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康德黎遇於途,約在英會晤
與康德黎遇於途,約在英會晤
民國紀元前十六年
丙申
一八九六年
春
四月
三月四日
31
先生偶遊檀島市廛,忽有馬車迎面馳來,先生諦視,知為香港西醫書院教務長英人康德黎氏夫婦。先生客地遇舊,不勝喜悅,乃一躍登車,時已斷髮易服,康氏夫婦驟不能識,其同行之日本乳媼以為日人,以日語問先生,先生乃曰:「我孫逸仙也」。康驚喜,稱返國道經此間,登岸流覽風光。先生亦告以不日赴美轉英,相見不遠;遂送康夫婦登輪,殷殷握別。(註四)
(註四) 先生手著:「倫敦被難記」(「國父全集」第二冊,一九七頁,中央黨史會編訂,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
二十四日出版,臺北);貝華:「中國革命史」;中央黨史會:「總理年譜長編稿鈔本」(民國三十三
年一月油印本),三一頁。
國父年譜
上冊
0101
檢索詞出現頁次
四月 與康德黎遇於途,約在英會晤。
先生偶遊檀島市廛,忽有馬車迎面馳來,先生諦視,知為香港西醫書院教務長英人康德黎氏夫婦。先生客地遇舊,不勝喜悅,乃一躍登車,時已斷髮易服,康氏夫婦驟不能識,其同行之日本乳媼以為日人,以日語問先生,先生乃曰:「我孫逸仙也」。康驚喜,稱返國道經此間,登岸流覽風光。先生亦告以不日赴美轉英,相見不遠;遂送康夫婦登輪,殷殷握別。(註四)
五月十六日(六月二十六日)自檀香山抵美國舊金山,聯絡洪門致公堂。嗣即轉赴紐約。
先生初欲遊美,在舊金山登陸。嗣乘火車橫渡美洲大陸,以達大西洋之紐約。沿途所過多處,或留數日,或留十數日,所至皆說以祖國危亡,清政腐敗,非從民族根本改革,無以救亡,而改革之任,人人有責。然而勸者諄諄,聽者終歸藐藐。其歡迎革命主義者,每埠不過數人或十餘人而已。(註五)時清廷目為罪犯者於其名字多加點劃,故於先生名左加三點水作
(註四)先生手著:「倫敦被難記」(「國父全集」第二冊,一九七頁,中央黨史會編訂,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版,臺北);貝華:「中國革命史」;中央黨史會:「總理年譜長編稿鈔本」(民國三十三年一月油印本),三一頁。
(註五) 「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篇(「國父全集」第一冊,四一○──四一一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六年(一八九六) 三十一歲 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