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孫中山經濟發展觀之研究 detail

上一筆
:::

孫中山經濟發展觀之研究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177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孫中山經濟發展觀之研究

題名(英)

The Research of Dr. Sun Yet-Sen's View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
許世宗
學校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學校(英)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系所

政治學系

學位類別

博士(Doctor)

出版年(西元)

2015

畢業年度(民國)

103

頁次

251

語言

中文

關鍵詞
孫中山經濟發展實業計畫地方自治民生
關鍵詞(英)
Dr. Sun Yat-SenEconomic DevelopmentIndustrial PlanLocal AutonomyLivelihood
目次

誌謝
中/英文摘要
目錄
緒論-----1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1
 貳、研究問題與架構-----9
 參、研究途徑與方法-----12
 肆、文獻探討-----15
第一章 孫中山經濟發展觀的構成要素-----31
 第一節 以民生為基礎的思想-----32
 第二節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均衡-----37
 第三節 民生經濟思想-----43
 第四節 儒家父道及西方國家主義的影響-----51
第二章 孫中山經濟發展思想之源流-----55
 第一節 經濟發展思想產生背景-----55
 第二節 繼承我國傳統經濟思想-----67
 第三節 融入歐美經濟思想-----81
第三章 孫中山創獲之經濟思想-----95
 第一節 以民生為重心特質-----96
 第二節 執中求全-----104
 第三節 均與富的經濟發展-----112
第四章 「民富國強」為主之經濟發展綱領-----125
 第一節 計畫的自由經濟制度-----127
 第二節 振興實業-----139
 第三節 推行地方自治-----159
第五章 孫中山經濟發展觀之實踐-----171
 第一節 實施土地改革與資本制度-----172
 第二節 發展計畫經濟建設-----179
 第三節 實行地方自治與開放政策-----195
結論與建議-----211
 壹、研究結果-----211
 貳、研究發現與成果-----216
 參、後續研究建議-----224
參考文獻-----22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論語》〈子路篇〉。
《論語》〈公冶長篇〉。
《論語》〈季氏篇〉。
《論語》〈顏淵篇〉。
丁介民,1991 年。《蔣中正先生與臺灣建設》。臺北:黎明文化。
尹仲容,1962 年。《我對臺灣經濟的看法全集》。臺北: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
王玉民,1994 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紅葉文化。
王作榮,1989 年。《王作榮看臺灣經濟》。臺北:時報文化。
王佳煌,1998 年。《國家發展》。臺北:臺灣書局。
王昇,1984 年。〈國防政策〉,《三民主義與國家政策》,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臺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印行。
王振寰,2010 年。《追趕的極限:臺灣的經濟轉型與創新》。高雄:巨流出版社。
王桂巖等著,2001 年。《現代國防戰略-國防之鑰》,岳天主編。臺北:中華戰略學會。
王開府,1999 年。〈程顥、程頤〉,《中國歷代思想家(十)》,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王壽南主編。臺北:臺灣商務。
王爾敏,2011 年。《思想創造時代:孫中山與中華民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王醒魂,1965 年。〈國父民生主義的思想淵源〉,《國父百年誕辰論文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編訂。
田震亞,1993 年。《中國近代軍事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任卓宣,1955 年。《三民主義底比較研究》。臺北:帕米爾書店。
任卓宣,1968 年。《國父思想要義》。臺北:帕米爾書店出版。
任卓宣,1972 年。《國父底經濟學說》。臺北:帕米爾書店。
任卓宣,1977 年。《三民主義新釋》。臺北:帕米爾書店。
任卓宣,1978 年。《民生主義真解》。臺北:帕米爾書局。
朱浤源主編,1999 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
朱雲漢,1989 年。〈寡占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蕭新煌等編。臺北:臺灣硏究基金會。
朱雲鵬,1999 年。〈經濟自由化政策之探討〉,《一九八○年代以來臺灣經濟發展經驗》,施建生主編。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余玉賢、彭作奎,1991 年。〈農復會、土地改革與臺灣經濟發展〉,《臺灣經驗四十年》,高希均、李誠主編。臺北:天下文化。
吳若予,1992 年。《戰後臺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臺北:業強出版社。
吳家昌,1985 年。《平均地權之理論與實務》。臺北:青桑。
吳森,1979 年。《比較哲學與文化(第二冊)》。臺北:東大圖書。
吳毓江,1992 年。《墨子校注》。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吳經熊,1983 年。《內心悅樂之源泉》。臺北:三民書局。
吳聰敏,1994 年。〈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臺灣經濟發展論文集(時報書系No.661)》,梁國樹編。臺北:時報文化。
李玉彬,1967 年。《經濟制度比較研究》。臺北:幼獅書店。
李玉彬,1972 年。《先秦儒家經濟思想與民生主義》。臺北:商務印書館。
李玉彬,1974 年。《民生主義經濟研究》。臺北:黎明文化。
李在光,2011 年。〈從孫中山民生主義的角度看韓國社會福利的諸問題〉,《建國百年:孫中山思想與國家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姜波英編。臺北:國父紀念館。
李明輝,2005 年。《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李明輝主編,1998 年。《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總論篇》。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李國鼎、陳木在,1987 年。《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上冊)》,李國鼎編。臺北:聯經出版。
李國鼎、葉萬安,1981 年。《我國經濟計畫》。臺北:聯經出版。
李康五,1992 年。《三民主義與禮運大同思想》。臺北:幼獅文化。
李紹盛,1979 年。《轉變中的臺灣經濟》。臺北:宏學出版公司。
周世輔,1977 年。《民生主義新論》。臺北:國父遺教研究會編印。
周世輔,1983 年。《三民主義的哲學體系》。臺北:黎明文化。
周金聲,1970 年。《孫中山先生經濟思想》。臺北:周金聲著作發行所。
周開慶,1965 年。《國父經濟學說》。臺北:幼獅文化。
周開慶,1986 年。〈總裁思想體系研究〉,《先總統蔣公百年誔辰紀念專集(七)》。臺北:正中書局。
周道濟等,1983 年。《三民主義研究》。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林大椿,1977 年。《經國先生知勉錄》。臺北:黎明文化。
林有土,1980 年。《民生史觀概論》。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林勝義,1993 年。《國父進化論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林鐘雄,1993 年。《臺灣經濟發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
金景芳、呂紹綱,1989 年。《周易全解》。長春市:吉林大學出版社。
金耀基,1993 年。《中國民本思想史》。臺北:商務印書館。
俞諧,2000 年。《世界思潮之主義:三民主義之由來、形成及其瞻望》。臺北:正中書局。
洪禎國,1984 年。《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一個簡要的評介》。臺北:文津出版社。
胡去非編纂,1971 年。《總理事略》。臺北:商務印書館。
韋政通,1977 年。《中國的智慧》。臺北:牧童出版社。
孫子和,2011 年。〈中山先生平均地權主張之省思〉,《中山先生建國宏規與實踐》。臺北: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孫中山,1989 年。〈三民主義〉,《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三民主義之具體辦法〉,《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上李鴻章陳救國大計書〉,《國父全集(第四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女子要明白三民主義〉,《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中國之鐵路計劃與民生主義〉,《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中國同盟會本部召開全體大會通告〉,《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中國國民黨改進宣言〉,《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發表宣言〉,《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中國實業當如何發展〉,《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中華民國建設之基礎〉,《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五權憲法〉,《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今當提倡民生主義〉,《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世界道德之新潮流〉,《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平均地權乃以土地之利還之大眾〉,《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打破舊思想要用三民主義〉,《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生主義之實施〉,《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生主義有四大綱〉,《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生主義第一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生主義第二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生主義第三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生主義第四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族主義第二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族主義第三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族主義第五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族主義第六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族主義第四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權主義第一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權主義第二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權主義第三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權主義第五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民權主義第四講〉,《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同胞要同心協力做建設事業〉,《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自治制度為建設之礎石〉,《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自傳〉,《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利用外資以振興中國工商業〉,《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制訂建國大綱宣言〉,《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社會主義的派別及方法〉,《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建國大綱〉,《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政見之表示〉,《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軍人精神教育〉,《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軍政府宣言〉,《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革命軍不可想升官發財〉,《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香港興中會宣言〉,《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借外國資本以開發中國富源〉,《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孫文學說〉,《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耕者要有其田〉,《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國民要以人格救國〉,《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國民黨宣言〉,《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欲改造新國家當實行三民主義〉,《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欲解決外交問題須取門戶開放主義〉,《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提倡民生主義之真義〉,《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提倡國家社會主義〉,《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農功〉,《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實現鐵路政策須取開放門戶主義〉,《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實業計畫〉,《國父全集(第一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對於勞資問題及社會主義之意見〉,《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與某日人的談話〉,《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駁保皇報〉,《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憲法之基礎〉,《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89 年。〈關於民生主義之說明〉,《國父全集(第三冊)》,秦孝儀主編。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1990 年。《建國方略》。臺北:黎明文化。
孫克難,1994 年。〈臺灣地區獎勵投資條例及其經濟效益之評估〉,《臺灣工業發展論文集》,馬凱主編。臺北:聯經。
孫震,1982 年。《民生主義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公行。
孫震,1994 年。〈臺灣的總體經濟規劃〉,《臺灣經濟發展論文集》,梁國樹主編。臺北:時報文化。
孫穗芳,1995 年。《我的祖父孫中山(上集)》。臺北:禾馬文化。
孫穗芳,1995 年。《我的祖父孫中山(下集)》。臺北:禾馬文化。
徐光明,2003 年。《國父思想》。臺北:東華書局。
徐育珠,1975 年。《節制資本新論》。臺北:正中書局。
徐育珠,1978 年。〈民生主義與計畫自由經濟〉,《民生主義經濟論文集》,羅時實主編。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徐振國,1991 年。〈國民黨改造期間若干基本制度和政策理念的探討〉,《中山學說與國家發展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徐復觀,2009 年。《學術與政治之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高希均、李誠,1993 年。《臺灣經濟四十年。1949~1989)》。臺北:天下文化。
崔載陽,1970 年。《三民主義學術教育研究》。臺北:帕米爾書店。
張永根,2004 年。〈論中國的民本思想〉,《開卷有益。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河南:河南省衛輝市高級中學。
張志豪,1995 年。〈中山先生哲學思想的特色〉,「中山先生哲學思想與國防精神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戰學校。
張瑞濱,2010 年。《孫文國際政治思想之理論意涵及新時代意義》。臺北:英華文化。
張維安,1990 年。《政治與經濟──中國近世兩個經濟組織之分析》。臺北:桂冠圖書。
張維亞,1976 年。《三民主義經濟學》。臺北:燕京文化。
梁啟超著,賈馥茗標點,1987 年。《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
許雅棠,1992 年。《民治與民主之間》。臺北:唐山出版社。
許雅棠,1992 年。《民治與民主之間》。臺北:唐山出版社。
許雅棠,2005 年。《民本治理學》。臺北:臺灣商務。
陳來,2010 年。《宋明理學》。臺北:允晨文化。
陳誠,1961 年。《臺灣的土地改革》。臺北:中華書店。
陳福全,2011 年。《找尋理想國:中國式民主政治研究要綱》。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陳賢雄,1981 年。《先總統蔣公經濟思想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賀凌虛,1995 年。〈孫中山政治思想的特色〉,《孫中山政治思想論集》,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編。臺北: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經觀榮,1997 年。《國父思想》。臺北:文京圖書。
葉至誠,2000 年。《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
葉萬安,1999 年。〈一九八○年代以前的經濟發展回顧〉,《一九八○年代以來臺灣經濟發展經驗》,施建生主編。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葉繼業,1993 年。《孟子思想研究》。臺北:黎明文化。
詹哲裕,2005 年。《中山哲學專題研究》。臺北:政治作戰學校。
熊月之,1990 年。《向專制主義告別-中國近代民主思想歷程》。香港:中華書局。
管歐,1996 年。《地方自治》。臺北:三民書局。
趙滋蕃,1979 年。《十大建設速寫》。臺北:中央日報社。
趙蘭坪,1962 年。《經濟學》。臺北:政工幹校印。
劉述先主編,1997 年。《儒家思想與現代世界》。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劉真主編,1994 年。《中山思想答問》。臺北:臺灣書店。
劉高陳,1996 年。《三民主義與各種主義比較研究》。臺北:黎明文化。
劉義民,1981 年。《國父民生主義理論在臺灣的實踐》。臺北:黎明文化。
墨子刻,1991 年。〈知識份子、自由主義與「孫中山思想」的研究〉,《中山學說與國家發展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歐陽正宅,1989 年。《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史》。臺北:時報文化。
蔡元培,1968 年。〈中華民族中庸之道〉,《蔡元培先生全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蔡文才,1995 年。〈民生哲學與國軍建軍基礎〉,《中山先生哲學思想與國防精神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戰學校。
蔡萬助,2010 年。《21 世紀軍事管理知識體系之研究》。臺北:華泰。
蔣中正,1966 年。〈土地國有的要義〉,《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卷五)》。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蔣中正,1966 年。〈中國經濟學說〉,《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卷五)》。臺北:中央文化供應社。
蔣中正,1966 年。〈救國建國的方向和實踐〉,《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卷二十四)》,蔣總統思想言論集編輯委員會編。臺北:蔣總統思想言論集編輯委員會。
蔣中正,1976 年。〈三民主義的本質〉,《總裁言論暨重要文獻選集(上)》。臺北:陽明山莊。
蔣中正,1977 年。〈物質建設之要義(總理遺教第三講)〉,《蔣總統言論選輯(總理遺教概要)》。臺北:中央文物出版社。
蔣中正,1977 年。〈總理遺教概要(第一講)〉,《蔣總統言論選輯》。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談遠平,2004 年。《中國政治思想──儒家與民主化》。臺北:揚智文化。
鄧予立,2013 年。《馬尾看臺灣:2012 馬英九動Down300 天》。臺中:白象文化。
鄭竹園,1984 年。《鄭竹園經濟文選》。臺北:幼獅文化。
鄭竹園,2004 年。《當代中西經濟思潮論叢》。臺北:幼獅出版。
盧國慶,1997 年。《孫中山先生「內聖外王」思想的繼承發展與匯通統貫》。臺北:揚智文化。
盧國慶,2002 年。《三民主義哲學「旁通統貫」概論》。臺北:揚智出版社。
蕭公權,1982 年。《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
蕭全政,1989 年。《臺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臺北:業強出版社。
蕭全政,2001 年。〈臺灣威權體制轉型中的國家機關與民間社會〉,《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研究推動委員會編。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蕭行易,日期不詳。《民生主義研究-「臺灣經驗」理論與歷程之探討》。臺北:總政治作戰部。
戴季陶,1927 年。《孫中山主義之哲學基礎》。上海:民智書局。
謝君韜,1975 年。《福利經濟與均富社會》。臺北:正中書局。
魏萼,1981 年。《民生主義經濟學》。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羅家倫主編,黃季陸、秦孝儀增訂,1985 年。《國父年譜(下冊)》。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羅敦偉,1978 年。〈民生主義「計畫的自由經濟」〉,《民生主義經濟論文集》,羅時實主編。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譚宇權,2002 年。《孫文思想評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7 年。《臺灣經濟發展新藍圖》。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二、期刊
王家英,1994 年。〈八十年代臺灣階級發展之政治經濟分析〉,《中國行政評論》,第3卷第3期,頁37-74。
王德裕,2008 年。〈傳統儒家不可能導向民主法治〉,《重慶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頁5-6。
白純,2003 年。〈蔣介石儒化三民主義之評析〉,《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19卷第1 期,頁76-79。
朱雲漢,1992 年。〈臺灣政權轉型期政商關係的再結盟〉,《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7 卷第2 期,頁58-78。
朱睿根,1984 年。〈隋唐時期的義倉及其演變〉,《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2 期,頁52-59。
何俊志,2002 年。〈結構、歷史與行為-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範式〉,《國外社會科學》,第5 期,頁25-33。
吳玉山,2012 年。〈孫中山思想、民國百年與兩岸發展模式-一個總體的分析架構〉,《政治科學論叢》,第52 期,頁1-42。
李明揚、劉素芳,2007 年。〈經濟發展、市場機制與政府定位-對中國近代以來政府經濟職能理念演化的探析〉,《中國經濟評論》,第7 卷第3 期,頁41-45。
李寧、金林南,2011 年。〈孫中山民生思想的深層理論邏輯探析〉,《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第32 卷第6 期,頁21-25。
沈錦發,2010 年。〈孟子民本思想的現代對話〉,《東方人文學誌》,第9 卷第2 期,頁19-32。
周舜南,2005 年。〈論中國古代民本主義的類型與要旨〉,《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 卷第2 期,頁117-122。
周溯源,2014 年。〈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當代意義〉,《宗教哲學》,第69 期,頁17-29。
林金源,2008 年。〈蔣經國對臺灣經濟發展的影響〉,《海峽評論》,第205 期,頁31-32。
林慶桐,1986 年。〈國父民生經濟哲學之研究〉,《三民主義學報》,第11 期,頁53-57。
孫常煒,1983 年。〈國父民生哲學的宇宙觀與歷史觀〉,《公民訓育學報》,第1 期,頁69-74。
馬彥麗, 2012 年。〈孫中山實業救國思想分析〉,《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5 卷第4 期,頁58-60。
張燦鍙,2010 年,〈關於臺灣國家發展的幾點思考〉《臺灣國家政策學刊》,頁6-17。
梁國樹,1960 年。〈臺灣的人口成長與經濟發展(下篇)〉,《自由中國之工業》,第14 卷第2-4 期,頁8-15。
莊平勇,2011 年。〈蔣經國現代化思想簡論〉,《東南學術》,第1 期,頁240-248。
陳名實,2011 年。〈臺灣儒學現代化與中國認同〉,《福建行政學報》,第6 期,頁26-32。
陳金龍,2011 年。〈孫中山民生主義的歷史作用與當代價值〉,《科學社會主義》,第1 期,頁22-26。
彭堅汶,1988 年。〈孫中山解決國家整合困境之理念〉,《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 卷第1 期,頁227-251。
游維真,1994 年。〈1945-1952 年臺灣戰後初期惡性通貨膨脹之成因與肆應:金融面之探討〉《中國歷史學會集刊》,第37 期,頁287-324。
程美東,2002 年。〈孫中山的民生主義理論〉,《人文雜誌》,第3 期,頁130-136。
葉明峰,1979 年。〈經濟建設與資金籌劃問題之研討〉,《今日合庫月刊》,第5 卷第2 期,頁22-25。
葉萬安,1983 年。〈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財金政策所扮演之角色〉,《中國經濟》,388 期,頁5-9。
廖達琪,2007年。〈儒家信念與地方治理效能:臺灣七縣市地方菁英之調查及探究〉,《社會科學論叢》,第1 卷第1 期,頁105-143。
趙際良,1980 年。〈民生主義的真諦〉,《三民主義學報》,第4 卷,頁86-93。
趙際良,1980 年。〈民生主義的真諦〉,《三民主義學報》,第4 卷,頁86-93。
劉性仁,2009 年。〈論中山先生民生主義經濟思想之實踐與對臺灣發展之啟示〉,《明道通識論叢》,第7 期,頁73-90。
劉純之,1978 年。〈公營事業與經濟建設〉,《中國經濟評論》,第65 期,頁65。
劉勝驥,2014 年。〈習近平治國路線解析-新加坡模式?〉,《展望與探索》,第12卷第3 期,頁37-53。
蔡明璋,2005 年。〈臺灣的新經濟:文獻的回顧與評述〉,《臺灣社會學刊》,第34期,頁211-247。
鄭為元,1999 年。〈發展型「國家」或發展型國家「理論」的終結?〉,《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 34 期,頁10-14。
鄭錫鍇,日期不詳。〈從新結盟主義(Neo-Coalitionism)論BOT 模式之本質〉,《立法院院聞》,第307 期,頁30-57。
謝曉鵬,2000 年。〈孫中山的訓政思想述評〉,《江西社會科學》,第3 期,頁15-19。
瞿宛文,2009 年。〈臺灣經濟奇蹟的中國背景〉,《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4 期,頁49-94。
魏少君,2003 年。〈金融全球化與臺灣金融體制的轉型-談外資與國家角色的一些問題與思考〉《思與言》,第41 卷第1 期,頁119-151。
欒亞麗、宋嚴,2006 年。〈儒家民本思想與民主化進程〉,《遼東學院學報》,第1期,頁17-21。

三、學位論文
皮慶侯,2006 年。《孫中山民生主義倫理思想研究》。湖南省:湖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宋銀桂,2008 年。《新生活運動與儒家思想》。湖南省:湘潭大學中國哲學系博士論文。
林志龍,2014 年。《孫中山民生經濟學說的知識來源及其在臺灣地區知識擴散之研究》。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張衛莉,2011 年。《孫中山經濟思想研究》。陝西省:西北大學經濟思想史博士論文。

四、翻譯文獻
Edward H. Carr,王任光譯,1984 年。《歷史論集》。臺北:幼獅文化。
J. B. Say,錢公博譯,1968 年。《經濟學汎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Lionel Robbins,閻子桂譯,1969 年。《經濟科學之性質與意義》。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Margaret H. C. Hung,黃坤祥譯,1993 年。〈中山先生對中國現代化的努力(1894-1925)〉,《外國學者研究中山思想博士論文目錄索引及摘要(下)》,洪墩謨總編。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史羅安(Harold S. Sloan)和朱却爾(Arnold J. Zurcher)合編,彭思衍譯,1960 年。《經濟學辭典》。臺北:政工幹校印。
沈恩(Amartya Sen),劉楚俊譯,2001 年。《經濟發展與自由》。臺北:先覺出版。
宗像隆幸(宋重陽),楊明珠、林建良、侯榮邦譯,2006 年。《瀕臨危急存亡的臺灣》。臺北:前衛出版。
馬若孟,張斌、曾虹編譯,1996 年。〈民生主義的多重涵義〉,《孫中山思想與當代世界》。臺北:國立編譯館。
劉進慶(原日文出版),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譯,1975 年。〈臺灣戰後經濟分析〉,《人間臺灣政治經濟叢刊》,第2 期,頁25。
韓謨著,賈士達譯,1979 年。《經濟制度淺說》。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
蘇蘭尼(Theo Suranyi-Unger),陳樹桓譯,1957 年。〈自由與統制的妥協〉,《經濟制度研究(第一篇第三章)》。香港:香港大成文化。

五、相關網站
〈均富〉,《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D%87%E5%AF%8C〉
(檢索日期:2014 年12 月1 日)。
〈孫中山精心繪製的早期現代化藍圖〉,《新華澳報》。
〈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56547〉(瀏覽日期:2014 年3 月31日)。
吳永猛。〈臺灣經濟發展的導讀〉, 《空大學訊》, 第314 期。〈http://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1516/7718.htm〉(瀏覽日期:2014年3 月31 日)。
國父紀念館。〈國父主張與臺灣經驗〉,《國父紀念館》。〈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3_01_05〉(檢索日期:2014 年12 月1 日)。
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中華民國教育部》。〈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D%F5%BE%C7&pieceLen=50&fld=1&cat=&ukey=1017087520&serial=1&recNo=12&op=f&imgFont=1〉(瀏覽日期:2014 年3 月31 日)。
鄧璞磊編。〈民生哲學〉, 《中華百科全書》。〈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401&htm=02-408-1028%A5%C1%A5%CD%AD%F5%BE%C7.htm〉 (瀏覽日期:2014 年3 月31 日)。
蔣中正,1939 年5 月7 日。〈三民主義之體系及其實行程式〉,《中國黃埔軍校網》。〈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smzywsg0013.html〉(瀏覽日期:2014年3 月31 日)。
高豔、徐筱雯,2004 年11 月5 日。〈體制轉型中政府干預的經濟學分析〉,《中國改革論壇網》。〈http://www.xslx.com/htm/jjlc/lljj/2004-11-05-17657.htm〉(瀏覽日期:2014 年3 月31 日)。
周陽山,2014 年10 月14 日。〈東歐民主不能當飯吃?〉,《中國時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4000927-260109〉(瀏覽日期:2014 年3 月31 日)。

六、報紙
高崇雲,1989 年12 月19 日。〈論地方首長的權限與角色〉,《臺灣日報》,版2。

貳、西文部分
一、專書
Alan Bryman, 1988.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Social Research. Boston: Unwin Hyman.
Bob Jessop, 1990. State Theory:Putting the Capitalist S tate in its Place.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Ltd.
Chalmers Johnson, 1984.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n, Willington K. K., 1977. Merchants, Mandarins and Modern Enterprise in Late Ch'ing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eng, Tun-jen & Chu, Yun-han, 1999. Restructuring State-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South Korea and Taiwan: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Democra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he Santiago Park Plaza Hotel, Santiago, Chile.
David Held ed, 1993. States and Societies. U.K.: The Open University.
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ker, 2002. 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onald R. Cooper and Pamela S. Schindler, 2008.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Boston: McGraw-Hill Irwin.
Harry F. Wolcott, 1994. Transforming Qualitative Data: Descrip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Hutchcroft, Paul D.,2002. The Politics of Privilege:Rents and Corruption in Asia. New Brunswick, N.J.:Transaction Publishers.
Linda Weiss, 1998. The Myth of the Powerless. State.Cambridge: Polity Press.
Norman W. H. Blaikie, 2007. Approaches to Social Enquiry. Cambridge, U.K.; Malden, Mass.: Polity Press.
Paul Myron Anthony, 1973. The Political Doctrines of Sun Yat-sen: An Exposition of the San Min Chu I. Westport: Hyperion Press.
Peter Burnham, 2008. Research Methods in Politic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eters, B. G., 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London: Pinter Press.
R. Nurkse, 1953. Problems of Capital Formation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Wade, 1990.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tiglitz, J.E., 2002.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NY: Norton.

二、期刊
Cullather, Nick, 1996. "Fuel for the Good Dragon: The US and Industrial Policy in Taiwan, 1950-1965," Diplomatic History.20(1):1.
Hall, Peter and R. C. Taylor, 1996.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ies. 44 , pp.936-957.
Norman H. Nie, G. Bingham Powell, and Kenneth Prewitt, 1969. "Social Structure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Developmental Relationships, II,"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3(3) , p.808.
Tsai, Ming-Chang, 2001. "Dependency, the state and class in the neoliberal transition of Taiwan," Third World Quarterly. 22(3),pp359-379.
Dent, Christopher M.,2003. "Taiwan'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The Liberalization Plus Approach of an Evolving Developmental State." Modern Asian Studies, 37(2),p461-483。

備註

館方提供電子檔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