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濱分部黨所落成並開懇親大會訓詞(一)
美利濱分部黨所落成並開懇親大會訓詞(一)
雜文
010/12
1921/12
56
美利濱分部黨所落成並開懇親大會訓詞(一)(註一)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十二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文以一介平民,當滿清末造,起而革命,雖備歷諸艱,然革命卒底於成,厥故何也?良以二十世紀之潮流,民治主義之潮流也,潮流既瀰漫於全國,吾人起而順應時勢,以推翻彼專制魔王,人民公敵,自易如反掌。譬諸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非文有特殊異能,乃由人心趨向之所致,亦即主義最後之獲勝也。我海外同志,昔與文艱苦相共,或輸財以充軍實,或奮袂而殺國賊,其對革命之奮鬥,歷十餘年如一日,故談革命史者,無不有華僑二字,以長留於國人之腦海。今值文率師北巡,謀所以竟革命全功之時,適全澳及南太平洋羣島中國國民黨有開懇親大會之舉,將以聯黨員之情誼,策革命之進行,於焉本互助之精神,下討賊之決心,胥於此舉是賴。文雖軍書旁午,一日萬幾,聞訊之餘,輒為之肅然起敬,欣然以喜。何敬乎爾?敬其對革命事業始終如一也。何喜乎爾?喜其不惟對革命事業能始終如一,尤能協同動作以收羣策羣力之效也。諸同志勉旃,作革命事業必須澈底,如半途而中止,心養癰而貽患。故法蘭西之革命也,曾經數次。美利堅之獨立也,血戰八年。以吾國袁世凱雖死,而現今之小袁世凱尚無數。若不亟謀根本的解決,則共和國脈必致中斬,民治主義無由實現,故不避險阻艱難,非俟澄清中原,我革命黨人決無圖卸仔肩之時,文本斯志,願諸同志亦同斯志也。尤有進者,共和國家,主權在民,而現今之潮流,又在於人民自決自動,故擔當天下之大事,非異人任。吾黨同志,人人皆有革命救國之責任,曠觀各國革命史,無不具此深切著明之印象。諸同志居留異邦,睠懷祖國,感外潮之激盪,諒咸知非革命不足以救危亡,即應人人皆抱匹夫有責之義。將何以起而實行革命、起而贊助革命,固與文同一責任,文所期望於諸同志者,亦至厚也。以諸同志平日愛國之熱烈,再接再厲,百折不回,葆其固有之精神,再發揚而光大之,將來革命史中,諸同志之榮譽尤必有大過於今日者,蓋可斷言。懇親會開會在即,特徵訓詞於文,因本所見以質諸同志,雖海天萬里,而精神遙相貫注,即不啻聚首一堂。願諸同志前途努力,革命之責任,固與文暨海內諸同志共負之耳。中國國民黨總理孫文。
(註一) 據「美利濱分部懇親大會紀念冊」(黨史會藏抄件046/22)。原題為「總理對美利濱中國國民黨舉行全澳及太平洋羣島懇親大會訓詞」。
國父全集
第九冊
606-607
孝子所為泣血椎心攀慕無已者也。介石兄特檢此文令延闓書之,其固有深恫於中也乎?古人事師如其事親,今介石行成志立,足以繼先生之志,慰賢母之心,使後人讀先生此文,信其非溢美。記有之曰:所謂孝子者,國人稱願,然曰信哉!有子如此,則於母也賢乎,介石蓋知此矣。延闓搦管之際,與有榮焉。十五年二月、譚延闓謹記。
(註一) 據「蔣氏慈孝錄」。
黃花岡烈士事略序(註一)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十二月
滿清末造,革命黨人歷艱難險巇,以堅毅不撓之精神,與民賊相搏,躓踣者屢,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吾黨菁華,付之一炬,其損失可謂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黃花崗上一坏土,猶湮沒於荒烟蔓草間,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脩,十年始有事略之編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紀載而語焉不詳,或僅存姓名而無事蹟,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載田橫事,雖以史遷之善傳游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鄒君海濱以所輯黃花岡烈士事略,丐序於予,時方予以討賊督師桂林,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之象,視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則予此行所負之責任,尤倍重於三十年前。倘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鬥,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責任,實現吾人理想之真正中華民國,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可傳世而不朽;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余為斯序,既痛逝者,並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勗。中華民國十年十二月日、孫文。
(註一) 據「黃花岡烈士事略」(黨史會藏原本剪頁054/53)。
美利濱分部黨所落成並開懇親大會訓詞(一)(註一)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十二月
國父全集 六○六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文以一介平民,當滿清末造,起而革命,雖備歷諸艱,然革命卒底於成,厥故何也?良以二十世紀之潮流,民治主義之潮流也,潮流既瀰漫於全國,吾人起而順應時勢,以推翻彼專制魔王,人民公敵,自易如反掌。譬諸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非文有特殊異能,乃由人心趨向之所致,亦即主義最後之獲勝也。我海外同志,昔與文艱苦相共,或輸財以充軍實,或奮袂而殺國賊,其對革命之奮鬥,歷十餘年如一日,故談革命史者,無不有華僑二字,以長留於國人之腦海。今值文率師北巡,謀所以竟革命全功之時,適全澳及南太平洋羣島中國國民黨有開懇親大會之舉,將以聯黨員之情誼,策革命之進行,於焉本互助之精神,下討賊之決心,胥於此舉是賴。文雖軍書旁午,一日萬幾,聞訊之餘,輒為之肅然起敬,欣然以喜。何敬乎爾?敬其對革命事業始終如一也。何喜乎爾?喜其不惟對革命事業能始終如一,尤能協同動作以收羣策羣力之效也。諸同志勉旃,作革命事業必須澈底,如半途而中止,心養癰而貽患。故法蘭西之革命也,曾經數次。美利堅之獨立也,血戰八年。以吾國袁世凱雖死,而現今之小袁世凱尚無數。若不亟謀根本的解決,則共和國脈必致中斬,民治主義無由實現,故不避險阻艱難,非俟澄清中原,我革命黨人決無圖卸仔肩之時,文本斯志,願諸同志亦同斯志也。尤有進者,共和國家,主權在民,而現今之潮流,又在於人民自決自動,故擔當天下之大事,非異人任。吾黨同志,人人皆有革命救國之責任,曠觀各國革命史,無不具此深切著明之印象。諸同志居留異邦,睠懷祖國,感外潮之激盪,諒咸知非革命不足以救危亡,即應人人皆抱匹夫有責之義。將何以起而實行革命、起而贊助革命,固與文同一責任,文所期望於諸同志者,亦至厚也。以諸同志平日愛國之熱烈,再接再厲,百折不回,葆其固有之精神,再發揚而光大之,將來革命史中,諸同志之榮譽尤必有大過於今日者,蓋可斷言。
懇親會開會在即,特徵訓詞於文,因本所見以質諸同志,雖海天萬里,而精神遙相貫注,即不啻聚首一堂。願諸同志前途努力,革命之責任,固與文暨海內諸同志共負之耳。中國國民黨總理孫文。
(註一) 據「美利濱分部懇親大會紀念冊」(黨史會藏抄件046/22)。原題為「總理對美利濱中國國民黨舉行全澳及太平洋羣島懇親大會訓詞」。
為汕頭晨報題字(註一)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
雜文 民國十年十二月 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