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撫輯平民士兵案 detail

:::

撫輯平民士兵案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327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撫輯平民士兵案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文件類型

雜文

民國日期

013/01/29

西元日期

1924/01/29

國父年歲

59

全文內容

撫輯平民士兵案(註一)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九日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中國為農業的國家,近代受經濟的帝國主義之壓迫,及國內軍閥官僚之刮削,遂至失業日多。饑寒所迫,或行劫掠以圖苟全;或入行伍,以求倖存。良好之農民,化而為強暴之兵匪,直接則受軍閥之虐待及驅使,間接則為列強所利用,使吾國產業基礎,日就崩壞。吾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于此全國產業基礎崩壞、人民生活動搖之慘狀,認為封建制度破壞後,二千年來吾國歷史上之第一重大時代,主張以黨之全力,宣傳並實行下列二項:
一、國家對於游民土匪,於懲服的方法之外,須設法加以感化及收容,使即能獲得從事於社會有益之工作之機會。
二、吾人當努力宣傳於一切軍隊中,使了然於其自身之地位,變反動的兵力為革命的兵力。至革命軍揭國民黨之旗幟,為人民而戰,以從事於捍衛國家、克服民敵者,當受國家之殊遇。兵士於革命勝利之後,國家應給與適當之土地,使復歸於善良之農民。
在此重大問題上,本大會並認本黨總理所主張之兵工政策,及實業的建國方略,為最適合於中國改造之政策。本黨應本此政策,負努力宣傳及實行之責任。

注釋

(註一) 據黨史會藏「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錄(1.1/1)。

相關人名
益之總理
相關地名
中國
相關專有名詞
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民黨封建制度帝國主義建國方略革命軍國民黨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九冊

頁次

619-620

檢索詞出現頁次

(註一) 據黨史會藏原件(054/63)。

附錄:宮崎寅藏追悼大會啟(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
  敬啟者:宮崎寅藏先生,日本之大改革家也;對於吾國革命歷史,尤著有極偉大之功績,此為從事於中華民國締造之諸同志所諗知者也。不幸先生於去冬病歿。噩耗傳來,痛惋曷似。追念往烈,倍增悽惻。蓋以先生之死,不惟於鄰邦為損失一改革運動之領袖,而於吾國前途上亦失去一良友,不有追悼,何伸哀忱。同人等茲就滬上發起宮崎先生追悼大會,以表哀思。如中外人士與宮崎先生有舊或素欽其為人,擬贈以誄詞、輓聯及花(圈)等事者,請送至法界環龍路四十四號收轉為荷。至於公祭地點及日期時間等,一俟籌備完峻後,再行布告。先此奉聞,統希鑒察。
  發起人:孫文、覃振、孫洪伊、楊庶堪、田桐、柏文蔚、廖仲愷、戴傳賢、邵力子、居正、劉積學、
      田桓、張繼、王用賓、陳中孚、葉楚傖、詹大悲、黃復生、朱之洪、蔣中正、陳少白、林祖涵、顧忠琛、周佩箴、呂超、路孝忱、周頌西、朱霽青、葉荃、張靜江、吳蒼、吳介璋、蔣尊簋、茅祖權、朱一鳴、吳公幹、周震鱗、吳忠信、杭辛齋、呂志伊、熊秉坤、趙鐵橋、楊賡笙、章炳麟、黃大偉、于右任、蔣作賓、汪兆銘、胡漢民、管鵬、張春木、帥功、凌昭、朱蔚、謝持、
      馮子恭、周雍能、彭素民、費公俠、楊述凝、何猶興、張拱辰、施 成、鍾孟雄、朱克剛、李鳳梧、陳樹人、葉紉芳、蔣宗漢、劉伯英、徐承爌、孫鏡、曾省三、周仁卿、郭培富、季賓、徐蘇中、鄭觀、向崑、劉其淵、曾繁庶、林業明、陳樹枬、劉彥、周景溪、丁惟汾、李儒修、張秋白。
(註一) 據「宮崎滔天全集」第五卷卷首影印件,文字與黨史會藏原件略有不同,今附錄併存。

撫輯平民士兵案(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九日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中國為農業的國家,近代受經濟的帝國主義之壓迫,及國內軍閥官僚之刮削,遂至失業日多。饑寒所迫,或行劫掠
雜文民國十二年――民國十三年一月六一九

以圖苟全;或入行伍,以求倖存。良好之農民,化而為強暴之兵匪,直接則受軍閥之虐待及驅使,間接則為列強所利用,使吾國產業基礎,日就崩壞。吾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于此全國產業基礎崩壞、人民生活動搖之慘狀,認為封建制度破壞後,二千年來吾國歷史上之第一重大時代,主張以黨之全力,宣傳並實行下列二項:
  一、國家對於游民土匪,於懲服的方法之外,須設法加以感化及收容,使即能獲得從事於社會有益之工作之機會。
  二、吾人當努力宣傳於一切軍隊中,使了然於其自身之地位,變反動的兵力為革命的兵力。至革命軍揭國民黨之旗幟,為人民而戰,以從事於捍衛國家、克服民敵者,當受國家之殊遇。兵士於革命勝利之後,國家應給與適當之土地,使復歸於善良之農民。
  在此重大問題上,本大會並認本黨總理所主張之兵工政策,及實業的建國方略,為最適合於中國改造之政策。本黨應本此政策,負努力宣傳及實行之責任。
(註一) 據黨史會藏「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錄(1.1/1)。

祭列寧文(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俄國蘇維埃政府領袖列寧先生之喪,孫文既與同人追悼,乃述哀詞曰:茫茫五洲,芸芸眾生,孰為先覺,以福齊民。伊古迄今,學者千百,空言無施,誰行其實。惟君特立,萬夫之雄,建此新國,躋我大同。並世而生,同洲而國,相望有年,左提右挈。君遭千艱,我丁百厄,所冀與君,同軌並轍。敵則不樂,民乃大歡,邈焉萬里,精神往還。天不假年,於君何說,亘古如生,永懷賢哲。
(註一) 據廣州「民國日報」(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輓列寧額(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國友人師。

國父全集 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