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監察考試兩權為中國歷史所獨有 detail

:::

監察考試兩權為中國歷史所獨有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251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監察考試兩權為中國歷史所獨有

生平歷程
革命起義再接再厲
文件類型

談話

民國日期

-002/01/01

西元日期

1910/02/10

國父年歲

45

全文內容

監察考試兩權為中國歷史所獨有(註一)民前二年一月一至十八日間(一九一○年二月十至二十七日間)在舊金山與劉成禺的談話先生曰:予常與留日本、歐美習政治法律學生談倡建五權之原則,聞者駭異曰:「吾人未聞各大學教授有此講義。立法、司法、行政三權鼎立,倡自法儒孟德斯鳩,君主民主立憲國奉為金科玉律,何人不敢持異議。今先生欲變世界共尊之憲法,增而為五,未免矜奇立異,為世界學者所不許。」
先生駁之曰:三權憲法,人皆知為孟德斯鳩所倡,三權以後不得增為五權。不知孟德斯鳩以前一權皆無,又不知何以得成立三權也。憲法者,為中國民族歷史風俗習慣所必需之法。三權為歐美所需要,故三權風行歐美;五權為中國所需要,故獨有於中國。諸君先當知為中國人,中國人不能為歐美人,猶歐美人不能為中國人,憲法亦猶是也。適於民情國史,適於數千年之國與民,即一國千古不變之憲法。吾不過增益中國數千年來所能,歐美所不能者,為吾國獨有之憲法。如諸君言歐美所無,中國即不能損益,中國立憲何不將歐美任一國之憲法抄來一通,曰孟德斯鳩所定,不能增損者也!先生喟然嘆曰:歐美、日本留學生如此,其故在不研究中國歷史風俗民情,奉歐美為至上。他日引歐美以亂中國,其此輩賤中國書之人也。
先生論監察、考試兩權曰:吾讀「通鑑」各史類,中國數千年來自然產生獨立之權,歐美所不知,即知而不能者,此中國民族進化歷史之特權也。祖宗養成之特權,子孫不能用,反醉心於歐美,吾甚恥之!曰監察權。自唐虞賡歌颺拜以來,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行人采風之官,百二十國寶書之藏,所以立綱紀、通民情也。自茲以降,漢重御史大夫之制,唐重分司御史之職,宋有御史中丞、殿中丞。明清兩代御史,官品雖小而權重內外,上自君相,下及微職,儆惕惶恐,不敢犯法。御史自有特權,受廷杖、受譴責在所不計,何等風節!何等氣概!譬如美國彈劾權,付之立法上議院議決,上議院三分之二裁可,此等案件開國以來不過數起,他則付諸司法巡廻裁判官之處理貪官污吏而已。英國彈劾亦在貴族、平民兩院,關於皇室則在御前議政院,亦付諸立法也。如我中國,本歷史習慣彈劾鼎立為五權之監察院,代表人民國家之正氣,此數千年制度可為世界進化之先覺。曰考試。中國歷代考試制度不但合乎平民政治,且突過現代之民主政治。中國自世卿貴族門閥薦舉制度推翻,唐宋厲行考試,明清尤峻法執行,無論試詩賦、策論、八股文,人才輩出,雖所試科目不合時用,制度則昭若日月。朝為平民,一試得第,暮登臺省,世家貴族所不能得,平民一舉而得之。謂非民主國之人民極端平等政治,不可得也!美國考試均由學校教育付諸各省,中央不過設一教育局,管理整齊,故官吏非由考試,而由一黨之推用,唯司法有終身保障。英國永久官吏制度,近乎中國之衙門書吏制度,非考試制度。唯唐宋以來,官吏均由考試出身。科場條例,任何權力不能干涉。一經派為主考學政,為君主所欽命,獨立之權高於一切。官吏非由此出身,不能稱正途。士子等莘莘向學,納人才於興奮,無奔競,無僥(註二)幸。此予酌古酌今,為吾國獨有,而世界所無也。
立法、司法、行政三權,為世界國家所有;監察、考試兩權,為中國歷史所獨有。他日五權風靡世界,當改進而奉行之,亦孟德斯鳩不可改易之三權憲法也。

注釋

(註一) 據劉成禺「先總理舊德錄」。
(註二) 原文作「繳」,今改正。

相關人名
孟德斯鳩劉成劉成禺
相關地名
中國日本金山舊金山
相關專有名詞
三權憲法大學教育局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417-419

檢索詞出現頁次

的排漢面目已暴露出來,而同志們之在軍隊中平時和我們聯繫通聲氣的,見此種情形,人人都有自危之感,萬一這種排漢的辣手排到他們頭上,那他們被迫不能不爆發以圖自救。但既有爆發,總須有響應,方成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勢,這樣方能有濟。貫穿全局,策劃響應,當然在於本部發號施令;而加強此發號施令的效力,還有賴於款項之接濟及時。假如接濟不能及時,固能誤事,或者已經有事發生,需款待用,而尚束手無策,不知怎樣籌款,那豈不是自己誤自己的事嗎!所以你們辦少年學社,採取謹小慎微的態度,在舊年是對的,在今年是不對了。今年應該採取大刀濶斧、明目張膽的態度,不怕漢奸混入,只怕同志不來,而且更要公開稱中國同盟會。這樣,和我們志同道合的同志自然源源而來,省卻一切繞彎子閃閃縮縮的質問與查詢。這樣人多加入,革命勢力自然增加,有起事來,急於籌款也是容易了。「美洲少年」是適合有思想的少年閱讀的,但對於一般華僑而論,好像還有一些不夠普遍。最好還是把「美洲少年」改組成為一間每日出版的日報,這樣方負起大張旗鼓盡力宣傳的義務。你們不要以為辦日報資金難籌,其實會員眾多,自然容易,向這一條路子想想是通的。擴大少年學社,公開為中國同盟會是體,擴大「美洲少年」,改組為日報是用,有體有用,我們黨的宗旨和作用才發揮出來。兩件事就是一件事。你們想辦然把這兩件事辦好,這就是我來金山大埠的宗旨。
(註一) 據溫雄飛「回憶辛亥前中國同盟會在美國成立的經過」(採自李是男、黃伯耀的通訊報告)。

監察考試兩權為中國歷史所獨有(註一) 民前二年一月一至十八日間(一九一○年二月十至二十七日間)在舊金山與劉成禺的談話先生曰:予常與留日本、歐美習政治法律學生談倡建五權之原則,聞者駭異曰:「吾人未聞各大學教授有此講義。
立法、司法、行政三權鼎立,倡自法儒孟德斯鳩,君主民主立憲國奉為金科玉律,何人不敢持異議。今先生欲變世界共尊之憲法,增而為五,未免矜奇立異,為世界學者所不許。」
  先生駁之曰:三權憲法,人皆知為孟德斯鳩所倡,三權以後不得增為五權。不知孟德斯鳩以前一權皆無,又不知何以得成立三權也。憲法者,為中國民族歷史風俗習慣所必需之法。三權為歐美所需要,故三權風行歐美;五權為中國所需要,故獨有於中國。諸君先當知為中國人,中國人不能為歐美人,猶歐美人不能為中國人,憲法亦猶是也。適於民情
談話民前二年一月四一七

國史,適於數千年之國與民,即一國千古不變之憲法。吾不過增益中國數千年來所能,歐美所不能者,為吾國獨有之憲法。如諸君言歐美所無,中國即不能損益,中國立憲何不將歐美任一國之憲法抄來一通,曰孟德斯鳩所定,不能增損者也!
  先生喟然嘆曰:歐美、日本留學生如此,其故在不研究中國歷史風俗民情,奉歐美為至上。他日引歐美以亂中國,其此輩賤中國書之人也。
  先生論監察、考試兩權曰:吾讀「通鑑」各史類,中國數千年來自然產生獨立之權,歐美所不知,即知而不能者,此中國民族進化歷史之特權也。祖宗養成之特權,子孫不能用,反醉心於歐美,吾甚恥之!曰監察權。自唐虞賡歌颺拜以來,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行人采風之官,百二十國寶書之藏,所以立綱紀、通民情也。自茲以降,漢重御史大夫之制,唐重分司御史之職,宋有御史中丞、殿中丞。明清兩代御史,官品雖小而權重內外,上自君相,下及微職,儆惕惶恐,不敢犯法。御史自有特權,受廷杖、受譴責在所不計,何等風節!何等氣概!譬如美國彈劾權,付之立法上議院議決,上議院三分之二裁可,此等案件開國以來不過數起,他則付諸司法巡廻裁判官之處理貪官污吏而已。英國彈劾亦在貴族、平民兩院,關於皇室則在御前議政院,亦付諸立法也。如我中國,本歷史習慣彈劾鼎立為五權之監察院,代表人民國家之正氣,此數千年制度可為世界進化之先覺。曰考試。中國歷代考試制度不但合乎平民政治,且突過現代之民主政治。中國自世卿貴族門閥薦舉制度推翻,唐宋厲行考試,明清尤峻法執行,無論試詩賦、策論、八股文,人才輩出,雖所試科目不合時用,制度則昭若日月。朝為平民,一試得第,暮登臺省,世家貴族所不能得,平民一舉而得之。謂非民主國之人民極端平等政治,不可得也!美國考試均由學校教育付諸各省,中央不過設一教育局,管理整齊,故官吏非由考試,而由一黨之推用,唯司法有終身保障。英國永久官吏制度,近乎中國之衙門書吏制度,非考試制度。唯唐宋以來,官吏均由考試出身。科場條例,任何權力不能干涉。一經派為主考學政,為君主所欽命,獨立之權高於一切。官吏非由此出身,不能稱正途。士子等莘莘向學,納人才於興奮,無奔競,無僥(註二)幸。此予酌古酌今,為吾國獨有,而世界所無也。

國父全集 四一八

立法、司法、行政三權,為世界國家所有;監察、考試兩權,為中國歷史所獨有。他日五權風靡世界,當改進而奉行之,亦孟德斯鳩不可改易之三權憲法也。
(註一) 據劉成禺「先總理舊德錄」。
(註二) 原文作「繳」,今改正。

設立革命公司以籌餉(註一) 民前一年四月七日(一九一一年五月五日)在芝加哥與梅喬林等的談話
  孫先生曰:籌餉方法,各處不同,南洋籌餉,多為地方政府所限制,秘密而行;美國是自由之邦,籌餉公開,做事較為容易,最好想出一個統籌辦法,集合鉅款,分途舉義,一方得手,就地因糧籌餉,革命事業便可成功,請同志各抒所見。
  喬林問曰:分途舉義,約須款若干?
  孫先生曰:須款多少,似難預定,暫以一百萬美元為目標,想一可行方法進行。
  於是喬林獻策:設立革命公司,股份一萬股,每股收美金一百元,待革命成功後加倍還之;似此一舉而義利兼收,應無不樂為者。歐美、南洋華僑眾多,想不難達到目標也。
  孫先生曰:可。惟股份須認定半數以上,方可收款,以免流弊。
(註一) 據梅喬林「廣州『三二九』舉義前後」,「臺灣新生報」(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武昌起義後在紐約告鶴岡永太郎返國行程計劃(譯文)(註一)
民前一年九月初(一九一一年十月底)在紐約與鶴岡永太郎的談話(註二)
  (一)目前華中起義,係由本人所指揮。
  (二)當此之際,本人無論如何亦願前往日本一行,為此曾致電宮崎探詢日本政府意向。本月二十四日接到萱野覆電
談話民前二年一月──民前一年九月四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