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援晉見,報告馮玉祥、胡景翼迎先生北上之意
馬伯援晉見,報告馮玉祥、胡景翼迎先生北上之意
中華民國十三年
一九二四年
十一月十七日
59
晨四時半,馬伯援偕居正赴春陽丸接先生於吳淞口外之船上,吳敬恆、孔祥熙、戴傳賢等已先至。迨晉見先生,遂同小火輪入滬,伯援報告代表馮、胡,希望先生即日北上指導一切。先生問胡景翼為人若何?伯援為詳述胡之人格及其革命熱誠,並謂:余於民國十一年四月二十日離三原向胡辭行時,曾問之對先生態度如何?胡無言,執筆而書八字相示曰:「人遠心近,始終一致。」先生喜極,亟欲再談,而船已抵法界,紛紛上岸矣。同日,伯援復訪先生,談馮玉祥事。先生首問馮玉祥革命澈底否?伯援曰:「何謂澈底?」先生言:(一)對外主張收回權利;(二)對內主張和平民權。伯援力為馮氏鼓吹,先生亦十分注意伯援之談話,乃謂:「關於北上的事,容商而後行。」時滬上謠言甚多,伯援當即致電北京,謂「中山先生篠晨抵滬,但此間議論極惡,請示真相,俾促先生速行。」(註三五○)
(註三五○) 馬伯援:「我所知道的國民軍與國民黨合作史」,三八――四○頁。
國父年譜
下冊
1564-1565
即午先生開始在寓所接見賓客。
有中外記者二十餘人來訪,內有日本記者一人報告云:「昨日上海字林西報發表短論一文,討論先生到滬居住問題。大意謂先生是現在廣州大本營之大元帥,一舉一動,當然負有政治上任務。而上海租界完全係商務性質,負政治上任務之大元帥,至此完全屬於商務性質之地居住,是否相宜?此似為一大問題,應詳加研究。」此論文之意,顯係挑撥上海各國僑民,反對先生在滬登岸久住。先生即正色曰:「現在上海雖為租界,但根本上還是中國領土。余為此領土之主人,彼等外國人均為客人;主人在自己領土之內,行使職權,欲如何則如何,彼輩客人決計不能橫加干涉。」(註三四九)字林西報意欲聳動租界當局,干涉先生居住之陰謀,終屬徒然。
馬伯援晉見,報告馮玉祥、胡景翼迎先生北上之意。
晨四時半,馬伯援偕居正赴春陽丸接先生於吳淞口外之船上,吳敬恆、孔祥熙、戴傳賢等已先至。迨晉見先生,遂同小火輪入滬,伯援報告代表馮、胡,希望先生即日北上指導一切。先生問胡景翼為人若何?伯援為詳述胡之人格及其革命熱誠,並謂:余於民國十一年四月二十日離三原向胡辭行時,曾問之對先生態度如何?胡無言,執筆而書八字相示曰:「人遠心近,始終一致。」先生喜極,亟欲再談,而船已抵法界,紛紛上岸矣。同日,伯援復訪先生,談馮玉
(註三四九)林一厂:「總理史蹟稿」。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五十九歲 一五六四
祥事。先生首問馮玉祥革命澈底否?伯援曰:「何謂澈底?」先生言:(一)對外主張收回權利;(二)對內主張和平民權。伯援力為馮氏鼓吹,先生亦十分注意伯援之談話,乃謂:「關於北上的事,容商而後行。」時滬上謠言甚多,伯援當即致電北京,謂「中山先生篠晨抵滬,但此間議論極惡,請示真相,俾促先生速行。」(註三五○)
十一月十八日 電段祺瑞,主張派李烈鈞回江西,斡旋贛局。
十五日,張作霖、馮玉祥等推段祺瑞為北京政府臨時執政。先生以方本仁在贛,首鼠兩端,因於十八日電段祺瑞主張派李烈鈞回贛。電略云:「段執政賜鑒:查方本仁自去歲迄今,寇粤四次。……自吳佩孚失敗後,始變計引北伐軍以逐蔡成勛。當蔡成勛未走,對於北伐軍招之惟恐不來;及其既走,則麾之惟恐不去。北伐軍將士積憤於前,復被賣於後,憤慨自在意中。且觀方本仁所為,何嘗體念國事,擁戴我公?不過因利乘便,以遂其據地自雄、沉機觀變之欲而已。但既承諄囑,自當仰體盛意;祇以此次離粤,係隻身北上,與公商榷國事,對於粤中軍事,久已放棄。茲為解決糾紛起見,擬派李協和回贛一行。協和與贛中諸將甚稔,又新到京津,熟知近況;到贛之後,必能從容斡旋,以副期望也。」(註三五一)
(註三五○) 馬伯援:「我所知道的國民軍與國民黨合作史」,三八――四○頁。
(註三五一) 「國父全集」第五冊,五六二――五六三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五十九歲 一五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