,每年所獲之利,已屬不資;京張鐵路為其餘利所修,此可概見。又如東清、南滿兩鐵路,為日俄兩國所修,似與我國無利,然亦不然。當東清南滿兩路未成之前,滿洲之大豆,僅由營口一處出口,每年出口不過一百餘萬,自兩路修成之後,今則達一百萬萬以上(註三),皆因兩路交通之利,故東三省農民,受益匪淺。此猶他國修成之路,我猶受益如此,若我自修之路,更當受益何如?故今日我國,如欲立足於世界,惟有速修鐵路,以立富強之基。不然,外人之勢力日益伸張,而鐵路政策,實足以亡人家國。鐵道協會之組織,即以鼓吹提倡為宗旨,想諸君亦必以鄙言為然。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九月九日),載於「九月二日之孫先生歡迎會」文中。今標題據「中宣新編」及「會本」。
(註二) 原文為「鐵路協會」,今據「中宣新編」及「會本」改。
(註三) 「中宣新編」及「會本」為「一萬萬以上」,今依原文。
附錄:速修鐵路以立富強之基(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九月二日在北京中華民國鐵道協會歡迎會演講之另一記錄前日由諸公舉兄弟為全國鐵道協會會長,兄弟是所願意。蓋今日鐵道為立國之本,兄弟已屢言之,借債築道之利益,是皆諸君之所贊成者也。借債築路宜急不宜緩,中國當此極貧極弱之時,非多築鐵路不能轉貧為富,轉弱為強。中國因無鐵道,以致交通不便。政府借債大半為解散軍隊,倘有鐵道,則交通便利,可將內地之軍隊輸於邊疆,以保吾圉。
如蒙古,如西藏,皆由兵力薄弱,以致外侮侵凌,是皆交通不便之故。南美六十年以來,全國鐵道修至八十萬里,皆借外債以修成之。南美之疆土不過三萬萬里之廣,尚有八十萬里之鐵路;我國疆土有十一萬里(註二)之廣,二十萬里鐵路,較
演講民國元年九月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