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國都宜在武昌 detail

:::

國都宜在武昌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36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國都宜在武昌

生平歷程
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
文件類型

演講

民國日期

001/04/12

西元日期

1912/04/12

國父年歲

47

全文內容

國都宜在武昌(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二日在同盟會湖北支部歡迎會講詞
諸君今日之開此歡迎大會,實為同盟會成立以來所未有之盛事。忝以總理,從事諸同志後,猥蒙推許,且感且慚。至五族大同之政,萬國和平之規,海內外同志諸君,自能一一宣佈。鄙人深愧學識之未充,不足以語此。惟同盟會初取三民主義,尚當相與商榷。三民之意,原有取於民族、民權、民生。去秋武昌首建義旗,各省響應,不數月而滿清已覆,民國以成,雖共和政體猶未組織美備,難語完全,而民族民權之目的已庶幾達其八九。惟民生問題,種種繁難,建設方興,動形滯礙,將來尚須諸會員及海內外同胞,齊心協力,急起直追,務達此目的而後已。雖然,當今重要問題之待解決者,又不止民生一事。瞻望中原,如沸如羹,而於存亡利害有最急最切之關係者,則尤在首都問題。往者南函北電,紛紛爭持,發言盈庭,究無定議。竊謂都城者,木之根本,而人之頭目也。根本不固,枝葉焉依;頭目未安,手足無措。民國存亡利害之關係信於是,首當講求。據目前研究此種問題者,或主設燕京,或主設江甯,或又欲遷設武昌。試先就燕都以論,主是說者,大約以不都此,不足以控制滿洲,駕馭蒙古。豈知日俄逼處,久已野心勃勃,北顧滿蒙,早在其勢力範圍以內,即燕雲諸州,孤懸北塞,亦俱如海底星河,時見動搖,人方扼其喉吭,搗其心腹,死生旦夕,惟人所命,我尚能手足撑持,索兵械以自捍衛乎!如履虎尾,如涉春冰,欲其不危,豈不可笑!彼以現時之歷史地理經濟諸問題,而必欲設都於此,固亦未嘗非是,但尚有兩大問題,為他人所未曾計及者,生死而已矣,存亡而已矣。何以言之?凡都城有外人兵隊者,其國必滅。南望安南,法則主人;東瞰高麗,日為外府。前鑒匪遙,後車宜戒。彼都既外兵雲屯,耽耽虎視,沽津等礮臺既撤,永難添築。我以初立之民國而新締之政府,竟孤注乎!外無籓籬,內多荊棘之地,一旦巢覆,奚存完卵。欲求鞏固安全之策,誠非改設南方不可。而就南方以論,又無如有江甯、武昌之爭執。兩兩相較,本無輊軒,然其樞軸,總攬水陸交通,南足以連巴蜀滇黔,北足以控秦晉伊洛,指臂兩湖,角犄三鎮,則武昌信天下之根本,而上遊之頭目,此中關係誠非小小。日月易遷,河山多故,諸君於此,幸留意焉。或又謂國家文明發達之遲速,端視其海岸線之短長,武昌僻居腹地,江甯尤鄰偏枯,新耳目而蘄靈通,誠宜都輻輳殷繁之上海。豈知堂奧不深,徒有門戶,街衢相接,奚恃關鍵,上海孤variant-characters-w040.gif海隅,環伺租界屏障,而資航線尾閭,而建屋瓴均勢,理之所未堪信者。一旦潮流湍激,崩潰立形。東周洛陽,尚受四面之敵;南宋臨安,終致一隅之困。背水可陣,而亦可國乎!琉球臺灣朝鮮之屬,孰階斯厲,皆前途既覆之車也。竊溯吳淞而上,鎮蕪甯皖,疊鎖重關,居中馭外,終當目武昌為天府。至於人心之鞏固,俗尚之勁悍,即首義一節論,已足覘眾志之成城。刻惟局勢窘迫,不得不權行遷就焉耳。

注釋

(註一) 陳霽雲,「中山先生五日駐鄂記」。

相關人名
方興吳淞總理
相關地名
上海大同安南和平武昌洛陽高麗都城朝鮮湖北滿洲臺灣蒙古燕京臨安
相關專有名詞
三民主義共和政體同盟會同盟會湖北支部滿清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三冊

頁次

038-039

檢索詞出現頁次

國都宜在武昌(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二日在同盟會湖北支部歡迎會講詞
  諸君今日之開此歡迎大會,實為同盟會成立以來所未有之盛事。忝以總理,從事諸同志後,猥蒙推許,且感且慚。
至五族大同之政,萬國和平之規,海內外同志諸君,自能一一宣佈。鄙人深愧學識之未充,不足以語此。惟同盟會初取三民主義,尚當相與商榷。三民之意,原有取於民族、民權、民生。去秋武昌首建義旗,各省響應,不數月而滿清已覆,民國以成,雖共和政體猶未組織美備,難語完全,而民族民權之目的已庶幾達其八九。惟民生問題,種種繁難,建設方興,動形滯礙,將來尚須諸會員及海內外同胞,齊心協力,急起直追,務達此目的而後已。雖然,當今重要問題之待解決者,又不止民生一事。瞻望中原,如沸如羹,而於存亡利害有最急最切之關係者,則尤在首都問題。往者南函北電,紛紛爭持,發言盈庭,究無定議。竊謂都城者,木之根本,而人之頭目也。根本不固,枝葉焉依;頭目未安,手足無措。民國存亡利害之關係信於是,首當講求。據目前研究此種問題者,或主設燕京,或主設江甯,或又欲遷設武昌。試先就燕都以論,主是說者,大約以不都此,不足以控制滿洲,駕馭蒙古。豈知日俄逼處,久已野心勃勃,北顧滿蒙,早在其勢力範圍以內,即燕雲諸州,孤懸北塞,亦俱如海底星河,時見動搖,人方扼其喉吭,搗其心腹,死生旦夕,惟人所命,我尚能手足撑持,索兵械以自捍衛乎!如履虎尾,如涉春冰,欲其不危,豈不可笑!彼以現時之歷史地理經濟諸問題,而必欲設都於此,固亦未嘗非是,但尚有兩大問題,為他人所未曾計及者,生死而已矣,存亡而已矣。何以言之?凡都城有外人兵隊者,其國必滅。南望安南,法則主人;東瞰高麗,日為外府。前鑒匪遙,後車宜戒。彼都既外兵雲屯,耽耽虎視,沽津等礮臺既撤,永難添築。我以初立之民國而新締之政府,竟孤注乎!外無籓籬,內多荊棘之地,一旦巢覆,奚存完卵。欲求鞏固安全之策,誠非改設南方不可。而就南方以論,又無如有江甯、武昌之爭執。兩兩相較,本無輊軒,然其樞軸,總攬水陸交通,南足以連巴蜀滇黔,北足以控秦晉伊洛,指臂兩湖,角犄三鎮,則武昌信天下之根本,而上遊之頭目,此中關係誠非小小。日月易遷,河山多故,諸君於此,幸留意焉。或又謂國家文明發達之遲速,端視其海岸線之短長,武昌僻居腹地,江甯尤鄰偏枯,新耳目而蘄靈通,誠宜都輻輳殷繁之上海。豈知堂奧不深,徒有
國父全集三八

門戶,街衢相接,奚恃關鍵,上海孤variant-characters-w040.gif海隅,環伺租界屏障,而資航線尾閭,而建屋瓴均勢,理之所未堪信者。一旦潮流湍激,崩潰立形。東周洛陽,尚受四面之敵;南宋臨安,終致一隅之困。背水可陣,而亦可國乎!琉球臺灣朝鮮之屬,孰階斯厲,皆前途既覆之車也。竊溯吳淞而上,鎮蕪甯皖,疊鎖重關,居中馭外,終當目武昌為天府。至於人心之鞏固,俗尚之勁悍,即首義一節論,已足覘眾志之成城。刻惟局勢窘迫,不得不權行遷就焉耳。
(註一) 陳霽雲,「中山先生五日駐鄂記」。

與各國商業競爭須國民有愛國心(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四月十六日對上海商會團體演講摘要
  中國商業之日就窳敗,其故由天地自然之利不能興,工商陳腐之習不能啟,加之賠款日重,釐稅剝削,皆滿清專制之病。欲求與世界各國競爭可得乎?今民國成立,國民須人人有愛國心,則知中華民國乃自己的民國,非政府的民國,各就其業,改良提倡,盡應盡之義務,政府更扶助而掖勵之,則將來之富強,可操券而得。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四月十七日)。原標題為「商界歡迎孫先生」。

人心之傾向賴於報紙之鼓吹(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四月十六日參觀上海民立報之答詞
  此次革命事業,數十年間,屢起屢仆,而卒覩成於今日者,實報紙鼓吹之力。報紙所以能居鼓吹之地位者,因能以一種之理想普及於人人之心中。其初雖有不正當之輿論淆惑是非,而報館記者卒抱定長理,一往不渝,並犧牲一切精神、地位、財產、名譽,使吾所抱之真理,屹不為動,作中流之砥柱。久而久之,人人之心均傾向於此正確之真理;雖有其他言論,亦與之同化。惟知報紙有此等力量,則此後建設,關於政見政論,仍當獨抱一真理,出全力以赴之,此所望於社中諸君子者也。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四月十七日)。原標題為「本社歡迎孫先生」。

演講 民國元年四月 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