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萍瀏革命軍佔領萍鄉上栗市,推龔春台為中華國民革命軍南軍先鋒都督,揭櫫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之宗旨。瀏陽、宜春等地會黨響應 detail

上一筆
:::

萍瀏革命軍佔領萍鄉上栗市,推龔春台為中華國民革命軍南軍先鋒都督,揭櫫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之宗旨。瀏陽、宜春等地會黨響應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500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題名

萍瀏革命軍佔領萍鄉上栗市,推龔春台為中華國民革命軍南軍先鋒都督,揭櫫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之宗旨。瀏陽、宜春等地會黨響應

民國紀年

民國紀元前六年

干支紀年

丙午

西元紀年

一九○六年

舊曆月日

十月二十日

新曆(西曆)月日

十二月五日

國父年歲

41

全文內容

自光緒三十年甲辰(一九○四)黃興、馬福益等在湘謀舉義,湘、贛會黨,遂有革命思想。  及事洩,黃興、馬福益等出亡,哥老會頭目遺留在萍鄉者為數甚多。光緒三十一年(一九○  五)春,馬福益返湘遇害,其部下念念不忘復仇事。經革命同志蔡紹南、魏宗翰等之組織聯  絡,於是月十八日,發難於萍、瀏、醴交界之麻石。是日,佔領上栗市,聲勢浩大。
上栗市與湖南毘連,東近瀏陽,西指醴陵,為湘贛往來孔道。蔡紹南者,萍北陽岐人,在栗  境設鄉館以自活,喜談時務,與上栗市附近variant-characters-w075.gif溪之魏宗銓友善。日與紹南、鄧坤、李金奇等探  討新聞。光緒三十年(一九○四)秋,宗銓入長沙明德學校,識黃興、寧調元、禹之謨等,由  是醉心革命。及光緒三十一年春,哥老會首領馬福益在長沙死難,黨人憤甚。宗銓乃邀其友許  學生、章年共謀接洽會黨,許為湘潭人,與宗銓同學;章亦湖南人,自號張章年,曾在清軍任  軍官,熱心革命,其後化名龔春台。三人議既定,即同至萍鄉,住宗銓家。由宗銓出金三千餘  元,在上栗市設全勝紙筆店,由兄宗銘經理店務,實為招待會黨及籌劃經濟之機關。並密邀蔡  紹南、李金奇等在萍屬蕉園(今名蕉源,距上栗市三十里)歐陽滿家中,召集鄧坤、胡有堂、  廖淑保、龍人傑、李堂彬、萬木匠、陳仁初、饒有壽及哥老會頭目蕭克昌、沈益古、鄧廷保等  百餘人,稱奉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命令,組織革命機關,號洪江會,推舉龔春台(即章年)為  大哥,內設八堂,外設八路碼頭官,吸收同志入會。另在麻石設活動機關。是年春,地方居民  入會者眾,不數月,已蔓延至萍、宜、分、萬、瀏、醴數縣。六月,遂召集各路碼頭官,在彈  子坑慧歷寺開秘密會議,決定:(一)派余為璜、鄧坤在高家臺密造火藥軍械軍器;(二)派魏宗銓、  魏宗銘急籌款五千元,以備購買軍械火藥原料;(三)派胡友堂、鄧廷保聯絡哥老會大頭目馮乃  古,洪福會首領姜守旦,並盡量吸收其部下,加入洪江會;(四)派魏宗銓、蔡紹南往滬、港、粤  各地革命機關,進行聯合,並函日本謁先生,報告經過,要求接濟新式軍械,請示舉義日期;  (五)暫以彈子坑慧歷寺為總機關。七月中,紹南、宗銓由湘轉滬,遇李發根及寧調元,發根介紹  紹南、宗銓入同盟會,並函介東京同盟會本部接洽,惟忽接龔春台急信,謂清兵搜捕麻石會  黨,李金奇在清兵追捕下,躍白兎潭溺死,囑其即速返萍。二人遂作歸計,所有接洽事件,委  發根辦理。時蕭克昌任安源煤鑛大工頭,其屬下入會者數千名,宗銓與克昌約於年底舉事。復  由醴陵返上栗市。於九月重陽節,開追悼李金奇烈士大會,為清吏探知,緝捕會黨頭目。下  旬,許學生被捕就義。十月十二日,克昌又被清軍誘殺,同時彈子坑慧歷寺之總機關亦被清軍  抄封。至是黨人迫不及待,乃於十七日晚召集各路首領於高家臺,決定即速發難。十八日,各  處會黨集者益眾,廖淑保亦於是日集二三千人,在麻石高揚「大漢」白旗。宗銓等乃檄知瀏東  洪福會首領姜守旦,普集哥老會大頭目馮乃吉,及各處會友,同時發動。二十日,集麻石之眾  已達二萬餘人,乃向上栗市進發;時上栗市除安樂司外,駐有防勇約二十名,早已遠颺。革命  軍直達上栗市,駐萬壽宮。於是各地革命軍大起,連日舉義者,有宜屬之慈化市,萍鄉之桐  木,各會黨三四千人,由歐陽滿、況維厚統率。因決定暫推龔春台為中華國民革命軍南軍先鋒  隊都督,遵用中華民國政府名義,檄告天下。(註三十)略曰:
「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四年,歲次丙午十月吉日,中華國民軍南軍革命先鋒隊都督龔,奉中  華民國政府命,照得韃虜原係東胡異族,遊牧賤種,自漢隋唐宋以來,久為我中華漢族之寇  仇,有明末造,韃虜逞其兇殘悍惡之性,屠殺我漢族二百餘萬,據我中華,竊我神器,奴淪我  同胞。我黃帝神明之冑,四百兆之眾,隸於奴界,已二百六十年於茲。漢族為亡國之民,中華  隸犬羊之宇,凡我叔伯昆仲諸姑姊妹,曷任傷心。……今者劃清種界,特興討罪之師,率三湘  子弟為天下先,冀雪前恥,用效先驅。……凡本督師所到之處,即漢族恢復之處。農工商賈,各安其業,不稍有犯;外國人之生命財產,竭力保護,不稍有犯;教堂教民,各安其堵,不稍有犯。當知本督師祇為同胞謀幸福起見,毫無帝王思想存於其間,非中國歷朝來之草昧英雄,以國家為一己之私產者所比。本督師於將來之建設,不但驅逐韃虜,不使少數之異族專其利權;且必破除數千年之專制政體,不使君主一人獨享特權於上;建立共和民國,與四萬萬同胞享平等之利益,獲自由之幸福,而社會問題,尤當研究新法,使地權與民平均,不致富者愈富,成不平等之社會。此等幸福,不但在韃虜宇下者所未夢見,即歐美現在人民,亦未曾完全享受。凡我同胞,急宜竭力,以掃除腥羶,建立樂國。……」(註三十一)

注釋

(註三十) 魏琦:「丙午萍瀏醴革命事略與先烈魏宗銓史實」(中央黨史會藏油印本)。
(註三十一)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三十三年七月增訂渝一版,重慶),六九
一──六九三頁。

相關人名
中山先生余為璜李金奇李堂彬李發李發根沈益古況維厚姜守旦胡有堂孫中山馬福益張章年許學生陳仁初陽岐馮乃古黃帝黃興萬木匠寧調元廖淑保歐陽滿蔡紹南鄧廷保鄧坤蕭克昌龍人傑魏宗銓魏宗翰饒有壽龔春台
相關地名
上栗市中國日本安源東京長沙桐木麻石湖南湘潭萍鄉慈化市興寧瀏陽醴陵
相關專有名詞
中華民國政府同盟會明德學校東京同盟會洪江會洪福會革命軍哥老會國民軍專制政體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298-0302

檢索詞出現頁次

先生登壇演講「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始闡明民生主義及五權憲法之概要。演說歷時甚久,條分縷析,反覆陳論,極廣大而盡精微,發前人所未發,聽眾大為動容。講詞全文載「民報」第十期,為揭櫫五權憲法見諸文字之始。(註二十七)時日本「革命評論」社員如宮崎寅藏、平山周等,亦相繼登臺為「民報」致祝賀語,並述革命之必要。同盟會員黃興、章炳麟、田桐、喬義生等先後演說,莫不議論縱橫,激昂慷慨,掌聲雷動。從上午八時至下午二時,會始散。
  會眾咸出資以助「民報」經費。與會者每人贈「天討」券一枚,藉作紀念。(註二十八)嗣後梁啟超在保皇黨機關報「新民叢報」對民生主義大肆抨擊,「民報」與之筆戰經年。自是保皇立憲之說,日就衰微,海內外志士,皆以得讀「民報」為快。(註二十九)

 十月二十日(十二月五日)萍瀏革命軍佔領萍鄉上栗市,推龔春台為中華國民革命軍南軍先鋒都督,揭櫫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之宗旨。瀏陽、宜春等地會黨響應。
   自光緒三十年甲辰(一九○四)黃興、馬福益等在湘謀舉義,湘、贛會黨,遂有革命思想。

(註二十七) 「國父全集」第三冊,九──一四頁。
(註二十八) 按民報第十二期為週年紀念特刊,載各省同志討滿檄文,書面「天討」二字,為林文所署。
(註二十九) 曼華:「同盟會時代民報始末記」(「革命文獻」第二輯,八一──八二頁);鄧慕韓:「孫中山先生 傳記」。

國父年譜 民元前六年(一九○六) 四十一歲 二九八

及事洩,黃興、馬福益等出亡,哥老會頭目遺留在萍鄉者為數甚多。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春,馬福益返湘遇害,其部下念念不忘復仇事。經革命同志蔡紹南、魏宗翰等之組織聯絡,於是月十八日,發難於萍、瀏、醴交界之麻石。是日,佔領上栗市,聲勢浩大。
   上栗市與湖南毘連,東近瀏陽,西指醴陵,為湘贛往來孔道。蔡紹南者,萍北陽岐人,在栗境設鄉館以自活,喜談時務,與上栗市附近variant-characters-w075.gif溪之魏宗銓友善。日與紹南、鄧坤、李金奇等探討新聞。光緒三十年(一九○四)秋,宗銓入長沙明德學校,識黃興、寧調元、禹之謨等,由是醉心革命。及光緒三十一年春,哥老會首領馬福益在長沙死難,黨人憤甚。宗銓乃邀其友許學生、章年共謀接洽會黨,許為湘潭人,與宗銓同學;章亦湖南人,自號張章年,曾在清軍任軍官,熱心革命,其後化名龔春台。三人議既定,即同至萍鄉,住宗銓家。由宗銓出金三千餘元,在上栗市設全勝紙筆店,由兄宗銘經理店務,實為招待會黨及籌劃經濟之機關。並密邀蔡紹南、李金奇等在萍屬蕉園(今名蕉源,距上栗市三十里)歐陽滿家中,召集鄧坤、胡有堂、廖淑保、龍人傑、李堂彬、萬木匠、陳仁初、饒有壽及哥老會頭目蕭克昌、沈益古、鄧廷保等百餘人,稱奉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命令,組織革命機關,號洪江會,推舉龔春台(即章年)為大哥,內設八堂,外設八路碼頭官,吸收同志入會。另在麻石設活動機關。是年春,地方居民入會者眾,不數月,已蔓延至萍、宜、分、萬、瀏、醴數縣。六月,遂召集各路碼頭官,在彈子坑慧歷寺開秘密會議,決定:(一)派余為璜、鄧坤在高家臺密造火藥軍械軍器;(二)派魏宗銓、
國父年譜民元前六年(一九○六)四十一歲二九九

魏宗銘急籌款五千元,以備購買軍械火藥原料;(三)派胡友堂、鄧廷保聯絡哥老會大頭目馮乃古,洪福會首領姜守旦,並盡量吸收其部下,加入洪江會;(四)派魏宗銓、蔡紹南往滬、港、粤各地革命機關,進行聯合,並函日本謁先生,報告經過,要求接濟新式軍械,請示舉義日期;(五)暫以彈子坑慧歷寺為總機關。七月中,紹南、宗銓由湘轉滬,遇李發根及寧調元,發根介紹紹南、宗銓入同盟會,並函介東京同盟會本部接洽,惟忽接龔春台急信,謂清兵搜捕麻石會黨,李金奇在清兵追捕下,躍白兎潭溺死,囑其即速返萍。二人遂作歸計,所有接洽事件,委發根辦理。時蕭克昌任安源煤鑛大工頭,其屬下入會者數千名,宗銓與克昌約於年底舉事。復由醴陵返上栗市。於九月重陽節,開追悼李金奇烈士大會,為清吏探知,緝捕會黨頭目。下旬,許學生被捕就義。十月十二日,克昌又被清軍誘殺,同時彈子坑慧歷寺之總機關亦被清軍抄封。至是黨人迫不及待,乃於十七日晚召集各路首領於高家臺,決定即速發難。十八日,各處會黨集者益眾,廖淑保亦於是日集二三千人,在麻石高揚「大漢」白旗。宗銓等乃檄知瀏東洪福會首領姜守旦,普集哥老會大頭目馮乃吉,及各處會友,同時發動。二十日,集麻石之眾已達二萬餘人,乃向上栗市進發;時上栗市除安樂司外,駐有防勇約二十名,早已遠颺。革命軍直達上栗市,駐萬壽宮。於是各地革命軍大起,連日舉義者,有宜屬之慈化市,萍鄉之桐木,各會黨三四千人,由歐陽滿、況維厚統率。因決定暫推龔春台為中華國民革命軍南軍先鋒
國父年譜民元前六年(一九○六)四十一歲三○○

  隊都督,遵用中華民國政府名義,檄告天下。(註三十)略曰:
   「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四年,歲次丙午十月吉日,中華國民軍南軍革命先鋒隊都督龔,奉中華民國政府命,照得韃虜原係東胡異族,遊牧賤種,自漢隋唐宋以來,久為我中華漢族之寇仇,有明末造,韃虜逞其兇殘悍惡之性,屠殺我漢族二百餘萬,據我中華,竊我神器,奴淪我同胞。我黃帝神明之冑,四百兆之眾,隸於奴界,已二百六十年於茲。漢族為亡國之民,中華隸犬羊之宇,凡我叔伯昆仲諸姑姊妹,曷任傷心。……今者劃清種界,特興討罪之師,率三湘子弟為天下先,冀雪前恥,用效先驅。……
   凡本督師所到之處,即漢族恢復之處。農工商賈,各安其業,不稍有犯;外國人之生命財產,竭力保護,不稍有犯;教堂教民,各安其堵,不稍有犯。當知本督師祇為同胞謀幸福起見,毫無帝王思想存於其間,非中國歷朝來之草昧英雄,以國家為一己之私產者所比。本督師於將來之建設,不但驅逐韃虜,不使少數之異族專其利權;且必破除數千年之專制政體,不使君主一人獨享特權於上;建立共和民國,與四萬萬同胞享平等之利益,獲自由之幸福,而社會問題,尤當研究新法,使地權與民平均,不致富者愈富,成不平等之社會。此等幸福,不但在韃虜宇下者所未夢見,即歐美現在人民,亦未曾完全享受。凡我同胞,急宜竭力,以掃除腥
(註三十)魏琦:「丙午萍瀏醴革命事略與先烈魏宗銓史實」(中央黨史會藏油印本)。

國父年譜 民元前六年(一九○六) 四十一歲 三○一

  羶,建立樂國。……」(註三十一)

 十月二十三日(十二月八日)萍鄉革命軍向瀏陽進發。旋清軍來攻,激戰於普安山,上栗市為清軍所陷。
   革命軍佔領上栗市,推龔春台為中華國民革命軍南軍先鋒隊都督後,乃以蔡紹南為左衛都統領,兼文案司;魏宗銓為右衛都統領,兼錢庫督糧司;廖淑保為前營統帶,沈益古為後營統帶,其餘則為左衛第幾營或右衛第幾營。同時據報,瀏陽南門城邊對河之南市街及瀏屬之楓林埠各地,皆集有會黨數千,聽候調用,於是決定進兵瀏陽與姜守旦會合,再圖前進;乃檄慈化、桐木各隊,堵截瑞昌、上高、萬載等地清軍之來路;並留沈益古、龍人傑、王靄亭、鄧坤各隊駐守上栗市為後防,堵截萍城清軍之來擊;其餘由龔春台、魏宗銓、蔡紹南等統率,於是日向瀏陽進發,沿途來歸或舉旗相應者,有瀏屬之文家市、金剛頭,及醴屬之童塘、官寮等處,各集數百人或一二千人不等,直抵楓林埠,總合二萬餘眾。時萍鄉及安源開到清軍朱、胡兩營,探知上栗市革命軍大部開往瀏陽,清軍管帶胡應龍率兵二哨攻上栗市。上栗市革命軍
(註三十一)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三十三年七月增訂渝一版,重慶),六九 一──六九三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六年(一九○六) 四十一歲 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