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致太戈爾歡迎訪華函(譯文) detail

:::

致太戈爾歡迎訪華函(譯文)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34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致太戈爾歡迎訪華函(譯文)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文件類型

函電

民國日期

013/04/07

西元日期

1924/04/07

國父年歲

59

全文內容

致太戈爾歡迎訪華函(譯文)(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四月七日
親愛的太戈爾先生:先生來華,如得親自相迎,當引為大幸。尊崇儒者,乃我國古道,我之所以恭迎先生者,不徒以先生曾為印度文學踵事增華,亦且以先生之盡力於尋求人類前途之幸福,與精神文化之成就,為難能可貴也。 專此奉邀,希即能前來廣州為幸。孫逸仙。

注釋

(註一) 據楊允元「生平熱愛中國的太戈爾」,「傳記文學」第七卷第六期(民國五十四年十二月出版)。

相關人名
太戈爾戈爾孫逸仙
相關地名
印度廣州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五冊

頁次

509

檢索詞出現頁次

據報告,該部到都城後,被各該部包圍,勒繳槍枝等情。該部移駐都城,係政府命令,即有不是,亦應呈候本大元帥核示辦理,何得同類相殘,自擾自治?着即各守原防,聽候解決,毋得妄動干戈,致干憲典。所有收繳槍枝,拘留人員,並着悉數發還禮釋。特此電達,仰即遵照,毋違干咎。仍着具報,毋延。切切。大元帥令。
(註一) 據廣州「民國日報」(民國十三年四月三日)「帥令西江軍隊息爭」條。本件日期係廣州「民國日報」發表時間。

致中央執行委員會囑為董方城鮑慧僧覓事函(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四月四日
  在緬甸被英政府窘逐之同志董方城、鮑慧僧二人,應由黨中留心考察何等事務相宜安置;如黨中無事可辦,則向各行政機關為之,覓事免至賦閒為要。此致中央執行委員會照。孫文。
(註一) 據黨史會藏原件(049/31)。

致太戈爾歡迎訪華函(譯文)(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四月七日
  親愛的太戈爾先生:先生來華,如得親自相迎,當引為大幸。尊崇儒者,乃我國古道,我之所以恭迎先生者,不徒以先生曾為印度文學踵事增華,亦且以先生之盡力於尋求人類前途之幸福,與精神文化之成就,為難能可貴也。
 專此奉邀,希即能前來廣州為幸。孫逸仙。
(註一) 據楊允元「生平熱愛中國的太戈爾」,「傳記文學」第七卷第六期(民國五十四年十二月出版)。

致楊希閔等嘉勉滇軍下博羅電(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四月十三日
  急。石龍楊總指揮並轉朱軍長、范軍長、蔣軍長暨各將領均覽:迭接捷書,欣慰無己。東江逆敵負固期年,賴滇軍將士萃三迤英華,壯南天柱石,連番征戰,備著勛勞。邇后聯合各軍,協驅丑虜三軍甫出,敵膽俱寒,義易冠軍,至堪嘉慰。博羅既下,惠州可克,殘敵之狼狽甚於前,我軍之勇慨則盛於曩昔也。所望乘勝窮追,芟夷後患,國人水火,
函電(下)民國十三年四月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