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詞出現頁次
雨交加,波濤洶湧,漩流起伏,上駛尤難。天色黃昏,乃回舟西下,瞬達石龍原地。(註二三二)
七月三十日 致函胡漢民、楊庶堪,令運軍米至博羅,以應東江軍需。
先生在惠州前線策劃軍事,因連日風雨,東江水漲,稻田悉成澤國,早稻多失收,軍隊無從購糧,人民亦不免於饑荒。乃函胡漢民、楊庶堪令兵站速行運大批軍米至博羅,以應各軍之給養;並令各籌款機關火速先籌兵站之米價,俾得源源接濟。(註二三三)
八月四日 特派宋淵源為閩南宣慰使。(註二三四)
派焦易堂為陝西、河南軍事特派員。(註二三五)
八月七日 譚延闓在衡州就任北伐討賊軍總司令。
譚廷闓接受先生任命,在湘南衡州就任北伐討賊軍總司令,湖南第一師師長宋鶴庚,第二師師長魯滌平,寶慶鎮守使第五混成旅旅長吳劍學等皆歸隸之,伺機北伐。
(註二三二) 李烈鈞:「孫大元帥戡亂記」(一),五○頁。
(註二三三) 「國父全集」第五冊,四六三──四六四頁。
(註二三四) 「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第二十四號。
(註二三五) 令狀影件(中央黨史會藏)。
國父年譜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 五十八歲 一三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