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自臺北函致日本友人菅原傳,請促日本伊藤內閣援助中國革命軍 detail

:::

自臺北函致日本友人菅原傳,請促日本伊藤內閣援助中國革命軍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27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興中會的成立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題名

自臺北函致日本友人菅原傳,請促日本伊藤內閣援助中國革命軍

民國紀年

民國紀元前十二年

干支紀年

庚子

西元紀年

一九○○年

時間備註

舊曆月日

九月初一日

新曆(西曆)月日

十月二十三日

國父年歲

35

全文內容

日本山縣有朋內閣既辭職,伊藤博文新內閣對華方針亦變,先生以臺灣為革命基地之計畫亦成泡影。惟先生仍作最後之努力,致函日本友人菅原傳促其新內閣伊藤繼續援助中國革命。菅原傳(Sugawara Den),為先生舊交,甲午(一八九四)年,結識於檀香山,為贊助先生革命最早之日本友人,彼與日本新內閣伊藤同屬政友會。先生特函菅原云:「菅原君足下:近以事急離京,未及告別,良用為憾,然日前相約之事,想不忘懷也。今者聞貴同志已握政權,而吾人義兵亦起,此真適逢其會千古一時也。舉旗至今十餘日,連克大敵,數破堅城,軍威大振,人心附從,從來舉事成功之速,未有及此也。惟現下萬事草創,人才兵械,多形不足。今特托足下代轉求貴同志政府暗助一臂之力,借我以士官,供我以兵械,則迅日可以掃除清朝腐政,而另設漢家新猷矣。務望向伊侯星君(按即伊藤)等力為言之。如蒙允諾暗助,即望移駕到橫濱海岸九番地佛國郵船會社通知同志黎煥墀君托他即用電報通信為幸。此禱,即候大安不一。弟孫文謹啟,十月二十三日。幸祈將此信秘密,切勿登報。」(註四十二)

注釋

(註四十二) 黃季陸:「有關臺灣與中國革命的史料」(「傳記文學」十一卷五期,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號,臺
      北)。

相關人名
山縣有朋伊藤伊藤博文菅原傳黎煥墀
相關地名
中國日本香山臺北臺灣橫濱檀香山
相關專有名詞
革命軍橫濱海岸九番地佛國郵船會社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177-0178

檢索詞出現頁次

年被派掌理上海支社。一八九九年識先生於東京,誓為東亞前途而奮鬥。殉難時僅三十三歲。(註四十一)

 九月初一日(十月二十三日)自臺北函致日本友人菅原傳,請促日本伊藤內閣援助中國革命軍。
   日本山縣有朋內閣既辭職,伊藤博文新內閣對華方針亦變,先生以臺灣為革命基地之計畫亦成泡影。惟先生仍作最後之努力,致函日本友人菅原傳促其新內閣伊藤繼續援助中國革命。菅原傳(Sugawara Den),為先生舊交,甲午(一八九四)年,結識於檀香山,為贊助先生革命最早之日本友人,彼與日本新內閣伊藤同屬政友會。先生特函菅原云:「菅原君足下:近以事急離京,未及告別,良用為憾,然日前相約之事,想不忘懷也。今者聞貴同志已握政權,而吾人義兵亦起,此真適逢其會千古一時也。舉旗至今十餘日,連克大敵,數破堅城,軍威大振,人心附從,從來舉事成功之速,未有及此也。惟現下萬事草創,人才兵械,多形不足。今特托足下代轉求貴同志政府暗助一臂之力,借我以士官,供我以兵械,則迅日可以掃除清朝腐政,而另設漢家新猷矣。務望向伊侯星君(按即伊藤)等力為言之。如蒙允諾暗助,即望移駕到橫
(註四十一)「山田良政傳」(「革命先烈先進傳」),一九──二○頁,中央黨史會編輯,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二年(一九○○) 三十五歲 一七七

  濱海岸九番地佛國郵船會社通知同志黎煥墀君托他即用電報通信為幸。此禱,即候大安不一。
  弟孫文謹啟,十月二十三日。幸祈將此信秘密,切勿登報。」(註四十二)

 九月初五日(十月二十七日)革命軍退走黃埠,決議重返三洲田,由香港另謀補給。
   革命軍與清軍在三多祝激戰之際,海豐大嶂山、河源及和平等縣會黨數千人同時進攻各城,共謀響應。曾金養率眾攻和平縣城,毀南門城樓,城內廣毅軍營勇傾巢而出,敵我眾寡懸殊,曾金養等陣亡,三多祝失敗後,革命軍退往迤東平政墟,是日,走至黃埠,清都司吳祥達窮追不捨。士良等既得先生書,知由臺接濟無望,通往廈門之路亦被阻,乃決議沿海岸退出,渡海重返三洲田大本營,謀由香港另籌補給。於是由黃埠分道南走,在濱海的巽寮集結,謀攻平海所城。(註四十三)

 九月初六日(十月二十八日)史堅如謀炸清廣東巡撫兼署兩廣總督德壽,不成被捕。
尋就義。
   當先生之命鄭士良入惠州舉義也,同時命史堅如入廣州招集同志,以謀響應。堅如乃與鄧蔭
(註四十二)黃季陸:「有關臺灣與中國革命的史料」(「傳記文學」十一卷五期,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號,臺北)。
(註四十三) 莊吉發:「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清季革命史料述略」。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二年(一九○○) 三十五歲 一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