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創設中西學校於橫濱 detail

:::

創設中西學校於橫濱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65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興中會的成立
題名

創設中西學校於橫濱

民國紀年

民國紀元前十五年

干支紀年

丁酉

西元紀年

一八九七年

時間備註

舊曆月日

九月十七日

新曆(西曆)月日

十月十二日

國父年歲

32

全文內容

日本有華僑萬餘人,風氣錮塞,聞革命而生畏,與他處華僑無異。興中會黨員往返橫濱、神戶間,鼓吹革命主義,數年中慕義來歸者,不過百數十人而已。初,陳少白在橫濱中華會館提議組織學校,教育華僑子弟。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冬,由鄺汝磐、馮鏡如等著手籌畫,欲向國內延聘新學之士為教席;適先生至,創校事遂由先生主持。惟少白於赴臺灣前,曾寫一信致梁啟超交學校董事帶往上海交梁託其代聘教員。啟超時任上海時務報記者,接少白信後,即薦康有為門生徐勤、林奎、陳蔭農來任教習。(註二十四)學校既建,先生為定名曰「中西學校」,惟徐勤等後則改為「大同學校」。徐勤初抵日本,與先生及少白時相過從,引為同志,先生亦認為康講學時久,門生眾多,辦學延師,當可借助,乃推誠相待。顧徐既握教育權,與僑商朝夕酬酢,友誼日深,交際漸廣,遽萌侵奪之意。反客為主,漸演漸烈,學校竟出現拒絕先生到校標語。(註二十五)

注釋

(註二十四) 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革命先烈先進詩文選集」第三冊,總一八八○──一二八二、一二八
      七頁),惟將中西學校記為東西學校。
(註二十五) 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一),四一──四二頁,世界書局,民國六十年四月再版,臺北;李
      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上冊),二○八──二○九頁,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六十四年三
      月臺十一版,臺北。

相關人名
林奎徐勤康有為梁啟超陳少白陳蔭農馮鏡如鄺汝磐
相關地名
上海大同日本神戶臺灣橫濱
相關專有名詞
大同學校中西學校中華會館革命主義時務報興中會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132

檢索詞出現頁次

 九月十七日(十月十二日)日本東京府正式簽發先生僑居證。

 秋 創設中西學校於橫濱。
   日本有華僑萬餘人,風氣錮塞,聞革命而生畏,與他處華僑無異。興中會黨員往返橫濱、神戶間,鼓吹革命主義,數年中慕義來歸者,不過百數十人而已。初,陳少白在橫濱中華會館提議組織學校,教育華僑子弟。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冬,由鄺汝磐、馮鏡如等著手籌畫,欲向國內延聘新學之士為教席;適先生至,創校事遂由先生主持。惟少白於赴臺灣前,曾寫一信致梁啟超交學校董事帶往上海交梁託其代聘教員。啟超時任上海時務報記者,接少白信後,即薦康有為門生徐勤、林奎、陳蔭農來任教習。(註二十四)學校既建,先生為定名曰「中西學校」,惟徐勤等後則改為「大同學校」。徐勤初抵日本,與先生及少白時相過從,引為同志,先生亦認為康講學時久,門生眾多,辦學延師,當可借助,乃推誠相待。顧徐既握教育權,與僑商朝夕酬酢,友誼日深,交際漸廣,遽萌侵奪之意。反客為主,漸演漸烈,學校竟出現拒絕先生到校標語。(註二十五)
(註二十四)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革命先烈先進詩文選集」第三冊,總一八八○──一二八二、一二八七頁),惟將中西學校記為東西學校。
(註二十五) 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一),四一──四二頁,世界書局,民國六十年四月再版,臺北;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上冊),二○八──二○九頁,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六十四年三月臺十一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五年(一八九七) 三十二歲 一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