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革命軍武昌起義 detail

:::

革命軍武昌起義

Download
0 times
Click
156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Life peroid
革命起義再接再厲武昌起義推翻專政
Title

革命軍武昌起義

Republic of China year

民國紀元前一年

Sexagenary cycle

辛亥

AD annals

一九一一年

Time remarks

是月中旬

Old calendar month day

八月十九日

New calendar month day

十月十日

Age

46

Abstract

是日,武昌清吏戒備尤嚴,城門緊閉,內外不通,並禁止士兵請假及會客,風聲鶴唳,人心惶恐萬狀。是時各處機關破壞,中樞失靈,負責無人,主持無由。同志先後被逮者至數十人,其餘逃亡者亦復不少,滿城風雨,人人自危。新軍之砲兵與工程等營兵士之投入革命黨者,聞彼等名冊,已被搜獲,清統制張彪,將下令在各營中拿人,於是迫不及待,為自存計,決先發制人。適鄧玉麟因負傳令責任,與李作棟繞道漢陽,化裝渡江,至武昌南湖砲營。於是武昌新軍同志,均決於即夕首次晚點名時,即各在本營舉事。時工程第八營駐守楚望臺軍械所附近,若能佔領該所,則大事可成。該營黨人總代表初為雷振聲,後以後隊正目熊秉坤繼之。秉坤見該營已被清巡防營派人監視,遂遣李澤乾(軍醫學生兼工程營助手)往三十標通聲氣;詎該營已戒嚴,不得入。秉坤乃約同志密議曰:「若我不先發制人,終必為人所制。置之死地而後生,等死耳。不如速發難!」又曰:「今日反亦死,不反亦死,大丈夫能驚天動地,雖死猶烈!」眾然之。惟槍彈完全被收,遍向同志搜覓子彈。有同志呂功超者,憶及其兄曾服役舊愷字營,藏有子彈數盒在家,由鄭得清隨呂取來。同時章盛愷、于郁文竊取其排長方定國子彈五排以益之,首義所備之槍彈僅此。乃交由金兆龍代為分配,約定待時而動。下午大雨,于郁文乘機盜取腰牌號簿各二份,偕秉坤通知二十九、三十兩標,約其響應。佈置甫畢,適被排長陶啟勝偵知,親率護兵二人,上樓稽查,見金兆龍、程定國等擦槍裝彈,陶叱名嚴詰之曰:「爾等豈造反耶?」兆龍抗辯曰:「造反即造反,又如何?」陶乃躍前執兆龍雙手呼捕之,護兵不敢應,遂糾成一團。陶本孔武有力,兆龍弗能勝,情急呼援,大呼曰:「眾同志再不動手,等待何時?」定國持槍不敢擊,恐傷兆龍,乃倒轉槍托擊陶,陶頭部血迸出,乃釋兆龍求逸,定國自後以槍擊之,傷其腰際,此首義之第一槍也。陶負傷逃至樓門,秉坤復擊之未中,於是全營同志,應聲而起,時為晚間八時許。是時營中轟動,槍聲大作,秩序甚亂,各同志奪取本營軍裝房子彈,搗毀電話,營代理管帶阮榮發、右隊隊官黃坤榮、司務長張文濤,出而彈壓,同被擊斃。同志程鳳林、章盛愷受誤傷。秉坤即鳴警笛集合,帶隊跑步出營,韓似信即將火油燈推倒,登時火起。大隊經十五協西門時,放三槍,應前約,遂直趨楚望臺軍械庫。步隊二十九標蔡濟民聞風繼起,爭赴楚望臺軍械庫,取子彈,守臺工程營哨官吳兆麟應之,遂被推為臨時指揮官;濟民等與工程營會合,隨自率一隊攻督署。吳醒漢等聚合三十標同志胡效騫馳楚望臺應援,四十一標留鄂部隊一部分亦由隊官胡廷佐等率往楚望臺會合,革命軍聲勢遂以大振。於是重整隊伍,繼續進攻,派馬明熙率隊開望山門,赴南湖迎砲隊,南湖砲隊已由鄧玉麟繞道傳達命令,聞城內槍聲四起,協同孟發城、徐萬年及各同志,拖砲出,向附近馬隊轟擊;馬隊同志亦集合舉槍相應,聲勢益壯。瞬息間馬明熙至,告以城內已發動,濟民等攻督署未下,請砲隊增援。遂由孟發城指揮向蛇山及楚望臺預定之砲兵陣地進發;既至,即向督署發砲攻擊。步兵得砲隊支援,攻勢益猛。武昌督署位於文昌門之城牆附近,右側及後門,依城為要塞,又無街道可通,易守難攻。湖廣總督瑞澂、統制張彪調輜重第八營及憲兵隊巡警等堅守,分別在王府口、望山門等處架機關槍向革命軍掃射,濟民等不得入;相持至數時之久。勢正急迫,忽報砲隊同志進城,據蛇山助戰,請在督署附近舉火,俾明目標。蛇山砲兵陣地,見火光照射,遂向督署連續發砲轟擊,大隊乘勢奮進。瑞澂聞之惶恐;俄頃,彈落督署,瑞澂於深夜將後圍牆打穿,穴牆而出,帶衛兵一排經吳家巷、平湖門,登楚豫兵艦。督署守軍見後面起火,頓起恐慌;瑞澂一逃,軍心瓦解。吳兆麟督師猛攻,包圍更緊。一時城內火光融融,砲聲隆隆。天將放曉時,督署乃告攻克。張彪初猶欲頑抗,及見大勢已去,遂率輜重營殘卒渡江,據漢口劉家廟一帶,負嵎待援。(註六十七)先生論武昌首義云:「按武昌之成功,乃成於意外。其主因則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則張彪斷不走,而彼之統馭必不失,秩序必不亂也。以當時武昌之新軍,其贊成革命者之大部分,已由端方調往四川;其尚留武昌者,只砲兵及工程營之小部分耳。其他留武昌之新軍,尚屬毫無成見者也。乃此小部分,以機關破壞而自危,決冒險以圖功,成敗在所不計,初不意一擊而中,此殆天心助漢而亡胡者歟!」(註六十八)

Comment

(註六十七)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九一三──九一四頁;李廉方:「辛亥武昌首義紀」,八六──九
      九頁;蔡濟民、吳醒漢:「辛亥武漢首義實錄」;熊秉坤:「辛亥湖北武昌首義事前運動之經過暨臨時
      發難之著述」(「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第二編第一冊,二六一──三○○頁,中華民國開國五十
      年文獻編纂委員會編纂出版,民國五十年十月三十一日第三版,臺北)。
(註六十八) 「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篇(「國父全集」第一冊,四二○頁)。

Related names
于郁文方定國吳兆麟吳醒漢呂功超李作棟李澤李澤乾阮榮發林章金兆龍胡廷佐胡效騫徐萬年益之馬明熙張文張文濤張彪章盛愷陶啟勝程定國程鳳林黃坤榮瑞澂雷振聲熊秉坤端方蔡濟民鄧玉麟鄭得清韓似信
Related place names
平湖西門武昌漢口漢陽
Related proper nouns
武昌首義武昌起義革命軍革命黨新軍
Source

國父年譜

Volume

上冊

Page

0469-0473

Relate image

Search term appears Page

玉麟前赴南湖,楊宏勝運輸炸彈於工程八營,為值日官發覺,乃潛返私寓,於裝置玻璃管於彈variant-characters-w058.gif時,心慌手亂,致一彈忽爆炸,面部受傷。巡警破門而入,宏勝遂被捕去。(註六十五)深夜十二時,蔣翊武、劉復基、彭楚藩、牟鴻勛、陳磊、方興等聚於小朝街八十五號機關部二樓,等候發難,樓下則開放留聲機以為掩護。而大隊軍警忽至,扣門甚急。復基乃啟門自樓口以炸彈猛擲之,詎誤碰樓梯,彈片反射,受傷撲下,遂被縛。兵警以有炸彈,亦不敢遽登。翊武、楚藩等躍入鄰舍,登屋頂圖逃,不料屋椽斷塌,墮入樓中。軍警圍捕,復基、翊武、楚藩等皆被逮。
  樓下張廷輔夫人賀氏及婢女等亦被捕。方興中途逸去;翊武以長袍辮髮,狀類學究,無人注意,亦乘間脫逃;陳磊與來捕之警官識,亦中途縱之去。翌日天將曙時,彭楚藩、劉復基及楊宏勝三烈士遂慷慨就義於督署門外。武昌山前山後、胭脂巷、黃土坡各機關均破,武昌、漢口間聲息隔絕。十八日夜舉義之事雖不諧,而十九日之難作矣。(註六十六)

 八月十九日(十月十日)革命軍武昌起義。
   是日,武昌清吏戒備尤嚴,城門緊閉,內外不通,並禁止士兵請假及會客,風聲鶴唳,人心
(註六十五)蔡濟民、吳醒漢合著:「辛亥武漢首義實錄」(「革命文獻」第四輯,五五──六二頁,中央黨史會編輯,民國四十二年十二月,臺北)
(註六十六) 李廉方:「辛亥武昌首義紀」,八一──八四頁;胡祖舜:「武昌開國實錄」。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四六九

惶恐萬狀。是時各處機關破壞,中樞失靈,負責無人,主持無由。同志先後被逮者至數十人,其餘逃亡者亦復不少,滿城風雨,人人自危。新軍之砲兵與工程等營兵士之投入革命黨者,聞彼等名冊,已被搜獲,清統制張彪,將下令在各營中拿人,於是迫不及待,為自存計,決先發制人。適鄧玉麟因負傳令責任,與李作棟繞道漢陽,化裝渡江,至武昌南湖砲營。於是武昌新軍同志,均決於即夕首次晚點名時,即各在本營舉事。時工程第八營駐守楚望臺軍械所附近,若能佔領該所,則大事可成。該營黨人總代表初為雷振聲,後以後隊正目熊秉坤繼之。秉坤見該營已被清巡防營派人監視,遂遣李澤乾(軍醫學生兼工程營助手)往三十標通聲氣;詎該營已戒嚴,不得入。秉坤乃約同志密議曰:「若我不先發制人,終必為人所制。置之死地而後生,等死耳。不如速發難!」又曰:「今日反亦死,不反亦死,大丈夫能驚天動地,雖死猶烈!」眾然之。惟槍彈完全被收,遍向同志搜覓子彈。有同志呂功超者,憶及其兄曾服役舊愷字營,藏有子彈數盒在家,由鄭得清隨呂取來。同時章盛愷、于郁文竊取其排長方定國子彈五排以益之,首義所備之槍彈僅此。乃交由金兆龍代為分配,約定待時而動。下午大雨,于郁文乘機盜取腰牌號簿各二份,偕秉坤通知二十九、三十兩標,約其響應。佈置甫畢,適被排長陶啟勝偵知,親率護兵二人,上樓稽查,見金兆龍、程定國等擦槍裝彈,陶叱名嚴詰之曰:「爾等豈造反耶?」兆龍抗辯曰:「造反即造反,又如何?」陶乃躍前執兆龍雙手呼捕之,護兵不敢應,遂糾成一團。陶本孔武有力,兆龍弗能勝,情急呼援,大呼曰:「眾同志再不動手,等
國父年譜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四十六歲四七○

待何時?」定國持槍不敢擊,恐傷兆龍,乃倒轉槍托擊陶,陶頭部血迸出,乃釋兆龍求逸,定國自後以槍擊之,傷其腰際,此首義之第一槍也。陶負傷逃至樓門,秉坤復擊之未中,於是全營同志,應聲而起,時為晚間八時許。是時營中轟動,槍聲大作,秩序甚亂,各同志奪取本營軍裝房子彈,搗毀電話,營代理管帶阮榮發、右隊隊官黃坤榮、司務長張文濤,出而彈壓,同被擊斃。同志程鳳林、章盛愷受誤傷。秉坤即鳴警笛集合,帶隊跑步出營,韓似信即將火油燈推倒,登時火起。大隊經十五協西門時,放三槍,應前約,遂直趨楚望臺軍械庫。步隊二十九標蔡濟民聞風繼起,爭赴楚望臺軍械庫,取子彈,守臺工程營哨官吳兆麟應之,遂被推為臨時指揮官;濟民等與工程營會合,隨自率一隊攻督署。吳醒漢等聚合三十標同志胡效騫馳楚望臺應援,四十一標留鄂部隊一部分亦由隊官胡廷佐等率往楚望臺會合,革命軍聲勢遂以大振。於是重整隊伍,繼續進攻,派馬明熙率隊開望山門,赴南湖迎砲隊,南湖砲隊已由鄧玉麟繞道傳達命令,聞城內槍聲四起,協同孟發城、徐萬年及各同志,拖砲出,向附近馬隊轟擊;馬隊同志亦集合舉槍相應,聲勢益壯。瞬息間馬明熙至,告以城內已發動,濟民等攻督署未下,請砲隊增援。遂由孟發城指揮向蛇山及楚望臺預定之砲兵陣地進發;既至,即向督署發砲攻擊。步兵得砲隊支援,攻勢益猛。武昌督署位於文昌門之城牆附近,右側及後門,依城為要塞,又無街道可通,易守難攻。湖廣總督瑞澂、統制張彪調輜重第八營及憲兵隊巡警等堅守,分別在王府口、望山門等處架機關槍向革命軍掃射,濟民等不得入;相持至數時之久。勢正急迫,忽報
國父年譜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四十六歲四七一

砲隊同志進城,據蛇山助戰,請在督署附近舉火,俾明目標。蛇山砲兵陣地,見火光照射,遂向督署連續發砲轟擊,大隊乘勢奮進。瑞澂聞之惶恐;俄頃,彈落督署,瑞澂於深夜將後圍牆打穿,穴牆而出,帶衛兵一排經吳家巷、平湖門,登楚豫兵艦。督署守軍見後面起火,頓起恐慌;瑞澂一逃,軍心瓦解。吳兆麟督師猛攻,包圍更緊。一時城內火光融融,砲聲隆隆。天將放曉時,督署乃告攻克。張彪初猶欲頑抗,及見大勢已去,遂率輜重營殘卒渡江,據漢口劉家廟一帶,負嵎待援。(註六十七)
   先生論武昌首義云:「按武昌之成功,乃成於意外。其主因則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則張彪斷不走,而彼之統馭必不失,秩序必不亂也。以當時武昌之新軍,其贊成革命者之大部分,已由端方調往四川;其尚留武昌者,只砲兵及工程營之小部分耳。其他留武昌之新軍,尚屬毫無成見者也。乃此小部分,以機關破壞而自危,決冒險以圖功,成敗在所不計,初不意一
(註六十七)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九一三──九一四頁;李廉方:「辛亥武昌首義紀」,八六──九九頁;蔡濟民、吳醒漢:「辛亥武漢首義實錄」;熊秉坤:「辛亥湖北武昌首義事前運動之經過暨臨時發難之著述」(「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第二編第一冊,二六一──三○○頁,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編纂出版,民國五十年十月三十一日第三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四七二

  擊而中,此殆天心助漢而亡胡者歟!」(註六十八)

 八月二十日(十月十一日)抵美國哥羅拉多(Colorado)州典華(Denver)城。
   是夕,先生抵典華城,十餘日前,在途中接得黃興自香港來電,因密電碼置行李中,故途上無由譯之。迨抵埠,乃由行李檢出密碼譯之,謂「居正從武昌到港,報告新軍必動,請速匯款應急」等語。惟赴港向興報告者,實係居正由滬託呂志伊(天民)代表攜函請興速往武漢主持一切。(註六十九)先生尋思無法得款,欲擬電覆,令暫勿動。惟時已入夜,先生因終日在車中,體倦神疲,思慮紛亂,乃止。欲於明晨睡醒,精神清爽時,再詳思審度而後覆。(註七十)
武昌光復,組織鄂軍政府,臨時推黎元洪為都督。
   武昌督署既被革命軍攻下,惟藩署尚有衛兵及消防隊守衛;胡廷佐、張鵬程、左國棟先後率隊前來圍攻;蔡濟民等則進佔黃鶴樓,同時會攻藩署。時李忠義已佔領鳳凰山砲臺,一面指揮砲攻,一面由馬驥雲通告蛇山砲隊,向藩署射擊。藩司聯甲遁匿於柯逢時宅,所屬消防警察皆作鳥獸散。自是之後,城內大小官員,逃避一空,各官署各城門悉為民軍據守,迨午後局勢大定,武昌完全光復。是時全城機關軍隊,懸掛十八錐角交錯之星旗,取十八省鐵血聯合之義。

(註六十八) 「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篇(「國父全集」第一冊,四二○頁)。
(註六十九) 居正:「辛亥劄記」(「居覺生先生全集」下冊,四九八頁)。
(註七十) 「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篇(「國父全集」第一冊,四二○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四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