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溫哥華同盟會分會成立 detail

:::

溫哥華同盟會分會成立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35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革命起義再接再厲武昌起義推翻專政
題名

溫哥華同盟會分會成立

民國紀年

民國紀元前一年

干支紀年

辛亥

西元紀年

一九一一年

舊曆月日

四月

新曆(西曆)月日

五月

國父年歲

46

全文內容

先是宣統二年(一九一○),馮自由至溫哥華埠主持「大漢日報」筆政,有志青年即有以發起同盟會為請者,自由亦秘密收納同志黃希純、吳俠一等二十餘人,及先生親來溫埠籌餉,同志尤感振奮。先生離埠後,自由即著手同盟會分會之組織,於是月舉行正式成立大會,舉馮自由為支部長,周連盛為副部長,黃希純為中文書記,先後加盟同志達百數十人。(註四十)

注釋

(註四十) 馮自由:「華僑革命開國史」,一一○頁。

相關人名
吳俠周連盛馮自由黃希純
相關地名
溫哥華
相關專有名詞
大漢日報同盟會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451-0452

相關照片

檢索詞出現頁次

甫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句,淚涔涔落。復張目曰:「吾負死難諸友矣,雪恥唯君等!」言畢,雙目漸闔,淚出不已,遂不能復言。延至是日下午一時,竟棄世長逝,享年僅三十二歲。(註三十六)黃興、胡漢民等以避省港偵探耳目,不能送喪。聲妻欲自殺以殉,其父救阻,乃止。(註三十七)黨人葬之於香港茄菲公園之側,立碑署曰「天香閣主人之墓」。民元追贈上將軍,其弟迎遺櫬歸鎮江,葬於南郊竹林寺。(註三十八)

 四月二十三日(五月二十一日)赴美京,希獲美政界人士援助。
   是日,先生赴華盛頓,將訪美國外交當局及其他政界之有勢力者;因此間人士已漸留意於中國問題。冀能獲其實力援助。(註三十九)

 四月(五月)溫哥華同盟會分會成立。
   先是宣統二年(一九一○),馮自由至溫哥華埠主持「大漢日報」筆政,有志青年即有以發
(註三十六)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四篇,一三九○頁,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三十三年八月增訂第一版,重 慶。
(註三十七) 「胡漢民自傳」(「革命文獻」第三輯,總二一二頁)。
(註三十八)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四篇,一三九○頁。
(註三十九) 「國父全集」第四冊,一五五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四五一

起同盟會為請者,自由亦秘密收納同志黃希純、吳俠一等二十餘人,及先生親來溫埠籌餉,同志尤感振奮。先生離埠後,自由即著手同盟會分會之組織,於是月舉行正式成立大會,舉馮自由為支部長,周連盛為副部長,黃希純為中文書記,先後加盟同志達百數十人。(註四十)
五月二十一日(六月十七日)成都成立保路同志會,黨人朱之洪等乘機激揚民氣,分途活動,部署群眾。
   四月十一日,清廷從郵傳部大臣盛宣懷請,下詔收回川漢、粤漢鐵路為國有,以端方為川漢、粤漢鐵路督辦大臣,借英美德法銀行款修築,且不允退還川民股本。成都耆老伍肇齡及諮議局議長蒲殿俊、副議長羅綸,川路股東會長顏楷等請收回成命,均被申斥。於是川路公司召集股東大會,群起力爭,各縣股東代表咸集成都,於是日成立保路同志會,各州縣成立協會,以與清廷抗爭。黨人朱之洪以重慶股東代表至省,與曹篤、方潮珍、蕭參、曾昭魯、張頤、劉裕光、王殿颺、楊伯謙、劉泳闓、龍鳴劍、劉永年等及新軍中黨人密議,謂爭路者日與清廷言法律、辯是非,清廷終不悟,不如激揚民氣,導以革命。然成都自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起義失敗,清吏防革命綦嚴,黨人無兵力可恃,即發難亦無所濟;唯有各路同時發動,而成都乘時響應,庶可集事。於是之洪歸重慶,在省黨人亦分道四出,篤返自流井,潮珍返井研,
(註四十)馮自由:「華僑革命開國史」,一一○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四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