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開辦革命軍事學校於日本青山 detail

:::

開辦革命軍事學校於日本青山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52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題名

開辦革命軍事學校於日本青山

民國紀年

民國紀元前九年

干支紀年

癸卯

西元紀年

一九○三年

時間備註

六月初(七月下旬)

舊曆月日

六月

新曆(西曆)月日

七月

國父年歲

38

全文內容

廣東番禺人胡毅生(名衍鸞,一名毅)居東京,得廖翼朋函,知先生已返橫濱,乃偕同伍嘉杰赴山下町訪先生,得聆偉論,至為悅服;並表示此後願從驅策,湯火不避。先生亦對其獎勵有加,並囑物色東京同學之有志者,參加結社,以待時機。談至夜深,始返東京。翌日,毅生約其朝夕過從之密友黎仲實(勇錫)、翁右業、鄭曰功、桂廷鑾(少偉)、郭健霄、劉立羣、饒景華等集會,報告經過,眾人皆願參加。數日後復得先生函,約會於芝區對陽館,為竟夜之談。眾人以為欲從事革命,必得通曉軍事學。惟當時清公使館方取締私費生習陸軍,故無法達此目的。先生告以將與日友謀之,或有解決之法。因命毅生等填寫盟書,以示決心。(註三十)誓詞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註三十一)數日後,先生挈胡毅生、馮自由、李自重、李錫青等往訪犬養毅,由先生分別介紹,以筆談通款曲。歸途,先生乃告毅生謂所謀已有眉目,候覓得教官後,當設一學舍為軍事學之研究。其後,犬養介紹騎兵少佐小室友次郎,及步兵大尉日野熊藏擔任教官。小室為退職軍人,素有志贊助中國革命,與先生有舊。(註三十二)日野則為現役軍人,供職於東京兵工廠,嫻英語,研究波亞戰術,(註三十三)極有心得,為有名之軍事學家;且精於兵器學,有日野式自動拳銃(即手槍)之發明。先生時亦研究波亞戰術,特購置關於英波戰史及圖冊百數十卷,日夕觀摩,孜孜不倦,與日野相談,甚為契合。於是商定由參加學生共賃一屋同寓,日間自習普通學及日語,夜間則教授戰術及兵器學。初賃屋於牛込區,後以其離日野居所過近,來往時易為警探注目,乃遷至青山練兵場附近,俾每日得觀近衛師團各項兵種之教練,奇間則輪派二人至日野家,聽授講義,歸而述之。是為青山革命軍事學校之由來。學生有黎仲實、胡毅生、翁右業、鄭曰功、伍嘉杰、盧少歧、盧牟泰、區金鈞、劉立羣、饒景華、桂少偉、李錫青、郭健霄、李自重等十四人,如是繼續約六閱月。嗣以先生離日赴檀香山,內部遂各樹派別,迭起爭執。廖仲愷欲介紹黃潤貴等入校,以廖本人當時未加盟,無權介紹而止。又有因補得官費生入成城學校,可望轉入士官學校,藉端請求退出者。遂至全體議決解散,毅生居間盡力斡旋,終無法挽回。小室見毅生所受刺激過甚,乃挽之宿於其家兩月。同學諸人,各散東西。至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加入同盟會者,僅胡毅生、黎仲實、劉立羣、饒景華四人而已。

注釋

(註三十) 胡毅生:「同盟會成立前二三事之回憶」(「三民主義半月刊」,第五卷第六期,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
一日出版,重慶);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五集,四○──四二頁轉錄胡毅生文,其中鄭曰功作鄭日
功,翁右業作翁右鞏。馮在書中附誌,以胡毅生「於民三十三年中央黨史會所發刊本黨五十周年紀念特
刊嘗撰文追述此校經過」。按胡在該特刊發表者為「法武官布加卑與吾黨之關係」一文,與此校歷史並
無關聯。
(註三十一) 馮自由:「最初之興中會及最後之興中會」(「中國國民黨五十週年紀念特刊」,四○頁,中央黨史會
編,民國三十三年十一月,重慶)。
(註三十二) 馮自由說與此稍有出入,稱日野熊藏為少佐,小室為大尉,其全名為小室健次郎,非小室友次郎。
(註三十三) 即南非洲杜蘭斯窪抗英獨立戰役時,波亞Boer人所用之散兵戰術。
(註三十四) 惟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五集,四二頁稱乙巳年重行加入同盟會者,只胡毅生及黎仲實、劉立羣、饒
景華、李自重五人。

相關人名
小室友次郎日野熊藏犬養毅伍嘉杰李自重李錫青胡毅胡毅生桂少偉桂廷鑾翁右業區金鈞郭健霄馮自由廖仲愷廖翼朋劉立羣黎仲實盧少歧盧牟泰饒景華
相關地名
中國日本東京青山香山番禺對陽館廣東橫濱檀香山
相關專有名詞
同盟會革命軍革命軍事學校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220-0223

檢索詞出現頁次

廖翼朋分住樓下左右間。翼朋為廣州博濟醫院學生,曾與先生同硯,時方在橫濱經商。(註二十七)宗仰瀟灑不羣,善繪事,能詩,一面高談革命,一面以詩畫自遣,尤以能繪大幅梅花著稱。詩與梅遍張臥室四壁,所繪梅樹,枝幹挺秀,橫斜紛披,蔚為奇觀。(註二十八)陳範及女擷芬亦居橫濱,日訪先生暢論時事。各省留日學生前後來訪謁者尤多,一時東京橫濱道上,往還頻繁,先生寓所,座客常滿。其經常出入先生寓者,有廖仲愷夫婦、馬君武、胡毅生、黎仲實、程家檉、劉成禺、葉瀾、李書城、李自重、李錫青、朱少穆、郭健霄、桂少偉等數十人。先生云:「予乃託以在東物識有志學生,結為團體,以任國事,後同盟會之成立多有力焉。」(註二十九)
六月初(七月下旬)開辦革命軍事學校於日本青山。
   廣東番禺人胡毅生(名衍鸞,一名毅)居東京,得廖翼朋函,知先生已返橫濱,乃偕同伍嘉杰赴山下町訪先生,得聆偉論,至為悅服;並表示此後願從驅策,湯火不避。先生亦對其獎勵有加,並囑物色東京同學之有志者,參加結社,以待時機。談至夜深,始返東京。翌日,毅生
(註二十七)日本外務省檔案;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一集,一九二──一九三頁。
(註二十八) 「黃宗仰傳」附錄蔡元培「記宗仰上人軼事」(「革命先烈先進傳」,五三一──五三四頁)。
(註二十九) 「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篇(「國父全集」第一冊,四一四──四一五頁,中央黨史會編訂,民國 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元前九年(一九○三) 三十八歲 二二○

約其朝夕過從之密友黎仲實(勇錫)、翁右業、鄭曰功、桂廷鑾(少偉)、郭健霄、劉立羣、饒景華等集會,報告經過,眾人皆願參加。數日後復得先生函,約會於芝區對陽館,為竟夜之談。眾人以為欲從事革命,必得通曉軍事學。惟當時清公使館方取締私費生習陸軍,故無法達此目的。先生告以將與日友謀之,或有解決之法。因命毅生等填寫盟書,以示決心。(註三十)誓詞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註三十一)
   數日後,先生挈胡毅生、馮自由、李自重、李錫青等往訪犬養毅,由先生分別介紹,以筆談通款曲。歸途,先生乃告毅生謂所謀已有眉目,候覓得教官後,當設一學舍為軍事學之研究。
  其後,犬養介紹騎兵少佐小室友次郎,及步兵大尉日野熊藏擔任教官。小室為退職軍人,素有
(註三十)胡毅生:「同盟會成立前二三事之回憶」(「三民主義半月刊」,第五卷第六期,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 一日出版,重慶);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五集,四○──四二頁轉錄胡毅生文,其中鄭曰功作鄭日 功,翁右業作翁右鞏。馮在書中附誌,以胡毅生「於民三十三年中央黨史會所發刊本黨五十周年紀念特 刊嘗撰文追述此校經過」。按胡在該特刊發表者為「法武官布加卑與吾黨之關係」一文,與此校歷史並 無關聯。
(註三十一) 馮自由:「最初之興中會及最後之興中會」(「中國國民黨五十週年紀念特刊」,四○頁,中央黨史會 編,民國三十三年十一月,重慶)。

國父年譜 民元前九年(一九○三) 三十八歲 二二一

志贊助中國革命,與先生有舊。(註三十二)日野則為現役軍人,供職於東京兵工廠,嫻英語,研究波亞戰術,(註三十三)極有心得,為有名之軍事學家;且精於兵器學,有日野式自動拳銃(即手槍)之發明。先生時亦研究波亞戰術,特購置關於英波戰史及圖冊百數十卷,日夕觀摩,孜孜不倦,與日野相談,甚為契合。於是商定由參加學生共賃一屋同寓,日間自習普通學及日語,夜間則教授戰術及兵器學。初賃屋於牛込區,後以其離日野居所過近,來往時易為警探注目,乃遷至青山練兵場附近,俾每日得觀近衛師團各項兵種之教練,奇間則輪派二人至日野家,聽授講義,歸而述之。是為青山革命軍事學校之由來。學生有黎仲實、胡毅生、翁右業、鄭曰功、伍嘉杰、盧少歧、盧牟泰、區金鈞、劉立羣、饒景華、桂少偉、李錫青、郭健霄、李自重等十四人,如是繼續約六閱月。嗣以先生離日赴檀香山,內部遂各樹派別,迭起爭執。廖仲愷欲介紹黃潤貴等入校,以廖本人當時未加盟,無權介紹而止。又有因補得官費生入成城學校,可望轉入士官學校,藉端請求退出者。遂至全體議決解散,毅生居間盡力斡旋,終無法挽回。小室見毅生所受刺激過甚,乃挽之宿於其家兩月。同學諸人,各散東西。至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加
(註三十二)馮自由說與此稍有出入,稱日野熊藏為少佐,小室為大尉,其全名為小室健次郎,非小室友次郎。
(註三十三) 即南非洲杜蘭斯窪抗英獨立戰役時,波亞Boer人所用之散兵戰術。

國父年譜 民元前九年(一九○三) 三十八歲 二二二

  入同盟會者,僅胡毅生、黎仲實、劉立羣、饒景華四人而已。(註三十四)

 六月初八日(七月三十一日)沈藎被清廷捶斃。
   沈藎字禹希,或作愚溪,原名克誠,湖南長沙人。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唐才常自立軍之役,沈藎擔任新堤右軍發難之責。事敗,走武昌,匿於舒閏祥之家數日,繼走滬上,尋又潛赴北京,謀中央革命。藎居京二年,與日人交遊至密,並任某日報採訪員。會俄國為東三省撤兵問題,向清廷提出密約七條,將據東三省為己有,清廷將許之,藎偵得密約內容後,揭諸日本報端,留學生憤而組織拒俄義勇隊,中外輿論亦相訐攻清廷。清廷震恐,謀興大獄。有內務府郎中慶寬,嘗隨劉學詢赴日本求捕康有為,知藎為新黨,且嘗預漢口之役,遂謀陷藎以邀功。
  閏五月二十五日慶寬捕藎於東華門外三條胡同寓所。二十九日,奉旨交刑部審詢,藎自稱為流血黨,且比附武則天事十條以諷西后。承審官訊及庚子富有票事,藎曰:「我從前是富有票,現在不止於富有票。」承審官不敢復問。既定讞,西后命捶斃於獄。是日行刑,以竹韃捶之,至四時之久,血肉橫飛,慘酷萬狀,而未至死,復以繩勒其頸,乃氣絕,時年三十一歲。(註三十五)中
(註三十四)惟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五集,四二頁稱乙巳年重行加入同盟會者,只胡毅生及黎仲實、劉立羣、饒 景華、李自重五人。
(註三十五) 黃中黃:「沈藎」(蕩虜叢書第二種,支那第一蕩虜社印行);「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第一編第 十冊,三一六──三三五頁轉錄,惟稱沈先為江蘇洞庭山人,後以商入湘,著籍善化。

國父年譜 民元前九年(一九○三) 三十八歲 二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