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良圖劫持黎元洪降清,未逞
張景良圖劫持黎元洪降清,未逞
民國紀元前一年
辛亥
一九一一年
是月中旬
八月
十月
46
先是清廷派陸軍部大臣廕昌率兵由京漢鐵路南下,抵武勝關附近。張彪所率馬隊及輜重第八營,得河南援兵兩營,分佈於劉家廟及漢口大智門附近,其勢洶洶。眾僉主擊之。黎召張景良入都督府,授以方略。景良初為標統,降民軍後,授以參謀長,而故延宕不出兵。及入,抱黎痛哭,欲劫黎降清。居正、蔡濟民等在座,厲聲叱責之,復經鄺漢卿力制,眾遂挾張出府,拘之於營房。其時人心浮動,黎無法制止。嗣經解說而免,張並聲請殺敵立功,軍政府竟允所請,繼何錫藩為漢口民軍指揮官,致誤戎機。居正與參謀部商,急下令,命各軍於翌晨齊集閱馬廠,推都督祭黃帝誓師,以鎮懾軍心。當夜趕築帥台成,令亦達到,各軍悉得準備。(註八十五)
(註八十五)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九一六頁;李廉方:「辛亥武昌首義紀」,一五○頁。
國父年譜
上冊
0482-0483
僑胞赴會者極眾,西報訪員亦有十餘人欲訪先生,先生為避免應酬,匿居蕭雨滋家。(註八十二)
湖北黃州光復。(註八十三)
鄂軍政府改謀略處為參謀部。
湖北軍政府將謀略處改為參謀部,以楊開甲為部長,楊璽章、吳兆麟副之。孫武長軍務,蔡紹忠副之(旋代以張振武);孫因傷未能任事,由副部長張振武代行。旋又成立軍令部,以杜錫鈞為部長。(註八十四)
張景良圖劫持黎元洪降清,未逞。
先是清廷派陸軍部大臣廕昌率兵由京漢鐵路南下,抵武勝關附近。張彪所率馬隊及輜重第八營,得河南援兵兩營,分佈於劉家廟及漢口大智門附近,其勢洶洶。眾僉主擊之。黎召張景良入都督府,授以方略。景良初為標統,降民軍後,授以參謀長,而故延宕不出兵。及入,抱黎痛哭,欲劫黎降清。居正、蔡濟民等在座,厲聲叱責之,復經鄺漢卿力制,眾遂挾張出府,拘之於營房。其時人心浮動,黎無法制止。嗣經解說而免,張並聲請殺敵立功,軍政府竟允所
(註八十二)梅喬林:「開國前美洲華僑革命史略」。
(註八十三) 時事新報館編:「中國革命記」。
(註八十四) 胡祖舜:「武昌開國實錄」。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四八二
請,繼何錫藩為漢口民軍指揮官,致誤戎機。居正與參謀部商,急下令,命各軍於翌晨齊集閱馬廠,推都督祭黃帝誓師,以鎮懾軍心。當夜趕築帥台成,令亦達到,各軍悉得準備。(註八十五)
八月二十五日(十月十六日)革命軍在閱馬廠誓師。
軍政府於府前之閱馬廠空場,建帥台既成。是日黎明台前軍隊林立。眾請黎元洪更軍服,黎欣然從之,乘馬抵台下,眾擁登台。台上設黃帝靈位,劍旗分列,由黎主祭。是時壇前燃燎火,壇上香案陳玄酒,太牢用小黃牛。祭畢,公推譚人鳳授旗授劍,慷慨誓師,歡聲雷動。復由居正演講「同盟會革命之精神」及「創立民國之意義」,大聲疾呼,聽眾鼓舞,上下一心,基於此時。次日,舉黎元洪兼任總司令,以楊開甲為參謀長。(註八十六)
駐漢口各國領事團會議,法領事羅氏(Ulysse-Raphael Reau)反對干涉革命,乃決議承認革命軍為交戰團體,嚴守中立。
清湖廣總督瑞澂逃往漢口時,聲言「義和團復起」,請德國領事開砲轟擊。德領事與其海軍商,砲衣悉下,將開砲;惟以辛丑和約,一國不能自由行動。德領事主張開領事團會議,欲得多數表決即可發砲以平之。各國領事,對此均無成見,惟法國領事羅氏,乃先生舊交,深悉革
(註八十五)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九一六頁;李廉方:「辛亥武昌首義紀」,一五○頁。
(註八十六)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九一六──九一七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四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