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中國國民心理與青年學生之責任 detail

:::

中國國民心理與青年學生之責任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44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中國國民心理與青年學生之責任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
文件類型

演講

民國日期

002/02/22

西元日期

1913/02/22

國父年歲

48

全文內容

中國國民心理與青年學生之責任(註一)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在日本日華學生團歡迎會之演說中國之初醒,實在中日戰役之後。是時鄙人始倡政治改革之議,漸有和者。以乙未年始起革命軍於廣州,其時和者極寡,殆無成就之希望。及後,庚子年團匪事後,國人大懼,乃於是留學於日本,感於日本政治改革之效,羣以為中國革命之不可緩。最盛之時,在日留學者達二萬人,其十之七八皆持革命主義者。故數年之後,返國者極眾,革命思想遂普及於全國,以收前年革命之效。中國革命事業,實全國人心理所成。而其所以共和建國之理由,蓋因中國人數千年以來之戰事,皆為少數人爭皇位之戰爭,其最強者,滅除其敵人,而自立為皇帝。其在歐洲,有宗教戰爭、政治戰爭、種族戰爭;而在中國,則只有皇位戰爭。人民受苦極深,咸願共和,此全中國人之心理如是。
外人有謂中華民國之政體不鞏固者,實不足信也。東京學生實為中華民國建國最有功之人,今日得於此相見一堂,敬表感謝之意。今日來會者為中日兩國青年學生,實將來最有望之人,願各勤所學,以盡其天職。諸君之天職,為保障東亞之名譽,維持東亞之勢力,不受異種人之侵害。願諸君以此義相結合,而互擔此任於雙肩也。

注釋

(註一) 據「民誼」第六號「孫中山先生日本游記」。

相關地名
中國日本東京廣州歐洲
相關專有名詞
革命主義革命軍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三冊

頁次

140-141

檢索詞出現頁次

大光榮。誠如方才澀澤男爵所談,實業之發展,不僅為政治進步之所必需,實亦為人道之根本。而實業之進步發展本不應為國界所限,但彼白種人嘗不願日本與中國在實業上取得進步。究其根源,無非是擔心日中兩國實業之進步,將使彼歐美人在亞洲失去其實業上之勢力而已,然而此種想法實甚荒謬。當前日中兩國貿易之所以不若日美貿易之盛者,蓋以美國之富較勝於中國之故。但從長遠考慮,中國經濟如不發達,勢必給日本招來許多不利;同時,日本實業之發達,將更有利於中華民國之發展。據此觀之,日中兩國之貿易關係絕非等閒問題。況且,若對將來中國實業之發展能力加以前瞻,以全中國天賦礦產、農產品之豐饒,數億民眾勞動力之巨大,則民國斷無不富之理。所惜者,尚未掌握開發此等富源之鎖鑰――即不諳實業經營之方法而已。一旦掌握此等鎖鑰,民國之富源將立即得以開發。但因民國之政治、法律尚不完備,再加以條約上之束縛,致使民國難於掌握此種鎖鑰。然而經過此次改革,前者可謂病根已絕,但後者即條約上之束縛則不易排除,故亟需仰借友邦日本之助力也。
(註一) 據日本「龍門雜誌」第二九八號(一九一三年三月出版)譯出。

中國國民心理與青年學生之責任(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在日本日華學生團歡迎會之演說中國之初醒,實在中日戰役之後。是時鄙人始倡政治改革之議,漸有和者。以乙未年始起革命軍於廣州,其時和者極寡,殆無成就之希望。及後,庚子年團匪事後,國人大懼,乃於是留學於日本,感於日本政治改革之效,羣以為中國革命之不可緩。最盛之時,在日留學者達二萬人,其十之七八皆持革命主義者。故數年之後,返國者極眾,革命思想遂普及於全國,以收前年革命之效。中國革命事業,實全國人心理所成。而其所以共和建國之理由,蓋因中國人數千年以來之戰事,皆為少數人爭皇位之戰爭,其最強者,滅除其敵人,而自立為皇帝。其在歐洲,有宗教戰爭、政治戰爭、種族戰爭;而在中國,則只有皇位戰爭。人民受苦極深,咸願共和,此全中國人之心理如是。
  外人有謂中華民國之政體不鞏固者,實不足信也。東京學生實為中華民國建國最有功之人,今日得於此相見一堂,敬表感謝之意。今日來會者為中日兩國青年學生,實將來最有望之人,願各勤所學,以盡其天職。諸君之天職,為保障
國父全集一四○

東亞之名譽,維持東亞之勢力,不受異種人之侵害。願諸君以此義相結合,而互擔此任於雙肩也。
(註一) 據「民誼」第六號「孫中山先生日本游記」。

學生須以革命精神努力學問(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在東京對留學生全體演講
  今日中華民國留東全體學生諸君開此大會,歡迎兄弟,兄弟實為歡喜!數年前,兄弟屢次到東京,時常蒙學生諸君熱心歡迎。但今日諸君之歡迎,與從前之歡迎,其心理上大有不同之點。從前所以歡迎兄弟之心理,都是憤恨滿洲政府種種壓制,種種腐敗;欲將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以圖推翻滿清腐敗政府,造成革命事業,以建設完全美滿之中華民國,與世界列強對峙,所抱持的純是一種犧牲的主義,本歡迎革命之精神,推而歡迎兄弟。現在,從前諸君之志願,已經達到。此次兄弟到東,是民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兄弟從前提倡革命的時候,一般學生諸君,大半熱心贊助革命。究竟革命事業,能成功不能成功,那時非所料及的。彼時學生諸君,前途絕無希望;國家前途,甚為危險。未光復之先,我輩均受制於專制政府之下,非我族類,橫暴不堪。處此極端壓制,民權不克伸張,俯首帖耳,任人摧殘,刀俎聽命,魚肉聽命。從實質上觀察之,我輩不過是亡國之遺民,我漢族實無國家存在於亞東大陸上。而外憂日迫,瓜分豆剖之危機,在昔不過虛言恫喝,近且見之實行。滿清政府又服膺「寗贈朋友,不予家奴」之格言;對外則一味恭順,對內則萬般防遏,我輩幾不免二次亡國之慘。所以大家志士,都不惜犧牲性命,以求急切之改革,而還我自由之幸福。今日滿清政府,既經推倒,革命事業,已告成功。民國初基,已粗稱底定,我國之前途,實大有希望。但破壞之後,必須建設,恢復秩序,鞏固邦基。學生諸君,必要為中華民國妥籌健全之方法,擔負建設的責任,以措國家於磐石之安,方不負從前革命的一種偉大志願。蓋破壞固宜急進的,建設亦宜急進的。破壞之事業,並不甚難,只要持極端的犧牲主義,堅忍做去,即能收效。欲籌建設,雖無破壞時代的危險,仍必與破壞時具同一之精神。
  建設事業,不僅要與破壞時代持同一之犧牲主義,並且要一絕大學問。欲求此種建設的學問,必須假以時期,或十年,或六七年之苦心研究,方能應用。不比破壞事業,只要不顧身命,冒險做去,即可以辦得到的。所以從前學生之責
演講民國二年二月一四一