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軍閥專制與帝國主義均不可不除 detail

:::

軍閥專制與帝國主義均不可不除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74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軍閥專制與帝國主義均不可不除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文件類型

談話

民國日期

013/11/22

西元日期

1924/11/22

國父年歲

59

全文內容

軍閥專制與帝國主義均不可不除(註一)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離滬前與駐滬外國新聞記者三十餘人之談話吳佩孚既以武力失敗,將來武力當無所用。予鑒於此,亦願放棄武力對粤主義。予之北上,擬於國民會議中發揮一大宗旨:(一)救濟人民生活,(二)促進外交方針。軍閥專制此與帝國主義均不可不除。中國財源現悉委於外人手中,年年損失不下五萬萬之巨,以此之故,中國復興事業終於無成,即受帝國主義之阻礙也。

注釋

(註一) 據北京「晨報」(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孫文昨日抵長崎」條。

相關人名
吳佩孚
相關地名
中國
相關專有名詞
帝國主義國民會議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623

檢索詞出現頁次

軍閥專制與帝國主義均不可不除(註一)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離滬前與駐滬外國新聞記者三十餘人之談話
吳佩孚既以武力失敗,將來武力當無所用。予鑒於此,亦願放棄武力對粤主義。予之北上,擬於國民會議中發揮一大宗旨:(一)救濟人民生活,(二)促進外交方針。軍閥專制此與帝國主義均不可不除。中國財源現悉委於外人手中,年年損失不下五萬萬之巨,以此之故,中國復興事業終於無成,即受帝國主義之阻礙也。
(註一) 據北京「晨報」(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孫文昨日抵長崎」條。

非完全排除列國共管瓜分行為決不立於民國之當道(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離滬臨行前與日本記者之談話
  記者:若如先生日前所談,鑒於世界大勢,認中日提攜之為急務而東渡,似宜更赴東京廣與日本朝野名士會商?
  孫先生:此次北上順道赴日,因須急行,不能如此延緩,特因上海無開行天津之便船,由神戶換船赴津較為便利。
  記者:中國內亂以來,列強對華壓迫有加,先生已覺察之否?又先生對此有何感想?
  孫先生:列國之事非余所知,但就此有須一言者,如余常所主張:關於列國之租界問題務必要求早日歸還中國,余個人亦必毅然主張之。甚望曾與中國立於同樣境遇、有其苦經驗之日本與以同情。
  記者:如早日尊說,先生北上之目的,為列席民國改造之大會議,提議改造之根本策而不參與其後之實際政事,唯真心憂國。欲實現改造之大負,似不能無身先任政之熱忱,請問不遽立於廟堂者何故?
  孫先生:由來中國迭起紛亂,統一不能實現之根本原因不在內政問題,而在外交問題。列強對於中國提倡共管、瓜分等說,臨以壓迫的態度,致政事改良及其他要事均難進行。故余與其當此紛亂之政局立於廟堂,無寧立於國民之地位,對國民間說所以必加猛省之故,對外國國民說明目下各國對華之侵略政策有害世界之和平,喚起彼邦國民之輿論以促列強之反省。因此,余認與其在中國國力尚未充實之際立於廟堂,無寧以國民資格努力喚起內外國民之輿論。至「元老
談話民國十三年十一月六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