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特任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粤軍參謀長 detail

:::

特任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粤軍參謀長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20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題名

特任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粤軍參謀長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十三年

西元紀年

一九二四年

新曆(西曆)月日

五月二日

國父年歲

59

全文內容

先生明令特任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粤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註一二一)

注釋

(註一二一) 「國父墨蹟」,二四五──二四六頁;「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第十三號,公佈日期為五月三日。

相關人名
蔣中正
相關專有名詞
陸軍軍官學校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下冊

頁次

1477-1478

檢索詞出現頁次

 四月二十六日 講演民權主義第六講,至是民權主義講演完成。
  
 蔣中正蒞黃埔,入軍校視事。(註一一八)
  
 四月二十八日 對柏文蔚被控案,不究既往。
   中央監察委員會審查柏文蔚被控案,報請先生裁定,先生曰:「往事都可不問,今日只要文蔚答覆對於聯省自治主張如何?」文蔚起立稱:「文蔚是軍人,對於政治無多研究,以前在上海,因徐季龍(按即徐謙)主張委員制,蔚曾與聞,至於聯省自治,向未主張。」先生問:
  「究竟以後對於聯省自治是否主張?」文蔚答:「以前既未主張,以後當然不主張。」先生云:「此答辯可滿意,以前錯誤的人很多,不是一人的錯誤,乃是一般的錯誤,這回改組,就是剗除以前的錯誤。此改組以前的事,可以不問,只要以後服從本黨的主張,柏案就算了結。」(註一一九)
  
 任命戴傳賢為大本營參議。(註一二○)
  
 五月二日 特任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粤軍參謀長。

(註一一八)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六冊,四七頁。
(註一一九) 民國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記錄(中央黨史會藏)。
(註一二○) 「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第十二號。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五十九歲 一四七七

先生明令特任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粤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註一二一)
在廣東嶺南大學講演「世界道德之新潮流」。
   在廣東嶺南大學黃花岡紀念會上講演「世界道德之新潮流」,略謂紀念七十二烈士之為國犧牲,應效法其以死喚醒國民,為國服務之志氣。世界道德之新潮流,即有聰明能力者,替眾人服務;七十二烈士捨身救國,視死如歸,即此種新道德觀念之證明。因勉諸生愛惜光陰,發憤讀書,研究為人類服務之各種學問。有學問後,便要立志,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註一二二)
 五月三日 任命張乃燕為大本營參議。(註一二三)
  
 五月五日 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新生入校。
   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新生於本日入校,編為第一、二、三隊。七日,備取生凡一百二十名入校,編為第四隊。集五百名革命青年聚於一堂,接受革命訓練,軍事與政治教育並重,人格與技能訓練共進,國民革命之基礎自此樹立。(註一二四)

(註一二一) 「國父墨蹟」,二四五──二四六頁;「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第十三號,公佈日期為五月三日。
(註一二二) 「國父全集」第三冊,四六七──四六九頁。
(註一二三) 「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第十三號。
(註一二四)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六冊,五四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五十九歲 一四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