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南京為長江之要地適宜為首都 detail

:::

南京為長江之要地適宜為首都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0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南京為長江之要地適宜為首都

生平歷程
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
文件類型

演講

民國日期

001/10/26

西元日期

1912/10/26

國父年歲

47

全文內容

南京為長江之要地適宜為首都(註一)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在南昌國民黨江西支部談話會上演講諸君意見不妨詳細發明,鄙人以國家為前提,從前中央政府都城南北問題,大都主張北京,不主張南京。鄙人當時在寧提議遷都一事,極力主張遷都南京,不贊成北京。其中理由,全國形勢,南京握全國之中,長江流域界於十八省之間,南京為長江之要地,交通便利。上海雖好,猶嫌太偏,如遇戰事,必難保全。武昌地點雖亦適中,要以南京為最。南京據長江之險,江陰、鎮江等處炮臺極有力量,為南京最要門戶,收海軍上之利益極為完全。武昌交通以鐵路較寧為勝。以地位而言,南京以馬龍山設炮臺,防禦更為嚴密,紫金山再設外城,尤為鞏固。南京、武昌似無甚分別。以經濟上而論,南京乃魚米之鄉,武昌米須外購。若與北京比較,北京向不產米,須由南運北,運費極大。若北方人民加多,運米之費更大,若在南京,即可省此運費。且南京為海軍之根本,若創設製造廠,材料益稱便宜。有此三種理由,鄙人所以主張南京,現在北京仍是臨時都城,中國惟臨時二字為最危險。北京地勢軍港,自經庚子兵燹之後,大沽口、山海關等處均無炮臺,且中國兵不能到該處,惟外國兵士能到。且外國所設炮臺,距北京總統府、財政部彈子可及,我們沿海又無防禦,外兵若來,我們並不得知,我們現處此等危險時代,此危險時代即臨時時代。以我們中華民國有最無上之權之中國,件件均要打聽外國人之口氣,得外國人之許可,方敢做事,亦復成何中國?北京人總以外國人不許我遷都,就不敢遷,又成何民國?北京為四面受敵之處,外人不許我遷都,要我依靠他,伏處於他勢力範圍之下,北京一朝有事,是極易破的。從大沽口至北京,五天內即可搶我北京,到那時候,我們還是要此北京不要哩,所以鄙人說離了北京即可安全。譬如一個小團體有數千人之軍隊,他的司令部決不肯立於危險地方,難道我們四萬萬同胞肯立此北京危險的地方嗎?眼前的危險,就是要遷都的好。若再執迷,因循過去,日復一日,將怕外國人,事事探聽外國人口氣方敢做事,誠恐外國人干涉種種思想,三四年後成為習慣,那就難以挽回了。總而言之,目前遷都可免危險,總要脫離外國人勢力範圍,中國存亡關係全在於此。鄙人前在北京時,有一天攝政王問我遷都之後,咱們經費其將恐無着。鄙人說若不遷都,將來你為外國人挑水都不要你了,攝政王當時恍然明白。以鄙人看來,此時遷都尚屬容易,各部文件,每部不過一箱(以前檔案可以丟了),若到臨時危險時候,亦可負出,即使遺失,尚可檢查,再遲數年文件更多,則難遷了。其於中國前途,即不堪問,到那時候有三個結果:北京既居危險地位,設有破壞,外國人多方要索賠款,此為第一結果;俄國由東三省鐵道運兵占領,堅不退兵,此為第二結果;外國要何省即與何省,苟延殘喘,此為存亡呼吸,萬不得已之第三結果。
現在鄙人主張遷都,係屬少數人之主張,必須培養國民無怕外之思想,四萬萬同胞均具有不怕外之思想,然後民氣、民權皆得伸張,去外國心腹之害,方能永遠保此共和之國基云云。

注釋

(註一) 據上海「時報」(民國元年十一月一日)原標題為「孫中山在贛演說遷都」。

相關地名
上海大沽大沽口山海關中國北京江西江陰東三省武昌金山長江長江流域南京南昌馬龍山都城紫金山鎮江
相關專有名詞
民黨國民黨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三冊

頁次

125-127

檢索詞出現頁次

可達圓滿之目的也。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原標題為「孫先生長江游――皖都督府演說辭」。今標題據「中宣新編」及「會本」


造成共和因果及國民責任(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在南昌軍政學聯合歡迎會演講
  今日在江西南昌蒙軍界諸君歡迎,實不敢當,諸君盛意熱誠,殊深感謝。去歲民國成立,全賴各省軍人之力,武昌起義,各省嚮應,南方軍人提倡共和,北方軍人贊成盛業,數個月內,洗數千年之積習,脫數千年之覊勒,推翻滿廷,建設中華民國,全賴軍人,我為四萬萬同胞感謝諸君。中國軍人及國民,同心協力,造成共和民國,豐功偉業,震驚全球,不獨為歷史之光榮,即於種族亦增價值。我國前在專制政府,政體腐敗,國勢積弱,列強虎視眈眈,競逞野心,羣思染指,彼時國家與種族,危險萬狀。欲救國保種,故提倡革命。共和國家,既賴軍人建設,尤願南北軍人一氣保障而鞏固之。今而後深望諸君發憤為雄,研究軍學,使四萬萬同胞均有尚武之精神,使中華民國富武力之保障。海陸軍強盛,則中國在世界上必進於一等國之地位。現在世界各國,均從事擴張軍備,進步一日千里。處今之世,有武力之國家則隆隆烈烈,進於一等之地位;無武力之國家,必至於滅亡。今世界文明進化,尚在競爭時代,而非大同時代。處此競爭劇烈之世,人人須以愛國保種為前提。內亂不靖,賴軍人以維持,外患侵凌,賴軍人以禦侮。是故中華民國之存亡,全視軍人。軍人有擁護國家之責任。江西可敬之軍人諸君,須把中國存亡之責任擱在各人雙肩上,此則兄弟所希望於各人者。
(註一) 據「中華民報」(民國元年十一月六日)。原標題為「孫中山之快論」。「民立報」(民國元年十月二十八日)。江西電報云:「 中山演說造成共和因果及國民責任」。今採用此標題。

南京為長江之要地適宜為首都(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在南昌國民黨江西支部談話會上演講
演講民國元年十月一二五

諸君意見不妨詳細發明,鄙人以國家為前提,從前中央政府都城南北問題,大都主張北京,不主張南京。鄙人當時在寧提議遷都一事,極力主張遷都南京,不贊成北京。其中理由,全國形勢,南京握全國之中,長江流域界於十八省之間,南京為長江之要地,交通便利。上海雖好,猶嫌太偏,如遇戰事,必難保全。武昌地點雖亦適中,要以南京為最。
南京據長江之險,江陰、鎮江等處炮臺極有力量,為南京最要門戶,收海軍上之利益極為完全。武昌交通以鐵路較寧為勝。以地位而言,南京以馬龍山設炮臺,防禦更為嚴密,紫金山再設外城,尤為鞏固。南京、武昌似無甚分別。以經濟上而論,南京乃魚米之鄉,武昌米須外購。若與北京比較,北京向不產米,須由南運北,運費極大。若北方人民加多,運米之費更大,若在南京,即可省此運費。且南京為海軍之根本,若創設製造廠,材料益稱便宜。有此三種理由,鄙人所以主張南京,現在北京仍是臨時都城,中國惟臨時二字為最危險。北京地勢軍港,自經庚子兵燹之後,大沽口、山海關等處均無炮臺,且中國兵不能到該處,惟外國兵士能到。且外國所設炮臺,距北京總統府、財政部彈子可及,我們沿海又無防禦,外兵若來,我們並不得知,我們現處此等危險時代,此危險時代即臨時時代。以我們中華民國有最無上之權之中國,件件均要打聽外國人之口氣,得外國人之許可,方敢做事,亦復成何中國?北京人總以外國人不許我遷都,就不敢遷,又成何民國?北京為四面受敵之處,外人不許我遷都,要我依靠他,伏處於他勢力範圍之下,北京一朝有事,是極易破的。從大沽口至北京,五天內即可搶我北京,到那時候,我們還是要此北京不要哩,所以鄙人說離了北京即可安全。譬如一個小團體有數千人之軍隊,他的司令部決不肯立於危險地方,難道我們四萬萬同胞肯立此北京危險的地方嗎?眼前的危險,就是要遷都的好。若再執迷,因循過去,日復一日,將怕外國人,事事探聽外國人口氣方敢做事,誠恐外國人干涉種種思想,三四年後成為習慣,那就難以挽回了。總而言之,目前遷都可免危險,總要脫離外國人勢力範圍,中國存亡關係全在於此。鄙人前在北京時,有一天攝政王問我遷都之後,咱們經費其將恐無着。鄙人說若不遷都,將來你為外國人挑水都不要你了,攝政王當時恍然明白。以鄙人看來,此時遷都尚屬容易,各部文件,每部不過一箱(以前檔案可以丟了),若到臨時危險時候,亦可負出,即使遺失,尚可檢查,再遲數年文件更多,則難遷了。其於中國前途,即不堪問,到那時候有三個結果:北京既居危險地位,設有破壞,外國人多方要索賠款,此為第一結果;俄國
國父全集一二六

由東三省鐵道運兵占領,堅不退兵,此為第二結果;外國要何省即與何省,苟延殘喘,此為存亡呼吸,萬不得已之第三結果。
  現在鄙人主張遷都,係屬少數人之主張,必須培養國民無怕外之思想,四萬萬同胞均具有不怕外之思想,然後民氣、民權皆得伸張,去外國心腹之害,方能永遠保此共和之國基云云。
(註一) 據上海「時報」(民國元年十一月一日)原標題為「孫中山在贛演說遷都」。

羣策羣力盡心國事(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十一月三日在蕪湖歡迎會演講
  兄弟此番過蕪,諸君特開會歡迎,極為感激!我父老受君主之壓制久矣,迄乎今日,纔將專制推翻,造成中華民國。此非兄弟一人之力,實四萬萬同胞齊心協力,萬眾一德,有以致之也。
  我國自有歷史以來,人民屈服於專制政府之下,我祖我宗,以至於我之一身,皆為專制之奴隸,受君主之壓制,一切不能自由。所謂國家者,亦不過君主一人一姓之私產,非我國民所有也。故人民無國家思想,且無國民資格。現在君主專制既已推翻,凡我同胞,均從奴隸躍處主人翁之地位;則一切可以自由,對於國家一切事件,亦有主權矣。然既處於主人翁之地位,則當把從前之奴隸性質,盡數拋卻,各具一種愛國心,將國家一切事件,羣策羣力,盡心辦理,萬不能再視國家事為分外事!能如是,中國前途,自有莫大之希望。
(註一) 據「中宣新編」。黃季陸編「總理全集」亦錄有此文,其標題云:「民國國民須盡其應盡之責任。」,惟僅錄其大意。

希望各界贊助鐵路事業(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為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邀請各界在宴會上演講本公司成立,荷諸君光臨,不勝榮幸。惟茲事體大,非賴諸君贊助不可。中國無款辦路,必須輸進外資。美國鐵路布滿全國,其期僅十年,經營之始亦大借外款,始能成就。故借債辦路問題,無所用其疑畏。至十年而造二十萬里鐵路之說,但須心計精密即可成功,非僅理想之事。以今日之資本、材料、人才、思想而言,皆勝於美國造路之時,且美國
演講民國元年十月――十一月一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