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章炳麟等在日本舉行之「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
參加章炳麟等在日本舉行之「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
民國紀元前十年
壬寅
一九○二年
三月十九日
四月二十六日
37
參加章炳麟等在日本舉行之「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註一)
章炳麟,原名絳,字枚叔,又號太炎,浙江餘杭人。少從遊於俞樾曲園之門,精研經史訓話 音韻之學。喜讀明季稗史及遺民著作,遂蓄推翻清室之志。光緒二十二、三年(丙申、丁酉) 間,與梁啟超主上海時務報筆政。光緒二十五年(己亥)至日本,識先生於橫濱旅次。光緒二 十六年(庚子)六月,唐才常邀請旅滬名流開國會於張園,蒞會者有容閎、嚴復、文廷式等數 百人,章亦與焉。旋以才常於革命保皇二途趨向不明,且國會所撰對外宣言,既主張創造新 國,復宣示勤王靖難,前後實相矛盾,炳麟乃再三勸唐,勿為康黨利用。唐不能從,章乃憤然 剪除辮髮,拂袖歸鄉。唐才常敗,清吏對於列名國會者,一律懸賞通緝,竟遂匿居上海租界; 嗣在蘇州東吳大學授國文課。該校係教會所立,可藉避清吏搜索。執教期間時以革命大義啟迪 諸生,並以「李秀成胡林翼論」為論文題,駭人聽聞。蘇撫恩壽索之急,乃再避地日本,與先 生往還更密。炳麟等為鼓吹革命,特於東京發起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訂於三月十九 日,明崇禎帝殉國忌辰,在上野精養軒舉行紀念儀式。由炳麟起草宣言書,署名發起者除炳麟 外,有秦鼎彝(力山)、馮自由、朱菱溪、馬和(君武)、王家駒(偉人)、陳猶龍(桃 癡)、周宏業、李群(彬四)、王思誠等。留學生報名赴會者則多達數百人,炳麟並請先生與 梁啟超為贊成人,先生同意,啟超初亦同意,繼反悔。(註二)詎先期一日,日政府徇清公使蔡鈞之 請,特令警視總監制止開會。牛込區警署乃請章等往談,警長首問章等為清國何省人?章答 曰:「余等皆中國人,非清國人。」警長大訝。繼問屬何階級,士族乎?抑平民乎?章答曰: 「遺民」。警長搖首者再,乃曰:「諸君近在此創設支那亡國紀念會,大傷帝國與清國之邦 交,余奉東京警視總監令,制止君等開會,明日精養軒之會,著即停止。」章等以爭之無益, 無言而退。屆期精養軒門前,密佈日警監視,惟仍有留學生數百人,接踵而至,雖經日警勸 阻,勢不稍衰。先生亦自橫濱率華僑十餘人來參加。詢知情事,乃改紀念會為聚餐。先生即日 歸抵橫濱,召集同志多人在永樂樓補行紀念式。陳少白等亦舉行紀念式於香港永樂街報社。紀 念會宣言書中有云:「吾屬孑遺,越在東海,念延平之所生長,瞻梨州之所乞師,頹然不怡, 永懷疇昔。蓋望神叢喬木者,則興懷土之情;睹狐裘臺笠者,亦隆思古之痛。於是無所發舒, 則春秋思王父之義息矣!昔希臘隕宗,卒用光復;波蘭分裂,民會未弛。以吾支那方幅之廣, 生齒之繁,文教之盛,曾不逮是偏國寡民乎。……願吾滇人,無忘李定國;願吾閩人,無忘鄭 成功;願吾越人,無忘張煌言;願吾桂人,無忘瞿式耜;願吾楚人,無忘何騰蛟;願吾遼人, 無忘李成梁。別生類以箴大同,察種源以簡蒙古,齊民德以哀同胤,鼓芳風以扇遊塵,庶幾陸 沉之禍,不遠而復。」(註三)
(註一) 此會原稱「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民國十六年,馮自由向章炳麟徵求史料,章手書紀念宣言
書相贈,則將「支那」改為「中夏」。按支那乃日人對我國之譯稱,「中夏」則我國固有之稱號,故採
後者。然前者乃原始文件所取用,併此叙明,藉以存真。見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一集,八九頁,商
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二十八年六月,長沙。
(註二) 按梁啟超於去年四月復至日本,冬,「清議報」停刊,改辦「新民叢報」。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譜
長編初稿」上冊,一四三及一四八頁。世界書局印行,民國六十一年十月再版,臺北。
(註三) 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一),一一一──一一七頁,世界書局印行,民國六十年四月再版,
臺北。
國父年譜
上冊
0190-192
民國紀元前十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西曆一九○二年)
先生三十七歲
三月十九日(西曆四月二十六日)參加章炳麟等在日本舉行之「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註一)
章炳麟,原名絳,字枚叔,又號太炎,浙江餘杭人。少從遊於俞樾曲園之門,精研經史訓話音韻之學。喜讀明季稗史及遺民著作,遂蓄推翻清室之志。光緒二十二、三年(丙申、丁酉)間,與梁啟超主上海時務報筆政。光緒二十五年(己亥)至日本,識先生於橫濱旅次。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六月,唐才常邀請旅滬名流開國會於張園,蒞會者有容閎、嚴復、文廷式等數百人,章亦與焉。旋以才常於革命保皇二途趨向不明,且國會所撰對外宣言,既主張創造新國,復宣示勤王靖難,前後實相矛盾,炳麟乃再三勸唐,勿為康黨利用。唐不能從,章乃憤然剪除辮髮,拂袖歸鄉。唐才常敗,清吏對於列名國會者,一律懸賞通緝,竟遂匿居上海租界;
(註一)此會原稱「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民國十六年,馮自由向章炳麟徵求史料,章手書紀念宣言書相贈,則將「支那」改為「中夏」。按支那乃日人對我國之譯稱,「中夏」則我國固有之稱號,故採後者。然前者乃原始文件所取用,併此叙明,藉以存真。見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一集,八九頁,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二十八年六月,長沙。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年(一九○二) 三十七歲 一九○
嗣在蘇州東吳大學授國文課。該校係教會所立,可藉避清吏搜索。執教期間時以革命大義啟迪諸生,並以「李秀成胡林翼論」為論文題,駭人聽聞。蘇撫恩壽索之急,乃再避地日本,與先生往還更密。炳麟等為鼓吹革命,特於東京發起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訂於三月十九日,明崇禎帝殉國忌辰,在上野精養軒舉行紀念儀式。由炳麟起草宣言書,署名發起者除炳麟外,有秦鼎彝(力山)、馮自由、朱菱溪、馬和(君武)、王家駒(偉人)、陳猶龍(桃癡)、周宏業、李群(彬四)、王思誠等。留學生報名赴會者則多達數百人,炳麟並請先生與梁啟超為贊成人,先生同意,啟超初亦同意,繼反悔。(註二)詎先期一日,日政府徇清公使蔡鈞之請,特令警視總監制止開會。牛込區警署乃請章等往談,警長首問章等為清國何省人?章答曰:「余等皆中國人,非清國人。」警長大訝。繼問屬何階級,士族乎?抑平民乎?章答曰:
「遺民」。警長搖首者再,乃曰:「諸君近在此創設支那亡國紀念會,大傷帝國與清國之邦交,余奉東京警視總監令,制止君等開會,明日精養軒之會,著即停止。」章等以爭之無益,無言而退。屆期精養軒門前,密佈日警監視,惟仍有留學生數百人,接踵而至,雖經日警勸阻,勢不稍衰。先生亦自橫濱率華僑十餘人來參加。詢知情事,乃改紀念會為聚餐。先生即日
(註二)按梁啟超於去年四月復至日本,冬,「清議報」停刊,改辦「新民叢報」。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上冊,一四三及一四八頁。世界書局印行,民國六十一年十月再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年(一九○二) 三十七歲 一九一
歸抵橫濱,召集同志多人在永樂樓補行紀念式。陳少白等亦舉行紀念式於香港永樂街報社。紀念會宣言書中有云:「吾屬孑遺,越在東海,念延平之所生長,瞻梨州之所乞師,頹然不怡,永懷疇昔。蓋望神叢喬木者,則興懷土之情;睹狐裘臺笠者,亦隆思古之痛。於是無所發舒,則春秋思王父之義息矣!昔希臘隕宗,卒用光復;波蘭分裂,民會未弛。以吾支那方幅之廣,生齒之繁,文教之盛,曾不逮是偏國寡民乎。……願吾滇人,無忘李定國;願吾閩人,無忘鄭成功;願吾越人,無忘張煌言;願吾桂人,無忘瞿式耜;願吾楚人,無忘何騰蛟;願吾遼人,無忘李成梁。別生類以箴大同,察種源以簡蒙古,齊民德以哀同胤,鼓芳風以扇遊塵,庶幾陸沉之禍,不遠而復。」(註三)
先生與章炳麟論均田之法。炳麟稱善。
先生曰:「兼并不塞而言定賦,則治其末已。夫業主與傭耕者之利分,以分利給全賦,不任也。故取於傭耕者,率參而二。古者有言,不為編戶一伍之長,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夫貧富斗絕者,革命之媒。雖然工商貧富之不可均,材也。杇人為人黝堊,善畫者圖其幅帛,其為龍蛇象馬草樹雲氣山林海潮爟火星辰人物舟車,變眩異態,于以緣飾牆壁,一也;然或一日所成而
(註三)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一),一一一──一一七頁,世界書局印行,民國六十年四月再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年(一九○二) 三十七歲 一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