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對「三大政策」爭議之評議 detail

:::

對「三大政策」爭議之評議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02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文件類型

研討會論文

研討會

2007年孫中山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

題名

對「三大政策」爭議之評議

題名(英)

Discuss on the Debate of "The Three Large Policy"

作者
郭勁松
期刊

2007年孫中山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單元

民族主義 (Nationalism)

出版西元年月日

2007/11/12

頁次

P053-P061

關鍵詞
三大政策聯俄聯共容共扶助農工
全文內容

  孫中山先生逝世以後,國共合作中出現了孫中山的「三大政策」——聯俄、聯(容)共、扶助農工這個專用名詞。當時和後來,這個對於國共合作具有象徵意義的「三大政策」成為孫學中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圍繞「三大政策」概念由誰提出、提出的目的及其意涵等問題,囿於意識形態的不同,海峽兩岸學者一直存有爭議。早期,在共產黨方面看來,「三大政策」正是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的核心,並且一般認為它在1924年國民黨一大時就已經被確立。反之,在國民黨方面,經常被引用的是顧孟餘的說法,即認為「三大政策」與孫中山思想毫無關係。同時,「聯共」與「容共」之爭也十分激烈。臺灣學者堅持孫中山是「容共」,而非「聯共」;大陸學者則堅持「聯共」說,形成了海峽兩岸各自表述的狀況。20世紀80年代,臺灣學者蔣永敬先生由研究鮑羅廷而研究「三大政策」,認為「三大政策」來自共產黨北伐期間的宣傳口號。把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事編為「三大政策」,解釋為新的或革命的三民主義,亦來自共產黨的製造。而其內容,尤非中山先生聯俄、容共及其農工政策的本來意義。對此,大陸學者黃彥、魯振祥、楊天石等人先後給予了回應。黃彥於198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第四期上發文《關於中國國民黨「一大」宣言的幾個問題》,指出:「一大」宣言雖然沒有明確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孫中山也未使用過「三大政策」的概念,但「三大政策」在事實上是通過「一大」正式確定下來的,後人根據這個事實加以概括是容許的。「容共」的提法固然可以反映出當時國共合作的具體形式,而「聯共」一詞同樣能夠反映當時國共兩黨聯盟的歷史真實。2000年,楊天石根據中國國民黨上海市左派組織所編《中國國民》,結合其他資料,在《近代史研究》第一期上發文《關於孫中山」三大政策」概念的形成及提出》,指出:「三大政策」概念的提出,發端于對戴季陶主義和西山會議派的批判。它有一個長達一年有餘的熔鑄、提煉過程,在此期間,跨黨的中共黨員沈雁冰、施存統、陳獨秀、周恩來,國民黨左派柳亞子等人,以及國民黨上海市左派組織、黃埔左派學生、中共廣東區委、中共中央等都發揮過作用。2001年,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所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指出,國民黨一大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此後,隨著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大陸學者思想的解放,以及臺灣學者對史實的尊重,在逐漸排除意識形態的影響後,海峽兩岸學者根據史料,走進孫中山,還原歷史的真實,對於「三大政策」的認識有趨同之勢。如蔣永敬先生在2004年10月於湖北大學舉辦的「孫中山與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上,就認為大陸學者黃彥關於「三大政策」的解釋是可以接受的。

出版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出版地

臺北市

備註

ISBN: 978-986-01-1253-5(平裝)
GPN: 100960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