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函黎元洪,論鐵路自當以武漢為中心
致函黎元洪,論鐵路自當以武漢為中心
中華民國元年
一九一二年
十月十四日
47
函略謂:「鐵道之有無,繫乎國家之強弱。丁茲民國成立,萬端待理,究以鐵路為首要。文承命握鐵路全權,幹主三條,期限十年,壯二十萬里之聲勢,活四百兆人民之命脈。為時甚迫,一息千金。其奔馳於齊、晉間者,以文之於北方甚疏,蓋所以聯感情而覘形勝也。築路諸務自當以武漢為中心點,不日即便由滬赴鄂籌辦。」(註二○二)
(註二○二) 「國父全集」第四冊,二六五──二六六頁。
國父年譜
上冊
0651-0652
補救社會上之疾苦。(註一九九)
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
先生於是日致電袁世凱,告以暫在上海設立中國鐵路總公司,即日開辦,公司章程及其他規定條件,容後續呈。並以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理名義致電各省都督及議會,將築路之立法、籌款、築路人材之策畫與來源,一一陳明。並請剴切勸導人民,破除迷信風水陋習,以利築路計劃之進行。(註二○○)至築路所需款項,先生主張吸收外資,但必須「權操自我,而不妨薄利於人。」
先生曾命中國鐵路總公司顧問王寵惠與英國波令有限公司(Pouling and Company, Limited)代表佛蘭殊勛爵(Lord F.French)草訂關於廣州至重慶與蘭州支線之鐵路合同。進行順利,連先生與該代表簽署各種手續在內,僅費時一週,外人詫為罕見,且無秘密回扣。事後,外國當事人嘗樂道之。然北京政府終未批准,先生築路計劃遂受阻。(註二○一)
十月十四日 致函黎元洪,論鐵路自當以武漢為中心。
函略謂:「鐵道之有無,繫乎國家之強弱。丁茲民國成立,萬端待理,究以鐵路為首要。文
(註一九九)「國父全集」第三冊,九七──一一一頁;民國元年十月十四日上海「民立報」廣告。
(註二○○) 「國父全集」第四冊,二六五──二六九頁。
(註二○一) 王寵惠:「追懷國父述略」(「國父九十誕辰紀念論文集」(一),一七頁)。
國父年譜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四十七歲 六五一
承命握鐵路全權,幹主三條,期限十年,壯二十萬里之聲勢,活四百兆人民之命脈。為時甚迫,一息千金。其奔馳於齊、晉間者,以文之於北方甚疏,蓋所以聯感情而覘形勝也。築路諸務自當以武漢為中心點,不日即便由滬赴鄂籌辦。」(註二○二)
十月十八日 廣州各界集會追悼乙未、庚子諸役殉國烈士。
先生以武昌起義成功,民國建立,實源於乙未、庚子諸役,故致電廣東都督胡漢民等,請於九月初九日開殉國烈士追悼會並捐款撫卹遺族,電曰:「九月初九,為乙未歲第一次倡共和革命失事之辰,烈士陸皓東殉,然附同赴義者,有臨時招募之朱貴全、邱四二人,並波累程曜臣、程奎光獄死,故當日有朱、邱、陸、程之稱。此役之日,陸君主動,同謀者除生存人外,則有鄭弼臣、楊衢雲二人。第二次惠州起義,鄭君身臨前敵轉戰,積勞而歿。楊君在港運籌,被刺而死。又有烈士史堅如殉義於羊城,日本義士山田良政陣亡於惠州。今逢武昌起義之辰,全國慶祝,以賀成功,追思木本水源,皆胚胎於乙未、庚子二役,而上所述之人皆已亡歿,自民國成立以來,曾未一為之表彰,文實悼之,敢請我粤同胞於九月九日大開追悼會,以表彰幽烈,並捐款分別追恤各烈士之後人。文先捐千元,請都督墊支,續當寄璧。」(註二○三)廣東各界乃於
(註二○二)「國父全集」第四冊,二六五──二六六頁。
(註二○三) 「國父全集」第四冊,二六六頁。
國父年譜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四十七歲 六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