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建國方略:孫文學說 行易知難-附錄: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畫書 detail

:::

建國方略:孫文學說 行易知難-附錄: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畫書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280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建國方略:孫文學說 行易知難-附錄: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畫書

生平歷程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
文件類型

建國方略

民國日期

008/06

西元日期

1919/06

全文內容

附錄: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畫書(註一)補助世界戰後整頓實業之方法(原稿英文)
世界大戰最後之一年中,各國戰費,每日須美金二萬四千萬元。此中以極儉計,必有一半費於藥彈及其他直接供給戰爭之品,此已當美金一萬二千萬元矣。如以商業眼光觀察此種戰爭用品,則此新工業乃以戰場為其銷場,以兵士為其消費者,改變種種固有之實業,以為此供給,而又新建以益之。各交戰國民,乃至各中立國民,日夕縮減其生活所需至於極度,而儲其向日所費諸繁華安適者,以增加生產此種戰爭貨品之力。今者戰事告終,誠可為人道慶。顧此戰爭用品各貨之銷場同時閉鎖,吾人當圖善後之策。故首當謀各交戰國之再造,次則恢復其繁華與安適之用品。此兩項事業,若以日費六千萬元計之,只占此戰爭市場所生餘variant-characters-w054.gif之半額,而所餘者,每日仍有六千萬元,尚無所用之地。且此千數百萬軍人,嚮從事於消費者,今又一轉而事生產,則其結果必致生產過多。不特此也,各國自推行工業統一與國有後,其生產力大增,與前此易手工用機器之工業革命相較,其影響更深;吾人欲命以第二工業革命之名,似甚正確。若以其增加生產力而言,此次革命之結果,實較前增加數倍。然則以世界戰爭而成此工業統一與國有之現象者,於戰後之整理,必多糾紛。今夫一日六千萬,則一年二百一十九萬萬也。貿易如是其鉅也,以戰爭而起者,乃忽以和平而止。試問歐美於此世界中,將向何處覓銷場,以銷納戰爭後儲節所贏之如許物產乎。
如當整理戰後工業之際,無處可容此一年二百一十九萬萬之貿易,則其工業必停,而投於是之資本,乃等於虛擲,其結果不惟有損此諸生產國之經濟狀況,即於世界所失亦已多矣。凡商業國無不覓中國市場,以為消納各國餘貨之地,然戰前貿易狀態,太不利於中國,輸入超過輸出,年逾美金一萬萬。循此以往,中國市場不久將不復能銷容大宗外貨,以其金錢貨物,俱已枯竭,無復可持與外國市易也。所幸中國天然財源極富,如能有相當開發,則可成為世界中無盡藏之市場。即使不能全消費此一年二百十九萬萬之戰爭生產variant-characters-w054.gif餘,亦必能消費其大半無疑。
中國今尚用手工為生產,未入工業革命之第一步,比之歐美已臨其第二革命者有殊。故於中國兩種革命必須同時倂舉,既廢手工採機器,又統一而國有之。於斯際中國正需機器,以營其鉅大之農業,以出其豐富之礦產,以建其無數之工廠,以擴張其運輸,以發展其公用事業。然而消納機器之市場,又正戰後貿易之要者也。造巨砲之機器廠,可以改製蒸汽壓轆,以治中國之道路;製裝甲自動車之廠,可製貨車,以輸送中國各地之生貨;凡諸戰爭機器,一一可變成平和器具,以開發中國潛在地中之富源。此種開闢利源之辦法,如不令官吏從中舞弊,則中外利益均霑,中國人民必歡迎之。
歐美人或有未之深思者,恐以戰爭時之機器,戰爭時之組織,與熟練之技工,開闢中國利源,將更引起各國工業之競爭。故余今陳一策,可使中國開一新市場,既以銷其自產之貨,又能銷外國所產,兩不相妨。其策如左:
(一)運輸交通之開發:
 甲、鐵道一十萬英里。
 乙、鋪石馬路一百萬英里。
 丙、修濬(註二)現有運河。
(子)杭州天津間運河。
(丑)西江揚子江間運河。
 丁、新開運河:
(子)遼河松花江間運河。
(丑)其他運河。
 戊、治河:
(子)揚子江築堤、濬水路,起漢口迄於海,以便航洋船直達該港,無間冬夏。
(丑)黃河築堤,濬水路,以免洪水之泛濫。
(寅)導西江。
(卯)導淮河。
(辰)導其他河流。
 己、增設電報線、電話及無線電等,使徧布於全國。
(二)商港之開闢:
 甲、於中國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紐約港者。
 乙、沿海岸建種種之商業港及漁業港。
 丙、於通航河流沿岸建商船船埠。
(三)鐵路中心(註三)及終點,併商港地,設新式市街,各具公用設備。
(四)水力之發展。
(五)設冶鐵製鋼,並造士敏土之大工廠,以供上列各項之需。
(六)礦業之發展。
(七)農業之發展。
(八)蒙古、新疆之灌漑。
(九)於中國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
(十)移民於東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以營墾殖。
如使上述規畫,果能逐漸舉行,則中國不特可為各國餘貨消納之地,實可為吸收經濟之大洋海;凡諸工業國,其資本有餘者,中國能盡數吸收之。不論在中國,抑在全世界,所謂競爭,所謂商戰者,可永不復見矣。
近日世界戰爭,已證明人類之於戰爭,不論或勝或負,均受其殃,而始禍者,受害彌重。此理於以武力戰者固真,於以貿易爭者尤確也。威爾遜總統今既以國際同盟,防止將來之武力戰爭;吾更欲以國際共助中國之發展,以免將來之貿易戰爭。則將來戰爭之最大原因,庶可從根本絕去矣。
自美國工商業發達以來,世界已大受其益。如是此四萬萬人之中國,一旦發達其工商事業,以經濟的眼光視之,何啻新闢一世界而參與於此開發之役者,亦必獲超越尋常之利益,可無疑也。且此種國際協助,可使人類博愛之情,益加鞏固;而國際同盟亦得藉此以鞏固其基礎,此又予所確信者也。
欲使此計畫舉行順利,余以為必分三步以進行:第一、投資之各政府,務須共同行動,統一政策,組成一國際團;用其戰爭時之組織管理等人材,及種種熟煉之技師,令其設計有統系,用物有準度,以免浪費,以便工作。第二、必須設法得中國人民之信仰,使其熱心匡助此舉。如使上述兩層已經辦到,則第三步即為與中國政府開正式會議,以議此計畫之最後契約。而此種契約,吾以為應取法於曩者吾與倫敦波令公司所立建築廣州、重慶鐵路合同,以其為於兩方最得宜,而於向來中國與外國所結契約中,為人民所最歡迎者也。吾人更有不能不豫為告戒者,即往日盛宣懷鐵路國有之覆轍,不可復蹈也。當時外國銀行家不顧中國之民意,以為但與中國政府商妥,即無事不可為;乃後乃始悔其以賄成之契約,終受阻於人民也。假使外國銀行先遵正當之途,得中國人民之信仰,然後與政府訂契約,則事順而易行,豈復有留滯之憂,然則於此國際計畫,吾人不可不重視民意也。
如資本團以吾說為然,吾更當繼此有所詳說。

注釋

(註一) 「孫文學說」第七章後,原有此附錄。民國八年八月一日發表於「建設」雜誌第一卷第一號「發展實業計畫」中,即今「實業計
畫」之「緒言」。兩者字句略有不同,今仍據原文。
(註二) 原文為「修竣」,今據「會本」改。
(註三) 原文為「鐵中路心」,今據「會本」改。

相關人名
中將威爾遜益之盛宣懷
相關地名
中國天津西江西藏和平杭州東三省松花江青海重慶倫敦紐約紐約港淮河揚子江黃河新疆漢口蒙古廣州遼河
相關專有名詞
工業革命建國方略倫敦波令公司孫文學說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畫實業計畫廣州重慶鐵路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一冊

頁次

0405-0409

檢索詞出現頁次

一個月間便可成一運河矣。有此非常速率之工程,若吾國人能曉然於互助之利,交換之益,用人所長,補我所短,則數年之間,即可將中國之實業造成如美國今日矣。
  中國實業之發達,固不僅中國一國之益也,而世界亦必同沾其利。故世界之專門名家,無不樂為中國效力,如海客之欲為荒島孤人效力者一也。予近日致各國政府「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畫」一書,已得美國大表贊同,想其他之國當必惟美國之馬首是瞻也。果爾,則此後祇須中國人民之欲之而已。倘知此為興國之要圖,為救亡之急務,而能萬眾一心,舉國一致,而歡迎列國之雄厚資本,博大規模,宿學人才,精練技術,為我籌畫,為我組織,為我經營,為我訓練,則十年之內,我國之大事業必能林立於國中,我實業之人才,亦同時並起。十年之後,則外資可以陸續償還,人才可以陸續成就,則我可以獨立經營矣。若必俟我教育之普及,知識之完備,而後始行,則河清無日,坐失良機,殊可惜也。必也治本為先,救窮宜急。衣食足而知禮節,倉廩實而知榮辱,實業發達,民生暢遂,此時則普及教育乃可實行矣。
今者宜乘歐戰告終之機,利用其戰時工業之大規模,以發展我中國之實業,誠有如反掌之易也。故曰不知亦能行者,此也。

附錄: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畫書(註一)
補助世界戰後整頓實業之方法(原稿英文)

  世界大戰最後之一年中,各國戰費,每日須美金二萬四千萬元。此中以極儉計,必有一半費於藥彈及其他直接供給戰爭之品,此已當美金一萬二千萬元矣。如以商業眼光觀察此種戰爭用品,則此新工業乃以戰場為其銷場,以兵士為其消費者,改變種種固有之實業,以為此供給,而又新建以益之。各交戰國民,乃至各中立國民,日夕縮減其生活所需至於極度,而儲其向日所費諸繁華安適者,以增加生產此種戰爭貨品之力。今者戰事告終,誠可為人道慶。顧此戰爭用品各貨之銷場同時閉鎖,吾人當圖善後之策。故首當謀各交戰國之再造,次則恢復其繁華與安適之用品。此兩項事業,若
建國方略 孫文學說 第七章 附錄 四○五

以日費六千萬元計之,只占此戰爭市場所生餘variant-characters-w054.gif之半額,而所餘者,每日仍有六千萬元,尚無所用之地。且此千數百萬軍人,嚮從事於消費者,今又一轉而事生產,則其結果必致生產過多。不特此也,各國自推行工業統一與國有後,其生產力大增,與前此易手工用機器之工業革命相較,其影響更深;吾人欲命以第二工業革命之名,似甚正確。若以其增加生產力而言,此次革命之結果,實較前增加數倍。然則以世界戰爭而成此工業統一與國有之現象者,於戰後之整理,必多糾紛。今夫一日六千萬,則一年二百一十九萬萬也。貿易如是其鉅也,以戰爭而起者,乃忽以和平而止。試問歐美於此世界中,將向何處覓銷場,以銷納戰爭後儲節所贏之如許物產乎。
  如當整理戰後工業之際,無處可容此一年二百一十九萬萬之貿易,則其工業必停,而投於是之資本,乃等於虛擲,其結果不惟有損此諸生產國之經濟狀況,即於世界所失亦已多矣。凡商業國無不覓中國市場,以為消納各國餘貨之地,然戰前貿易狀態,太不利於中國,輸入超過輸出,年逾美金一萬萬。循此以往,中國市場不久將不復能銷容大宗外貨,以其金錢貨物,俱已枯竭,無復可持與外國市易也。所幸中國天然財源極富,如能有相當開發,則可成為世界中無盡藏之市場。即使不能全消費此一年二百十九萬萬之戰爭生產餘,亦必能消費其大半無疑。
  中國今尚用手工為生產,未入工業革命之第一步,比之歐美已臨其第二革命者有殊。故於中國兩種革命必須同時倂舉,既廢手工採機器,又統一而國有之。於斯際中國正需機器,以營其鉅大之農業,以出其豐富之礦產,以建其無數之工廠,以擴張其運輸,以發展其公用事業。然而消納機器之市場,又正戰後貿易之要者也。造巨砲之機器廠,可以改製蒸汽壓轆,以治中國之道路;製裝甲自動車之廠,可製貨車,以輸送中國各地之生貨;凡諸戰爭機器,一一可變成平和器具,以開發中國潛在地中之富源。此種開闢利源之辦法,如不令官吏從中舞弊,則中外利益均霑,中國人民必歡迎之。
  歐美人或有未之深思者,恐以戰爭時之機器,戰爭時之組織,與熟練之技工,開闢中國利源,將更引起各國工業之競爭。故余今陳一策,可使中國開一新市場,既以銷其自產之貨,又能銷外國所產,兩不相妨。其策如左:
  (一)運輸交通之開發:

國父全集 四○六

   甲、鐵道一十萬英里。
   乙、鋪石馬路一百萬英里。
   丙、修濬(註二)現有運河。
     (子)杭州天津間運河。
     (丑)西江揚子江間運河。
   丁、新開運河:
     (子)遼河松花江間運河。
     (丑)其他運河。
   戊、治河:
     (子)揚子江築堤、濬水路,起漢口迄於海,以便航洋船直達該港,無間冬夏。
     (丑)黃河築堤,濬水路,以免洪水之泛濫。
     (寅)導西江。
     (卯)導淮河。
     (辰)導其他河流。
   己、增設電報線、電話及無線電等,使徧布於全國。
  (二)商港之開闢:
   甲、於中國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紐約港者。
   乙、沿海岸建種種之商業港及漁業港。
   丙、於通航河流沿岸建商船船埠。
  (三)鐵路中心(註三)及終點,併商港地,設新式市街,各具公用設備。

建國方略 孫文學說 第七章 附錄 四○七

  (四)水力之發展。
  (五)設冶鐵製鋼,並造士敏土之大工廠,以供上列各項之需。
  (六)礦業之發展。
  (七)農業之發展。
  (八)蒙古、新疆之灌漑。
  (九)於中國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
  (十)移民於東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以營墾殖。
  如使上述規畫,果能逐漸舉行,則中國不特可為各國餘貨消納之地,實可為吸收經濟之大洋海;凡諸工業國,其資本有餘者,中國能盡數吸收之。不論在中國,抑在全世界,所謂競爭,所謂商戰者,可永不復見矣。
  近日世界戰爭,已證明人類之於戰爭,不論或勝或負,均受其殃,而始禍者,受害彌重。此理於以武力戰者固真,於以貿易爭者尤確也。威爾遜總統今既以國際同盟,防止將來之武力戰爭;吾更欲以國際共助中國之發展,以免將來之貿易戰爭。則將來戰爭之最大原因,庶可從根本絕去矣。
  自美國工商業發達以來,世界已大受其益。如是此四萬萬人之中國,一旦發達其工商事業,以經濟的眼光視之,何啻新闢一世界而參與於此開發之役者,亦必獲超越尋常之利益,可無疑也。且此種國際協助,可使人類博愛之情,益加鞏固;而國際同盟亦得藉此以鞏固其基礎,此又予所確信者也。
  欲使此計畫舉行順利,余以為必分三步以進行:第一、投資之各政府,務須共同行動,統一政策,組成一國際團;用其戰爭時之組織管理等人材,及種種熟煉之技師,令其設計有統系,用物有準度,以免浪費,以便工作。第二、必須設法得中國人民之信仰,使其熱心匡助此舉。如使上述兩層已經辦到,則第三步即為與中國政府開正式會議,以議此計畫之最後契約。而此種契約,吾以為應取法於曩者吾與倫敦波令公司所立建築廣州、重慶鐵路合同,以其為於兩方最得宜,而於向來中國與外國所結契約中,為人民所最歡迎者也。吾人更有不能不豫為告戒者,即往日盛宣懷鐵路國有之覆
國父全集 四○八

轍,不可復蹈也。當時外國銀行家不顧中國之民意,以為但與中國政府商妥,即無事不可為;乃後乃始悔其以賄成之契約,終受阻於人民也。假使外國銀行先遵正當之途,得中國人民之信仰,然後與政府訂契約,則事順而易行,豈復有留滯之憂,然則於此國際計畫,吾人不可不重視民意也。
  如資本團以吾說為然,吾更當繼此有所詳說。
(註一) 「孫文學說」第七章後,原有此附錄。民國八年八月一日發表於「建設」雜誌第一卷第一號「發展實業計畫」中,即今「實業計 畫」之「緒言」。兩者字句略有不同,今仍據原文。
(註二) 原文為「修竣」,今據「會本」改。
(註三) 原文為「鐵中路心」,今據「會本」改。
第八章 有志竟成
  夫事有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羣之需要,而為先知先覺者所決志行之,則斷無不成者也,此古今之革命維新興邦建國等事業是也。予之提倡共和革命於中國也,幸已達破壞之成功,而建設事業雖未就緒,然希望日佳,予敢信終必能達完全之目的也。故追述革命原起,以勵來者,且以自勉焉。
  夫自民國建元以來,各國文人學士之對於中國革命之著作,不下千數百種,類多道聽途說之辭,鮮能知革命之事實。而於革命之原起,更無從追述,故多有本於予之倫敦被難記第一章之革命事由。該章所述,本甚簡略,且於二十餘年之前,革命之成否,尚為問題。而當時雖在英京,然亦事多忌諱,故尚未敢自承興中會為予所創設者,又未敢表示興中會之本旨為傾覆滿清者,今於此特修正之,以輔事實也。茲篇所述,皆就予三十年來所記憶之事實而追述之。由立志之日起至同盟成立之時,幾為予一人之革命也。故事甚簡單,而於贊襄之要人,皆能一一錄之無遺。自同盟會成立以後,則事體日繁,附和日眾,而海外熱心華僑,內地忠烈志士,各重要人物,不能一一畢錄於茲篇,當俟之修革命黨史時,乃能全為補錄也。
  予自乙酉中法戰敗之年,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由是以學堂為鼓吹之地,借醫術為入世之媒,十年如一日
建國方略 孫文學說 第八章 有志意成 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