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發表「支那保全分割合論」 detail

:::

發表「支那保全分割合論」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66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題名

發表「支那保全分割合論」

民國紀年

民國紀元前九年

干支紀年

癸卯

西元紀年

一九○三年

時間備註

六月初(七月下旬)

舊曆月日

八月初一日

新曆(西曆)月日

九月二十一日

國父年歲

38

全文內容

先生發表「支那保全分割合論」於留日江蘇同鄉會主辦之「江蘇」第六期。(註三十七)其要旨為:東西洋政治家對中國,或主保全,或言分割,而二說皆非適可之論。若欲窮源竟委,推求其所以然,則不能不分別國勢民情兩原因而詳考之。就國勢而論,滿清之政治腐敗,變法毫無成效,徒摭拾以為粉飾,絕無可保全之理;然就民情而論,則無可分割之理。蓋愛國之士,忠義之民,鑒於清廷削弱,天下共棄,方當誓心天地,鼓舞國人,磨礪待時,以圖恢復,則漢人者失國二百餘年,猶不忘恢復之心,思脫異種之厄,其堅忍之志氣,愛國之性質,固有異於人者矣。況今天下交通,文明大啟,各國自由之義,民主之風,與日而盛,而謂中國人無觀感奮發思圖獨立者乎!既如是矣,而謂其肯甘受列強之分割,再負他國之新軛,而不出死力以抗者,恐無是理也。或問以中國現勢觀之,保全既無良策,分割又有難行,然則欲籌東亞治安之策,以何而可:曰:惟有聽之中國人民,因其國勢,順其民情,而自行之,再造一新中國而已。(註三十八)

注釋

(註三十七) 「江蘇」第六期,一三──二一頁,黃帝紀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癸卯)八月初一日發行,東京。
(註三十八) 「國父全集」第二冊,二三七──二四○頁。

相關地名
中國支那江蘇
相關專有名詞
滿清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224-0225

檢索詞出現頁次

  外報章多為文痛責清廷之野蠻暴戾,革命思潮益為澎湃矣。(註三十六)

 八月初一日(九月二十一日)發表「支那保全分割合論」。
   先生發表「支那保全分割合論」於留日江蘇同鄉會主辦之「江蘇」第六期。(註三十七)其要旨為:東西洋政治家對中國,或主保全,或言分割,而二說皆非適可之論。若欲窮源竟委,推求其所以然,則不能不分別國勢民情兩原因而詳考之。就國勢而論,滿清之政治腐敗,變法毫無成效,徒摭拾以為粉飾,絕無可保全之理;然就民情而論,則無可分割之理。蓋愛國之士,忠義之民,鑒於清廷削弱,天下共棄,方當誓心天地,鼓舞國人,磨礪待時,以圖恢復,則漢人者失國二百餘年,猶不忘恢復之心,思脫異種之厄,其堅忍之志氣,愛國之性質,固有異於人者矣。況今天下交通,文明大啟,各國自由之義,民主之風,與日而盛,而謂中國人無觀感奮發思圖獨立者乎!既如是矣,而謂其肯甘受列強之分割,再負他國之新軛,而不出死力以抗者,恐無是理也。或問以中國現勢觀之,保全既無良策,分割又有難行,然則欲籌東亞治安之策,
(註三十六)著論痛斥清廷殘暴之報紙雜誌有東京「江蘇」、「浙江潮」、「新民叢報」、上海「萬國公報」、香港 「中國日報」、上海「國民日日報」、「泰晤士報」、「文匯西報」、「字林西報」等十餘家,言論均 傾向革命。
(註三十七) 「江蘇」第六期,一三──二一頁,黃帝紀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癸卯)八月初一日發行,東京。

國父年譜 民元前九年(一九○三) 三十八歲 二二四

以何而可:曰:惟有聽之中國人民,因其國勢,順其民情,而自行之,再造一新中國而已。(註三十八)
八月初六日(九月二十六日)離日本赴檀香山。
   先生以梁啟超於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到檀香山後,所有團體報館勢力,幾盡為保皇黨所奪,檀島為興中會之發源地,不能漠然置之,乃離日本赴檀香山。以短於斧資,由黃宗仰慨贈銀洋二百元,始得成行。於八月十五日(十月五日)抵達。二日後,檀香山「西字早報」發布消息:「著名中國革命家孫逸仙由橫濱乘西伯利亞船於五日到埠,在本埠秘密或公開運動;華僑深信革命真理,多趨向之。」(註三十九)

 是月 改組「隆記報」,並發表「敬告同鄉書」,與保皇黨論戰。
   檀香山為先生少年舊遊及興中會發源之地。德彰公向居茂宜埠營畜牧業,親朋故舊甚眾。惟自光緒二十五年(己亥)梁啟超以甘言獲取先生函介抵此,提倡保皇會,並以「保皇其名革命其實」為號召,僑胞不察,多為所惑。所有各團體報館勢力,幾為保皇黨所盡握。因是興中會之團體,受嚴重之打擊。會員中能始終不渝者,僅李昌、鄭金、何寬、程蔚南等十數人耳。然
(註三十八)「國父全集」第二冊,二三七──二四○頁。
(註三十九) 少年中國晨報:「國父在美事略」(「少年中國晨報五十週年紀念專刊」,文三三頁,少年中國晨報發 行,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出版,三藩市)。

國父年譜 民元前九年(一九○三) 三十八歲 二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