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致書鄭藻如,主張重農桑、禁鴉片、興文教,先實驗於香山,漸推行於全國 detail

:::

致書鄭藻如,主張重農桑、禁鴉片、興文教,先實驗於香山,漸推行於全國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90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家世與求學
題名

致書鄭藻如,主張重農桑、禁鴉片、興文教,先實驗於香山,漸推行於全國

民國紀年

民國紀元前二十二年

干支紀年

庚寅

西元紀年

一八九○年

國父年歲

25

全文內容

鄭藻如(一八二四──一八九四),香山縣濠頭鄉人,咸豐元年舉人,受知於李鴻章,襄辦  洋務有年,光緒七年五月,奉命充出使美、日(西班牙)、秘魯三國大臣,處理美國排華風  潮,甚有貢獻。十二年三月(一八八六年四月)患半身不遂,離任回籍。
陸皓東在上海電報局任職,為旅滬同鄉鄭觀應(一作官應,字陶齋,一八四二──一九二  三)所器重。是年皓東請假回鄉結婚,觀應適在廣州醫病,藻如亦家居休養,二鄭同里同宗,  觀應編撰之「盛世危言」,方請藻如加以訂正,先生或因皓東介紹得識鄭觀應,由觀應將其懷  抱改革意見轉交藻如,或經觀應介紹先生往見藻如,同藻如面陳其革新意見書之可能性亦很  大。(註七)先生致鄭藻如書主要重點有云:
「嗚呼!今天下農桑之不振,鴉片之為害,亦已甚矣!」「試觀吾邑東南一帶之山,禿然不  毛,本可植果以收利,畜木以為薪,而無人興之。農民只知斬伐,而不知種植,此安得其不勝  用耶?蠶桑則向無聞焉,詢之老農,每謂土地薄,間見園中偶植一桑,未嘗不滂勃而生,想亦  無人為之倡者,而遂因之不廣耳。不然,地之生物豈有異哉?縱無彼土之盛,亦可以人事培  之。道在鼓勵農民,如泰西興農之會,為之先導,此實事之欲試者一」。
「今夫鴉片,物非蟲蛇,而為禍尤烈,舉天下皆被其災,此而不除,民奚以生?然議焚議  辟,既無補於時艱;言禁言種,亦何益於國計。事機一錯,貽禍無窮,未嘗不咎當時主持之失  計也。今英都人士倡禁鴉片貿易於中國,時賢興敵烟會於內,……然而懦夫劣士,慣戀烟霞,  雖禁令已申,猶不能一時折槍碎斗。此吾邑立會以勸戒,設局以助戒,當不容緩,推貴鄉已獲  之效,仿滬上戒烟之規。此實事之欲試者二」。
「遠觀歷代,橫覽九洲,人才之盛衰,風俗之淳靡,實關教化。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風  俗丕丕,而國以強,否則反此。嗚呼!今天下之失教亦已久矣,古之庠序無聞焉,綜人數而核  之,不識丁者有七八,婦女識字者百中無一。此人才安得不乏,風俗安得不頹,國家安得不  弱?此所謂棄天生之材而自安於弱,離多置鐵甲,廣購軍裝,亦莫能強也!必也多設學校,使  天下無不學之人,無不學之地,則智者不致失學而嬉;而愚者亦賴學以知理,不致流於頹悍;  婦孺亦皆曉詩書。如是,則人才安得不盛,風俗安得不良,國家安得而不強哉!」「先立一興  學之會,以總理其事,每戶百家,設男女蒙館各一所,其費隨地籌之,不給則總會捐助。又於  邑城設大學館一所,選蒙館聰穎子弟入之,其費通邑合籌。以吾富庶之眾,籌此二款,當無難  事。此實事之欲試者三」。
「之斯三者,有關於天下國家甚大,倘能舉而行之,必有他邑起而效者,將見一倡百和,利  以此興,害以此除,而人才亦以此輩出,未始非吾邑之大幸,而吾國之大幸也。」(註八)

注釋

(註七) 吳相湘:「孫逸仙先生傳」上冊,七五-七六、七八頁,遠東圖書公司印行,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初
版,臺北。
(註八) 「國父全集」第四冊(中央黨史會編訂,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版,臺北),一──二頁錄入
全文。本文一八九二年在澳門報紙上發表;民國三十六年十月,廣東中山縣出版「濠頭月刊」第十四、
十五期合刊予以刊載;次年,「中山文獻周刊」第四十一期轉載。

相關人名
尤烈李鴻章陸皓東鄭藻如鄭觀鄭觀應總理
相關地名
上海中國西班牙香山香山縣祕魯秘魯廣州興文濠頭鄉
相關專有名詞
大學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057-0059

相關照片

檢索詞出現頁次

  室,以陽光垂暗,倉卒挨立四人後。(註六)

 致書鄭藻如,主張重農桑、禁鴉片、興文教,先實驗於香山,漸推行於全國。
   鄭藻如(一八二四──一八九四),香山縣濠頭鄉人,咸豐元年舉人,受知於李鴻章,襄辦洋務有年,光緒七年五月,奉命充出使美、日(西班牙)、秘魯三國大臣,處理美國排華風潮,甚有貢獻。十二年三月(一八八六年四月)患半身不遂,離任回籍。
   陸皓東在上海電報局任職,為旅滬同鄉鄭觀應(一作官應,字陶齋,一八四二──一九二三)所器重。是年皓東請假回鄉結婚,觀應適在廣州醫病,藻如亦家居休養,二鄭同里同宗,觀應編撰之「盛世危言」,方請藻如加以訂正,先生或因皓東介紹得識鄭觀應,由觀應將其懷抱改革意見轉交藻如,或經觀應介紹先生往見藻如,同藻如面陳其革新意見書之可能性亦很大。(註七)先生致鄭藻如書主要重點有云:

(註六) 據關景良追述,先生與尢列、楊鶴齡、陳少白四人合照在光緒十四年九月初六日(一八八八年十月十 日)。惟此說頗有疑問,按陳少白入西醫書院在一八九○年,不可能在一八八八年與先生合照。馮自由 記四人合照時間則在壬辰(一八九二年)十月十五日,較合事實。見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一集,五頁。
(註七) 吳相湘:「孫逸仙先生傳」上冊,七五-七六、七八頁,遠東圖書公司印行,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初 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元前二十二年(一八九○) 二十五歲 五七

「嗚呼!今天下農桑之不振,鴉片之為害,亦已甚矣!」「試觀吾邑東南一帶之山,禿然不毛,本可植果以收利,畜木以為薪,而無人興之。農民只知斬伐,而不知種植,此安得其不勝用耶?蠶桑則向無聞焉,詢之老農,每謂土地薄,間見園中偶植一桑,未嘗不滂勃而生,想亦無人為之倡者,而遂因之不廣耳。不然,地之生物豈有異哉?縱無彼土之盛,亦可以人事培之。道在鼓勵農民,如泰西興農之會,為之先導,此實事之欲試者一」。
   「今夫鴉片,物非蟲蛇,而為禍尤烈,舉天下皆被其災,此而不除,民奚以生?然議焚議辟,既無補於時艱;言禁言種,亦何益於國計。事機一錯,貽禍無窮,未嘗不咎當時主持之失計也。今英都人士倡禁鴉片貿易於中國,時賢興敵烟會於內,……然而懦夫劣士,慣戀烟霞,雖禁令已申,猶不能一時折槍碎斗。此吾邑立會以勸戒,設局以助戒,當不容緩,推貴鄉已獲之效,仿滬上戒烟之規。此實事之欲試者二」。
   「遠觀歷代,橫覽九洲,人才之盛衰,風俗之淳靡,實關教化。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風俗丕丕,而國以強,否則反此。嗚呼!今天下之失教亦已久矣,古之庠序無聞焉,綜人數而核之,不識丁者有七八,婦女識字者百中無一。此人才安得不乏,風俗安得不頹,國家安得不弱?此所謂棄天生之材而自安於弱,離多置鐵甲,廣購軍裝,亦莫能強也!必也多設學校,使天下無不學之人,無不學之地,則智者不致失學而嬉;而愚者亦賴學以知理,不致流於頹悍;婦孺亦皆曉詩書。如是,則人才安得不盛,風俗安得不良,國家安得而不強哉!」「先立一興
國父年譜民元前二十二年(一八九○)二十五歲五八

學之會,以總理其事,每戶百家,設男女蒙館各一所,其費隨地籌之,不給則總會捐助。又於邑城設大學館一所,選蒙館聰穎子弟入之,其費通邑合籌。以吾富庶之眾,籌此二款,當無難事。此實事之欲試者三」。
   「之斯三者,有關於天下國家甚大,倘能舉而行之,必有他邑起而效者,將見一倡百和,利以此興,害以此除,而人才亦以此輩出,未始非吾邑之大幸,而吾國之大幸也。」(註八)
(註八)「國父全集」第四冊(中央黨史會編訂,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版,臺北),一──二頁錄入 全文。本文一八九二年在澳門報紙上發表;民國三十六年十月,廣東中山縣出版「濠頭月刊」第十四、 十五期合刊予以刊載;次年,「中山文獻周刊」第四十一期轉載。

國父年譜 民元前二十二年(一八九○) 二十五歲 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