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外國資本以開發中國富源
借外國資本以開發中國富源
談話
001/05
1912/05
47
借外國資本以開發中國富源(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五月在廣東與香港士蔑西報記者談話
訪員問:比國借款若何?
孫先生曰:現因四國反對,恐不能成議。
訪員問:然則無從借款以應急需乎?
孫先生曰:予可以與華人資本家借款。若為四國所迫,則寧借本國人之款。華人一旦明白政府財源困乏,需財行政,則其熱誠之心,立即發生,自願將資財輸出。中國之資財極大,不過無完善之機器以取集之,而又未能遽與列國經歷多年之機器互相比美。試將中國與別等商業之國比較,則中國凡事皆在幼穉時代。吾儕未嘗因經濟缺乏之故,自縮其志,其問題是求資於本國人,而不求自外人。本國之人姑願循其舊習,完全拒絕外人,自閉門戶,或杜絕外人資本及外國品物,吾儕革命中人後見為國民信任。及革命軍起義後,局面亦變。故今日願取外國資財,以開放中國原有之大財源。現在政府初成立,取財於外國,較易於本國,故吾儕乃樂設法以求外國之財。惟外國欲握我國財權,及多生阻力,倘仍不轉機,吾儕不得不另籌別法。彼等在北京停止交款已有兩星期,當初雖訂定每星期交款若干,然因北京小有風潮,遂不交款。內閣總理然後向比國借款,列強又多方阻止。倘四國自認誤會,吾等亦將領受其款。若不能調停及不能銷其阻力,則惟有與本國人借款之一法。昔粤漢鐵路集股時,轉瞬間集鉅款四千萬元,於此可見國人之熱心矣。
訪員曰:然則先生信中國之多財矣。
孫先生曰:誠然,中國隱藏資財當多,惟中國之交通不如外國耳。
訪員曰:國民何時方識革命之益?
孫先生曰:現在亦覺共和之益。此次革命非在於戰,是由國民醉心共和所致。
訪員曰:先生讓總統之位與袁世凱,是由於個人之意乎?抑以為如此更換更有益於國家乎?
孫先生曰:兩者皆是,因袁君鼓動共和久矣。
孫先生又論借欵之事曰:倘四國乘我財政薄弱之時,阻我通行,則國民將受其激刺,必奮然應我之求,敢信政府之所需,定能容易滿足。本國人一知為外人挾制,必出維持之矣。
訪員又問:蒙古之事若何?
孫先生料蒙古無甚大事,不久可停妥。最好是將蒙古改為行省,與中國各省平等。內蒙古極贊成共和,外蒙古則尚未知其益處,彼等一明白後,必絕對贊成。彼等教育未足,未易明白此問題,惟逐漸開導之而已。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五月七日)。原標題為「孫中山先生借款譚」,今標題據「會本」。
國父全集
第二冊
452-453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原標題為「孫先生與西報記者談話」,今標題據「會本」。
(註二) 據「會本」增「之租界」三字。
中葡革命先後輝映(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在澳門陸軍歡迎茶會答詞
葡之革命成功於軍人,中國革命亦成功於軍人。兩年之內葡與中華皆成革命,可稱先後輝映,惟望從此皆力求進步耳。
(註一) 據上海「民立報」,(民國元年六月五日)。原題為「孫中山之澳門游」。
借外國資本以開發中國富源(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五月在廣東與香港士蔑西報記者談話
訪員問:比國借款若何?
孫先生曰:現因四國反對,恐不能成議。
訪員問:然則無從借款以應急需乎?
孫先生曰:予可以與華人資本家借款。若為四國所迫,則寧借本國人之款。華人一旦明白政府財源困乏,需財行政,則其熱誠之心,立即發生,自願將資財輸出。中國之資財極大,不過無完善之機器以取集之,而又未能遽與列國經歷多年之機器互相比美。試將中國與別等商業之國比較,則中國凡事皆在幼穉時代。吾儕未嘗因經濟缺乏之故,自縮其志,其問題是求資於本國人,而不求自外人。本國之人姑願循其舊習,完全拒絕外人,自閉門戶,或杜絕外人資本及外國品物,吾儕革命中人後見為國民信任。及革命軍起義後,局面亦變。故今日願取外國資財,以開放中國原有之大財源。
現在政府初成立,取財於外國,較易於本國,故吾儕乃樂設法以求外國之財。惟外國欲握我國財權,及多生阻力,倘仍不轉機,吾儕不得不另籌別法。彼等在北京停止交款已有兩星期,當初雖訂定每星期交款若干,然因北京小有風潮,遂不交款。內閣總理然後向比國借款,列強又多方阻止。倘四國自認誤會,吾等亦將領受其款。若不能調停及不能銷其阻力,則惟有與本國人借款之一法。昔粤漢鐵路集股時,轉瞬間集鉅款四千萬元,於此可見國人之熱心矣。
國父全集 四五二
訪員曰:然則先生信中國之多財矣。
孫先生曰:誠然,中國隱藏資財當多,惟中國之交通不如外國耳。
訪員曰:國民何時方識革命之益?
孫先生曰:現在亦覺共和之益。此次革命非在於戰,是由國民醉心共和所致。
訪員曰:先生讓總統之位與袁世凱,是由於個人之意乎?抑以為如此更換更有益於國家乎?
孫先生曰:兩者皆是,因袁君鼓動共和久矣。
孫先生又論借欵之事曰:倘四國乘我財政薄弱之時,阻我通行,則國民將受其激刺,必奮然應我之求,敢信政府之所需,定能容易滿足。本國人一知為外人挾制,必出維持之矣。
訪員又問:蒙古之事若何?
孫先生料蒙古無甚大事,不久可停妥。最好是將蒙古改為行省,與中國各省平等。內蒙古極贊成共和,外蒙古則尚未知其益處,彼等一明白後,必絕對贊成。彼等教育未足,未易明白此問題,惟逐漸開導之而已。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五月七日)。原標題為「孫中山先生借款譚」,今標題據「會本」。
南北統一後之政治與外交方針(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五月在香港與南華早報訪員威路臣談話
問:北方電請到京與袁總統會商要事一節,尊意如何?
答:此常事也。約三數星期,余將北上。
問:胡漢民氏其人如何?
答:胡君漢民乃余之舊參贊,現為都督,最是人地相稱。
問:先生對於時局之意見如何?
答:余當初返粤省,大局未靖,今則事事和平,秩序井然,各黨融和,可期逐漸振作。昨禮拜六日,南清報刊有美
談話民國元年五月四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