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田中義一告以討袁大勢並請援魯函
致田中義一告以討袁大勢並請援魯函
函電
005/05/24
1916/05/24
51
致田中義一告以討袁大勢並請援魯函(註一)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敬啟者:前在東京,諸承關切,高情厚誼,謹此函謝。歸滬後,立即訪晤各方人士,聽取諸同志之報告,經詳細調查了解後,本乎團結同志、聯繫各派之願望,業已發表宣言。宣言全文已見諸報端,勿庸贅述。茲將歸國後之所見及今後欲為之努力者逐條分述以聞。
南方獨立各省之實況,據一般觀察,實力相差甚遠。不僅向北方採取攻勢頗為困難,即僅固守南方亦非易事。
雲、貴兩省雖為此次討袁戰爭揭幕之地,然數月來經四川苦戰,兵力損傷甚大,且歷來武器彈藥不足,今已幾無發展之餘力。廣西實力亦不充足,且因廣東龍濟光之獨立未臻確實,故就廣西而論,亦不能輕易對外發展。
廣東原為革命黨人集聚之區。此次民軍又在各地起義,廣東省城幾已陷于獨立狀態,且廣東之門戶廣西業已獨立,龍濟光陷于此種困境,無計可施,遂至宣告獨立。據各方面之確實報告稱,龍濟光之獨立,全係與袁商討後向民軍使出的緩兵之計。因此,獨立之後,仍對民軍橫加壓迫,甚至殘殺民黨云云。對于此種論評,文亦無法為龍氏辯解。
岑春煊自日本歸國後,為求獨立各省之統一而煞費苦心。最初擬在南寧設立獨立各省統一之臨時政府,但因此間種種情況,遲遲未獲進展。其後轉赴肇慶,就任兩廣都司令(註二)之職,旨在鞏固桂、粤兩省之獨立。然廣西之兵力、財力均不能與龍濟光為敵。今岑氏部下僅有廣東兵四千、廣西兵兩千;而龍濟光則盤踞省城,其部下可動用者尚有一個師團以上的兵力,岑氏以其實力驅逐龍濟光實屬非常困難。據此以觀廣東今日之現狀,岑春煊既無援救廣東民軍、討伐龍濟光之實力,遂即處于不能與民軍保持充分融洽之困境。文對此十分憂慮,當盡力敦促廣東民軍援助岑氏,已數度致電岑氏及該地民軍之各當事人,言明此意;加以青木將軍(註三)、廣州今井領事(註四)及在廣東之陸、海軍諸將領均已勸告雙方謀求和解,故可望日內雙方將能圓滿實現聯合。
浙江自屈映光去職後,組織似已漸趨鞏固,唯江蘇之馮國璋態度仍不鮮明,上海楊善德尚擁有兩個師團以上之北軍。浙江雖號稱擁兵一師團又一旅團之眾,實則不足一個師團,其不能與江蘇對抗者,實甚明顯。
最近已于肇慶組成軍務院,唐繼堯任院長,岑春煊輔之(註五)。獨立四省之聯絡,已較前稍形緊密。于是,則今後之對內對外活動或可稍見起色,不勝盼待之至。
南方形勢,概如上述。總之,實力較弱,內部亦不鞏固。反觀袁派形勢,仍較南方為強,段祺瑞、馮國璋、院士充(註六)、張勛、靳雲鵬、王占元等輩,均係擁護北方之武人派勢力,並多方鑽營,不遺餘力。馮、段者流,雖非始終擁袁到底之徒,然在當今形勢下,即使袁氏退位,袁派勢力仍將掌握政治上之中心權力,故有新思想之革新派主張絕不能為彼輩所容。即便在今日南方獨立各省人士中,亦不乏動輒自甘妥協之趨勢。倘若此次革命不幸而以妥協告終,則中國政治上之黑暗依然不能除去,而東洋之和平依然無望。一旦歐戰結束,袁氏黨徒即將利用西歐列強,玩弄種種卑劣伎倆,實屬明若觀火。
大勢如此,而前途之危險實難預計,故文絕不能悠閑歲月,決意竭盡所能,努力挽救南方獨立各省之危局,以期擊破袁派勢力。
以今日大勢觀之,如能有足為純粹革新派所依恃之勢力出現,則可確信南方各省之士氣必將日益豪壯,而團結亦必日趨鞏固。文歸滬發表宣言後,復與各方重要人士交換意見,各方人士皆已充分領悟妥協之非,惟以北方實力強固而隱抱憂懼之情,擔心妥協之不可或免而已。故今日如欲挽救南方獨立各省之危急,捨重新建立鞏固之實力外別無良策。山東本為吾黨同志長期經營之地,據最近所獲情報稱:我軍已佔領十有餘縣(註七),只以缺乏軍火供應而不能如意進展。依文所見,山東地處南北要樞,且有鐵路、海運之便,如能在山東建立二個師團以上之主力,則山西、陝西、河南各省必起而與之呼應。于是,則向北可攻取北京,向南可促進長江流域各省之豹變。
基此理由,文已決心親赴山東,集結同志力量,全力以赴。然事之成敗全繫于軍火供應之有無,故已委托現在上海之青木將軍設法提供兩個師團所需之武器,青木將軍已體察文意,對此計劃表示贊成,據聞業已電告貴國政府云云。此外,又另委在東京之黃興兄,將此意轉達貴國當局,黃興兄亦表贊同,想日內當由黃興兄面述種切。此舉與中國之大局安危攸關,務望審度時勢利弊,予以充分援助,至為盼禱。
又:陳其美君在滬盡瘁國事,雖經幾番鈍挫,但該君之勇毅精誠,實為我同志所共同感嘆;此次遭奸人暗害,無任悼惜。但國士為國事而捐軀,亦可謂得其善終。該君之犧牲,實已激發起我同志更加奮勇前進之決心。
大局危急,緊迫萬分,切望鼎力支援,不勝翹企之至。此致田中將軍閣下。孫文五月二十四日。
(註一) 原文見「濱面又助文書」(載近代日本研究會編「特集‧近代日本與東亞」,東京山川出版社一九八○年版),本件係由日文再
引中譯者。據「濱面又助文書」原注:原件用無格紙十七頁毛筆寫成,由先生親筆簽名。田中義一,時任日本參謀本部參謀次
長。
(註二) 應為兩廣護國軍都司令。
(註三) 日本駐上海武官青木忠純。
(註四) 日本駐廣州領事今井武夫。
(註五) 實際職稱為:唐繼堯任撫軍長,岑春煊任撫軍副長。
(註六) 係誤筆,疑為倪嗣冲之誤。
(註七) 指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居正部於五月四日在濰縣起事後,進佔昌樂、安邱、臨胊、高密等縣,吳大洲、薄子明部亦佔周村、博山
等地。
國父全集
第四冊
421-423
鼎力贊助,而獲今日之效果,實非輕易之事,欣幸奚既。宋淵源非我黨黨員,亦非受本部委任籌款,前曾由黨務部發通告聲明,嗣後我同志查照注意辦理可也。債券既失四張,必須檢明號數,乃可向財政部存案。至籌捐助護軍,甚善。惟當今義師遍地待舉,財政最宜統一,庶有實效,貴處若得鉅款,仍以直接寄匯本部,以便知所分發。不然,緩者以之為急,急者反失於緩,如此,有何裨於大計哉。粤省獨立,原非出自龍之真意,然吾黨實力,播植各府州縣,大事必可期成,龍果願北伐,姑不深究前非,否則吾黨自有最後處置方法。現下(註二)我等以款為急,冀同志諸君,努力發展此經濟問題。袁氏形勢日蹙,山東東部已為吾黨勢力,現黨務部長居覺生為東北軍總司令,指揮一切也。餘未縷縷。五月廿四日。
(註一) 據黨史會藏「公函存底」(049/382)。
(註二) 原文為「辰下」,今據「會本」改。
致田中義一告以討袁大勢並請援魯函(註一)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敬啟者:前在東京,諸承關切,高情厚誼,謹此函謝。歸滬後,立即訪晤各方人士,聽取諸同志之報告,經詳細調查了解後,本乎團結同志、聯繫各派之願望,業已發表宣言。宣言全文已見諸報端,勿庸贅述。茲將歸國後之所見及今後欲為之努力者逐條分述以聞。
南方獨立各省之實況,據一般觀察,實力相差甚遠。不僅向北方採取攻勢頗為困難,即僅固守南方亦非易事。
雲、貴兩省雖為此次討袁戰爭揭幕之地,然數月來經四川苦戰,兵力損傷甚大,且歷來武器彈藥不足,今已幾無發展之餘力。廣西實力亦不充足,且因廣東龍濟光之獨立未臻確實,故就廣西而論,亦不能輕易對外發展。
廣東原為革命黨人集聚之區。此次民軍又在各地起義,廣東省城幾已陷于獨立狀態,且廣東之門戶廣西業已獨立,龍濟光陷于此種困境,無計可施,遂至宣告獨立。據各方面之確實報告稱,龍濟光之獨立,全係與袁商討後向民軍使出的緩兵之計。因此,獨立之後,仍對民軍橫加壓迫,甚至殘殺民黨云云。對于此種論評,文亦無法為龍氏辯解。
岑春煊自日本歸國後,為求獨立各省之統一而煞費苦心。最初擬在南寧設立獨立各省統一之臨時政府,但因此間種
函電(上)民國五年五月四二一
種情況,遲遲未獲進展。其後轉赴肇慶,就任兩廣都司令(註二)之職,旨在鞏固桂、粤兩省之獨立。然廣西之兵力、財力均不能與龍濟光為敵。今岑氏部下僅有廣東兵四千、廣西兵兩千;而龍濟光則盤踞省城,其部下可動用者尚有一個師團以上的兵力,岑氏以其實力驅逐龍濟光實屬非常困難。據此以觀廣東今日之現狀,岑春煊既無援救廣東民軍、討伐龍濟光之實力,遂即處于不能與民軍保持充分融洽之困境。文對此十分憂慮,當盡力敦促廣東民軍援助岑氏,已數度致電岑氏及該地民軍之各當事人,言明此意;加以青木將軍(註三)、廣州今井領事(註四)及在廣東之陸、海軍諸將領均已勸告雙方謀求和解,故可望日內雙方將能圓滿實現聯合。
浙江自屈映光去職後,組織似已漸趨鞏固,唯江蘇之馮國璋態度仍不鮮明,上海楊善德尚擁有兩個師團以上之北軍。浙江雖號稱擁兵一師團又一旅團之眾,實則不足一個師團,其不能與江蘇對抗者,實甚明顯。
最近已于肇慶組成軍務院,唐繼堯任院長,岑春煊輔之(註五)。獨立四省之聯絡,已較前稍形緊密。于是,則今後之對內對外活動或可稍見起色,不勝盼待之至。
南方形勢,概如上述。總之,實力較弱,內部亦不鞏固。反觀袁派形勢,仍較南方為強,段祺瑞、馮國璋、院士充(註六)、張勛、靳雲鵬、王占元等輩,均係擁護北方之武人派勢力,並多方鑽營,不遺餘力。馮、段者流,雖非始終擁袁到底之徒,然在當今形勢下,即使袁氏退位,袁派勢力仍將掌握政治上之中心權力,故有新思想之革新派主張絕不能為彼輩所容。即便在今日南方獨立各省人士中,亦不乏動輒自甘妥協之趨勢。倘若此次革命不幸而以妥協告終,則中國政治上之黑暗依然不能除去,而東洋之和平依然無望。一旦歐戰結束,袁氏黨徒即將利用西歐列強,玩弄種種卑劣伎倆,實屬明若觀火。
大勢如此,而前途之危險實難預計,故文絕不能悠閑歲月,決意竭盡所能,努力挽救南方獨立各省之危局,以期擊破袁派勢力。
以今日大勢觀之,如能有足為純粹革新派所依恃之勢力出現,則可確信南方各省之士氣必將日益豪壯,而團結亦必日趨鞏固。文歸滬發表宣言後,復與各方重要人士交換意見,各方人士皆已充分領悟妥協之非,惟以北方實力強固而隱
國父全集四二二
抱憂懼之情,擔心妥協之不可或免而已。故今日如欲挽救南方獨立各省之危急,捨重新建立鞏固之實力外別無良策。山東本為吾黨同志長期經營之地,據最近所獲情報稱:我軍已佔領十有餘縣(註七),只以缺乏軍火供應而不能如意進展。依文所見,山東地處南北要樞,且有鐵路、海運之便,如能在山東建立二個師團以上之主力,則山西、陝西、河南各省必起而與之呼應。于是,則向北可攻取北京,向南可促進長江流域各省之豹變。
基此理由,文已決心親赴山東,集結同志力量,全力以赴。然事之成敗全繫于軍火供應之有無,故已委托現在上海之青木將軍設法提供兩個師團所需之武器,青木將軍已體察文意,對此計劃表示贊成,據聞業已電告貴國政府云云。此外,又另委在東京之黃興兄,將此意轉達貴國當局,黃興兄亦表贊同,想日內當由黃興兄面述種切。此舉與中國之大局安危攸關,務望審度時勢利弊,予以充分援助,至為盼禱。
又:陳其美君在滬盡瘁國事,雖經幾番鈍挫,但該君之勇毅精誠,實為我同志所共同感嘆;此次遭奸人暗害,無任悼惜。但國士為國事而捐軀,亦可謂得其善終。該君之犧牲,實已激發起我同志更加奮勇前進之決心。
大局危急,緊迫萬分,切望鼎力支援,不勝翹企之至。此致田中將軍閣下。孫文五月二十四日。
(註一) 原文見「濱面又助文書」(載近代日本研究會編「特集‧近代日本與東亞」,東京山川出版社一九八○年版),本件係由日文再 引中譯者。據「濱面又助文書」原注:原件用無格紙十七頁毛筆寫成,由先生親筆簽名。田中義一,時任日本參謀本部參謀次 長。
(註二) 應為兩廣護國軍都司令。
(註三) 日本駐上海武官青木忠純。
(註四) 日本駐廣州領事今井武夫。
(註五) 實際職稱為:唐繼堯任撫軍長,岑春煊任撫軍副長。
(註六) 係誤筆,疑為倪嗣冲之誤。
(註七) 指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居正部於五月四日在濰縣起事後,進佔昌樂、安邱、臨胊、高密等縣,吳大洲、薄子明部亦佔周村、博山 等地。
函電(上) 民國五年五月 四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