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國民黨中央幹部會議討論曹錕「贊成和平統一」及孫洪伊「聯曹」問題 detail

:::

國民黨中央幹部會議討論曹錕「贊成和平統一」及孫洪伊「聯曹」問題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70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
題名

國民黨中央幹部會議討論曹錕「贊成和平統一」及孫洪伊「聯曹」問題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十二年

西元紀年

一九二三年

新曆(西曆)月日

七月十一日

國父年歲

58

全文內容

是日,中央幹部會議在滬召開臨時會議,出席杭辛齋、彭素民、葉楚傖、張秋白、朱之洪、  謝持、覃振、居正、呂志伊等,公推居正主席,復討論應付時局案。首由居正報告曰:「得先  生復幹部會議電稱:楊度請容納曹錕言和事,須曹有極誠懇與堅決之態度,方可說起。」謝持  謂:「昨晤王郅堂,渠稱曹之冬電,原係牟琳代擬,攜赴保定,未被採用,而牟等遂先在新聞  紙上發表的。」繼由賈振報告與孫洪伊會談內容如下:
「前承幹部會議委託,往會伯蘭,詢彼真正態度。據稱:彼只反對交通系,此外各派皆可合  作;因為先時奉先生命令謀和平統一,曹既有冬電表示,當然與之接洽等語。我說:彼曹氏是  否到有誠意沒有?難保不是看到議員南下者多,所以亦不得不隨着大勢敷衍。伯蘭又稱:我現  囑(王)郅堂赴京,提出具體條件,如曹不見納,謀和不成,自當囑知好各議員一致南下;不  過我是始終擁護法統,仍應大家都要主張廣州政府等語。我的意思:在政治上各人立場不同,  伯蘭有他歷史上的立場,我輩亦當有以原諒之。觀其一再聲明之後,使又與(張)秋白兄催其  速向曹提出具體條件,免得大家誤會。至於我輩同人態度,去年在愷自邇路通訊處的時候早有  宣言,來去理由,極為充足明晰。此次南下,亦純屬自動,斷沒有與安福系有些微的關係。」
張秋白復補充與孫洪伊洽談內容:
「伯蘭說:(一)暫時無妨與曹接洽謀和;(二)萬一謀和做不到,議員中之同好,當囑其  一致南下;(三)此後惟有維持法統,擁護廣州政府。伯蘭又稱;日昨段氏代表訪我,我告以  彼如欲合作救世,應當一致進行幫助孫中山先生等語。我當時的意思,並也說出幾句來:孫與  曹未可相提並論,孫曹攜手說本不成話;況和平統一,只有對全國人立言的道理。伯蘭亦首  肯。」
會議決定俟汪兆銘與某方接洽後,再行議定對付各方陰謀活動。(註二一九)

注釋

(註二一九) 中央幹部會議紀錄原稿(中央黨史會藏)。

相關人名
中山先生兆銘朱之洪牟琳伯蘭呂志伊汪兆銘居正杭辛齋孫中山孫洪伊張秋白曹錕彭素民覃振楊度葉楚傖謝持
相關地名
和平保定廣州
相關專有名詞
民黨國民黨廣州政府護法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下冊

頁次

1348-1350

相關照片

檢索詞出現頁次

臧致平聯合許崇智留閩餘部及閩南自治軍,分據饒平、黃岡,進逼潮汕。(註二一六)
 七月十日 國民黨議員發表告別北京文,即南下。
   北京國會國民黨議員,因直系與變節之議員狼狽相結,控制國會;適先生派汪兆銘、焦易堂迎議員南下,乃發表告別北京文,即日赴滬。(註二一七)十四日,自北京南下之國會議員三百九十七人在上海集會。
  
 七月十一日 黃大偉降陳炯明後,與林虎、洪兆麟合攻閩南。
   黃大偉上月叛降陳炯明,受任為第七軍軍長。茲與逆軍林虎、洪兆麟聯合,反擊臧致平軍,向閩南詔安、雲霄等處進攻。九日,臧致平聯合許崇智留閩餘部及閩南自治軍,分佔饒平、黃岡,進逼潮汕。是日,黃大偉、林虎、洪兆麟反攻臧致平。同時李烈鈞部賴世璜、蘇世安二旅,亦為林虎收編。(註二一八)
  
 國民黨中央幹部會議討論曹錕「贊成和平統一」及孫洪伊「聯曹」問題。
   是日,中央幹部會議在滬召開臨時會議,出席杭辛齋、彭素民、葉楚傖、張秋白、朱之洪、
(註二一六)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五冊,四○頁。
(註二一七) 岑學呂:「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下冊,二六三頁。
(註二一八)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五冊,四○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 五十八歲 一三四八

謝持、覃振、居正、呂志伊等,公推居正主席,復討論應付時局案。首由居正報告曰:「得先生復幹部會議電稱:楊度請容納曹錕言和事,須曹有極誠懇與堅決之態度,方可說起。」謝持謂:「昨晤王郅堂,渠稱曹之冬電,原係牟琳代擬,攜赴保定,未被採用,而牟等遂先在新聞紙上發表的。」繼由賈振報告與孫洪伊會談內容如下:
   「前承幹部會議委託,往會伯蘭,詢彼真正態度。據稱:彼只反對交通系,此外各派皆可合作;因為先時奉先生命令謀和平統一,曹既有冬電表示,當然與之接洽等語。我說:彼曹氏是否到有誠意沒有?難保不是看到議員南下者多,所以亦不得不隨着大勢敷衍。伯蘭又稱:我現囑(王)郅堂赴京,提出具體條件,如曹不見納,謀和不成,自當囑知好各議員一致南下;不過我是始終擁護法統,仍應大家都要主張廣州政府等語。我的意思:在政治上各人立場不同,伯蘭有他歷史上的立場,我輩亦當有以原諒之。觀其一再聲明之後,使又與(張)秋白兄催其速向曹提出具體條件,免得大家誤會。至於我輩同人態度,去年在愷自邇路通訊處的時候早有宣言,來去理由,極為充足明晰。此次南下,亦純屬自動,斷沒有與安福系有些微的關係。」
   張秋白復補充與孫洪伊洽談內容:
   「伯蘭說:(一)暫時無妨與曹接洽謀和;(二)萬一謀和做不到,議員中之同好,當囑其一致南下;(三)此後惟有維持法統,擁護廣州政府。伯蘭又稱;日昨段氏代表訪我,我告以彼如欲合作救世,應當一致進行幫助孫中山先生等語。我當時的意思,並也說出幾句來:孫與
國父年譜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五十八歲一三四九

曹未可相提並論,孫曹攜手說本不成話;況和平統一,只有對全國人立言的道理。伯蘭亦首肯。」
   會議決定俟汪兆銘與某方接洽後,再行議定對付各方陰謀活動。(註二一九)
 七月十二日 致電孫洪伊,不信曹錕謀和誠意。
   先生為曹錕請和事,致電上海孫洪伊,略謂:前此我揭出和平統一之主旨,曹錕亦嘗贊和;乃其見諸事實者,則亂閩禍川擾粤,以及種種行動,無一而不與和平為敵。今茲云云,其既有所覺悟耶?抑猶是前日之敷衍也?我與人以誠,不能逆意不信,然不直則道不見,主張武力,誰為戎首,咎無所歸,徒務空言,天下其孰能聽之?(註二二○)
  
 七月十四日 特任楊蓁代理大元帥行營參謀長。(註二二一)
   原任參謀長蔣中正以參佐軍務,不為人諒,反遭齮齕,憤而辭職,避往香港。是日由港回甬。(註二二二)行前留函楊庶堪言及訪俄意願,蓋先生實亦有意派蔣氏赴俄考察,因有令蔣氏在滬籌組
(註二一九)中央幹部會議紀錄原稿(中央黨史會藏)。
(註二二○) 「國父全集」第五冊,四六二頁。
(註二二一) 手令原件(中央黨史會藏)。
(註二二二)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五冊,四○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 五十八歲 一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